电源转换器及其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767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3:00
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其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电源转换器包括插座模块、USB充电模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插座模块与USB充电模块之间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合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插座模块及USB充电模块设置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内。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包括第一隔离筋以及第二隔离筋,第一隔离筋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并朝向第二壳体凸出,第二隔离筋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朝向第一壳体凸出。其中,第一隔离筋与第二隔离筋之间具有间隔,且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电子设备既能满足小型化趋势的需求,又能保证各个器件之间要求的安规距离,从而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及其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
技术介绍
具有电位差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称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爬电距离保证了绝缘件不被击穿,增加爬电距离就是增加绝缘件表面的绝缘强度。增加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是为了防止在两个导电部件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即电泄漏现象),使电气产品具有稳定的电气性能,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随着电子集成度的不断发展,电气产品的体积也在不断的缩小。对于具有USB充电功能的电源转换器而言,如何能够做得体积更小巧、外观更精致,也是众多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但是USB充电器不同于普通的电子设备,它是一个高电压到低电压的中转站,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各个器件之间必须保证GB4943中要求的安规距离,这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趋势是矛盾的。为了使电气产品在人们使用过程中达到安全标准,目前经常被使用的方式就是在产品外壳内部增加隔离筋,使得爬电距离由直线路径变为曲线路径,以现有具有USB充电功能的电源转换器来说,如图1所示,电源转换器10具有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组合后,于内部形成容置空间13,导电部件2与导电部件3设置于容置空间13内,第二壳体12上形成有隔离筋1,其中,路径LI表示没有隔离筋I时,导电部件2与导电部件3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L2表示增加了隔离筋I后导电部件2与导电部件3之间的爬电距离。结果表明隔离筋I有效的延长了爬电路径。但是这种方案也有局限性,由图1可以看出,路径L2中包含有隔离筋I的厚度和长度,即隔离筋I越厚越长,爬电距离越大,但是从注塑的角度考虑,隔离筋I过厚过长会在壳体表面相应的位置产生“缩坑”,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以使电子设备既能满足小型化趋势的需求,又能保证各个器件之间要求的安规距离,从而提高产品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设置于两导电部件之间,所述两导电部件设置在一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合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两导电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包括第一隔离筋以及第二隔离筋,第一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第二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之间具有间隔,且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上述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0.5mm。上述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内部高度,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高度方向上重叠部分的长度大于5mm小于所述内部高度。上述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具有相同的高度。上述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具有不同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插座模块、USB充电模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设置于插座模块与USB充电模块之间的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合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插座模块及所述USB充电模块设置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包括第一隔离筋以及第二隔离筋,第一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第二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之间具有间隔,且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 0.5mmο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内部高度,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高度方向上重叠部分的长度大于5mm小于所述内部高度。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具有相同的高度。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具有不同的高度。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在不改变两导电部件之间的间距情况下,通过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设置,能将爬电路径延长,延长的部分至少为两隔离筋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且能更有效地延长两导电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可以控制隔离筋的厚度,产品表面相应位置不会产生“缩坑”,使得电子设备既能满足小型化趋势的需求,又能保证各个器件之间要求的安规距离,提高了产品品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源转换器的局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转换器的局部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电源转换器11一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容置空间I—隔尚筋2—导电部件3—导电部件L1、L2—路径本技术20—电源转换器21—插座模块22—USB充电模块23一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5—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251—第一隔离筋252—第二隔尚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设置于两导电部件之间,所述两导电部件设置在一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相对合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两导电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加爬电距离的结构包括:第一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凸出;以及第二隔离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凸出;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筋与所述第二隔离筋之间具有间隔,且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峰刘德林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