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9414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多层次综合权重及总排序:S2、计算综合指数,S3、评价结论。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现行的建构筑物、土体、水体的损害等级标准,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等级和标准。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为强、较强、弱、较弱四级。初步形成了“建立核心指标体系—定性指标定量化—评价模型分析—确定权重—评价结果确定”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煤矿区评估领域,具体设及。
技术介绍
地下开采后耕地的损害程度,取决于地表沉陷程度、耕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类 型、煤矿区地貌及区域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开采沉陷造成了耕地的垂直下沉和变形,由此 而引起耕地质量退化;农田小气候的变化,地表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 在东部高潜水位地区,地表沉陷造成农田局部凹陷,产生小部分地区排泄不畅,农 田条件恶化,由于地表沉陷使得地下水位超出地表,使得大面积的农田沼泽化,成为永久积 水区,正常的农田系统完全消亡。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人口稀少,采煤沉陷多表现为 下沉盆地、塌陷及地裂缝,由于该些地区多为荒山秀岭,比较干旱,地形起伏较大,所W-般 不容易产生积水,开采沉陷对耕地的影响主要为地表倾斜和拉伸变形,地貌上基本无明显 变化,局部填平补齐后即可耕种。 开采对地下水产生的损害主要为水质污染和水位变化两个方面。在我国东部平原 地区,煤矿区潜水位较高,采煤引起地面沉陷,使得地下水位超出地表,大片的农田沼泽化, 形成永久积水区。该类地区W山东究州为典型代表。在我国西部的大部分煤矿区,气候干 旱,地下水资源稀少,采煤沉陷多表现为下沉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S11、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分为目标层(A),把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研究目标准则层(B),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因素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B1)和限制地表移动变形的自然生态条件(B2)作为评价的准则;指标层(C),根据评价准则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细分为如下8个具体评价指标,分别为覆岩厚度(C1)、覆岩综合普氏硬度(C2)、土岩比(C3)、关键层影响系数(C4)、地层倾角(C5)、构造界面影响指数(C6)、构造应力影响指数(C7)、覆岩还水性(C8);自然环境承受能力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分为保护用地(C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阳夏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