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79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6:57
一种连接器,提高嵌合检测的可靠性。检测构件(60)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能够移动地支承于壳体(10)的锁定臂(15)。在检测构件(60)设置限制部(69),在壳体(10)设置避让部(28)。避让部(28)成为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态,检测构件(60)在嵌合过程中倾斜时,限制部(69)进入,在检测构件(60)从待机位置朝向检测位置时,使限制部(69)与在该检测构件60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壁面抵接,由此限制检测构件(60)保持倾斜状态而到达检测位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且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检测构件,在支承于锁定臂的状态下能够沿嵌合方向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在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锁定臂与设于对方壳体的锁定突起发生干涉而挠曲变形,伴随于此,检测构件成为相对于嵌合方向倾斜的状态。而且,检测构件在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以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受限制的状态留置于待机位置。当壳体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锁定臂向复位方向位移而配置成能够卡定于锁定突起,由此将两壳体保持成嵌合状态。而且,检测构件被解除向检测位置的移动限制状态,成为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的状态。因此,通过检测构件到达检测位置的情况能够获知两壳体正确嵌合的情况。【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8263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两壳体的正确嵌合后,检测构件朝向检测位置时,存在检测构件的倾斜状态未被解除的情况。于是,检测构件在保持倾斜的状态下与壳体的相对的壁等发生干涉而存在检测构件脱落的可能性,从而存在基于检测构件的嵌合检测的可靠性受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高嵌合检测的可靠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且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及检测构件,能够在支承于所述锁定臂的状态下沿嵌合方向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发生挠曲变形,且所述检测构件在相对于嵌合方向倾斜的状态下留置于所述待机位置,伴随着所述壳体正确嵌合于所述对方壳体,所述锁定臂向复位方向位移而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且允许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构件设置限制部,在所述壳体设置有避让部,该避让部成为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态,所述检测构件在嵌合过程中倾斜时,所述限制部进入,在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时,使所述限制部与在该检测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壁面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检测构件保持倾斜状态而到达所述检测位置。【专利技术效果】在两壳体的正确嵌合后,在检测构件朝向检测位置时,检测构件仍为相对于嵌合方向倾斜的状态时,限制部与避让部的壁面抵接,因此防止检测构件保持倾斜的状态而被移动操作至检测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基于检测构件的嵌合检测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在壳体内将检测构件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壳体与对方壳体较浅地嵌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壳体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且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的卡定被解除了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进一步表示检测构件移动到检测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在与限制部对应的位置剖切来表示在壳体内将检测构件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壳体的后视图。图8是壳体的俯视图。图9是壳体的剖视图。图10是检测构件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0…壳体15…锁定臂26…限动壁(壁)27…导向部28…避让部60…检测构件69…限制部90…对方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在所述壳体设有导向部,该导向部成为与所述避让部相连而沿嵌合方向延伸的形态,在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制部进入并对所述检测构件的移动动作进行导向。由于限制部进入导向部,能够使检测构件顺畅地从待机位置到达检测位置。在嵌合过程中处于倾斜的状态的所述检测构件被假定为保持该倾斜的状态而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时的假想移动路径的中途,存在所述壳体的壁。在现有技术中,处于倾斜状态的检测构件在到达检测位置的中途,可能会与壳体的壁抵接而无法到达检测位置,但是在本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避让部来阻止处于倾斜状态的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移动的情况,因此检测构件解除倾斜状态而能够可靠地到达检测位置。在所述避让部,在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壁面上设有引导斜面,该引导斜面通过所述检测构件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滑动,由此解除所述检测构件的倾斜状态而引导成正确姿势。由此,能够使检测构件以被矫正成正确姿势的状态到达检测位置。<实施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组装于壳体10的检测构件60。壳体10能够与对方壳体90嵌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两壳体10、90的嵌合开始时相互面对的面侧作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图7及图9的各图为基准。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与嵌合方向为同义。对方壳体90为合成树脂制,且如图2所示,具有块状的端子收容部91、从端子收容部91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护罩部92。在护罩部92的上壁上表面设有锁定突起93。多个对方腔室94沿前后方向延伸出而设置在端子收容部91。各对方腔室94在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如图4所示,在内部被从后方插入对方端子配件80。对方端子配件80为导电金属制,具有向前方突出的阳耳片81和位于阳耳片81的后方的桶状的对方压接部82。对方压接部82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W2的终端部。而且,阳耳片81向护罩部92内突出配置。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且如图9所示,具有块状的壳体主体11和将壳体主体11的周围包围的筒状的嵌合筒部12。壳体主体11与嵌合筒部12之间作为嵌合空间13而向前方敞开。如图2所示,在壳体10的嵌合空间13内能够嵌入对方壳体90的护罩部92。在壳体主体11,在与各对方腔室94对应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腔室14。各腔室14如图7所示,沿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且如图4所示,在内部被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50。端子配件50为导电金属制,且如图4所示,具有筒状的端子主体51和位于端子主体51的后方的桶状的压接部52。压接部52通过压接而连接于电线W1的终端部。而且,在两壳体10、90嵌合时,对方端子配件80的阳耳片81插入到端子主体51内。阳耳片81向端子主体51插入而与端子主体51内的未图示的接点部接触,由此将两端子配件50、80电连接。在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设有锁定臂15。锁定臂15具有如图7所示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立起的一对腿部16和如图2所示从两腿部16的上端向前后两方向延伸的臂主体17。臂主体17以两腿部16为支点能够呈跷跷板状地进行摇动位移(能够弹性位移)。并且,如图2及图8所示,臂主体17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方筒状的插入筒部18。在插入筒部18,从后方装配检测构件60。如图8所示,插入筒部18的上壁的大致前半部作为切口状的开口部19而敞开。而且,在插入筒部18的下壁,在开口部19的下方贯通地设有锁定孔21。在锁定臂15上未组装检测构件60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19及锁定孔21能够视觉辨认到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并且,在插入筒部18的前端部,在锁定孔21的前方,锁定部22沿宽度方向架设。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在插入筒部18的两侧缘沿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有一对轨道部23。而且,在插入筒部18的两侧缘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突出地设有与两轨道部23的下方一体连结的形态的一对防脱部24。如图7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部,在隔着锁定臂15的两侧大致垂直地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且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及检测构件,能够在支承于所述锁定臂的状态下沿嵌合方向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发生挠曲变形,且所述检测构件在相对于嵌合方向倾斜的状态下留置于所述待机位置,伴随着所述壳体正确嵌合于所述对方壳体,所述锁定臂向复位方向位移而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且允许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构件设置限制部,在所述壳体设置有避让部,该避让部成为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态,当所述检测构件在嵌合过程中倾斜时,所述限制部进入,在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时,使所述限制部与在该检测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相对的壁面抵接,由此限制所述检测构件保持倾斜状态而到达所述检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2.28 JP 2014-037988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且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及检测构件,能够在支承于所述锁定臂的状态下沿嵌合方向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所述锁定臂发生挠曲变形,且所述检测构件在相对于嵌合方向倾斜的状态下留置于所述待机位置,伴随着所述壳体正确嵌合于所述对方壳体,所述锁定臂向复位方向位移而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且允许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构件设置限制部,在所述壳体设置有避让部,该避让部成为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态,当所述检测构件在嵌合过程中倾斜时,所述限制部进入,在所述检测构件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时,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