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宝良专利>正文

多功能旅行车(Ⅱ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67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旅行车,这种旅行车可用作行李车、座椅和手杖,包括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主体、一后腿架、一手杖腿、一座框和起连接作用的外推拉连接件、内推拉连接件及固定板等,该固定板的滑道设计使其具有一死点,它使该旅行车展开为座椅时操作简便。该旅行车的主架可以伸缩,因此用于座椅时很舒适,而用于行李车时很省力。(*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公告号为CN2074112U的中国技术专利的继续。在该技术专利中,本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旅行车,该旅行车可转变为手杖和座椅,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图10所示,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旅行车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旅行车折叠起来时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旅行车展开为座椅时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旅行车展开为运送行李状态时的侧视图;图5为图4所示状态下该旅行车的正面立体图;图6为图1所示旅行车的座框的平面图;图7为图6的右视图,由于对称只绘出其半边;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9为图1所示旅行车的外推拉连接件的平面视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现有技术旅行车的固定板的平面图。该旅行车包括主架1、后腿架4、手杖腿3、座框5、小连接板9、固定板8和外推拉连接件10。其中主架1与后腿架4分别与小连接板9的两端枢轴连接;后腿架包括两根互相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在这两根纵梁的下端焊接一与上述两纵梁垂直的轮轴11,该轮轴11向后腿架的两外侧延伸相同距离,在这两个相同距离的延伸段上装有脚轮14,该后腿架4的所述两根纵梁分别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7的一端枢轴连接,此连接点位于该后腿架4与小连接板9的铰点的下面,在更下面一点上有一螺纹孔,一元宝螺栓10穿过固定板8的限位滑道旋入该螺纹孔内,由此构成后腿架上的滑块,该限位导槽通过在固定板上沿其纵向切除一长矩形孔制成。所述固定板8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外推拉连接件7上,外推拉连接件7还与主架1枢轴连接,它通过其上的元宝螺栓限制座框的运动自由度,当用作行李车时,座框拉出到极限位置并翻转90°,当用作座椅和手杖时座框推入。该旅行车的固定板如图11所示,其上有一用于与外推拉连接件枢轴连接的孔81和一如图中所示的滑道82,该滑道基本为直线形状,在展开或折叠时元宝螺栓10可在其内移动,展开为座椅后需将元宝螺栓10拧紧,利用夹紧后的摩擦力支撑座框。使用中发现这种操作有些烦锁。该技术的旅行车的座框结构可从图6、7、8中看出,它由一对平行的内推拉连接件17、两根与该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垂直的平行横梁和两个C形梁构成,所述两根平行横梁焊接在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上,所述两C形梁的两端分别与上述两根平行横梁中的一根枢轴连接。显然,这时座框的支点全在其一端处,是一种悬臂结构,这种结构承载时座框上应力大,容易受到破坏。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缺陷对该旅行车进行了改进。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对上述旅行车的固定板进行改进,使之操作更简便。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变上述旅行车的座框的支撑方式,使之受力合理,不易被破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旅行车,其主架长度可以调节,因此用于座椅时很舒适,用于行李车时较省力。本技术的旅行车包括一个主架、一个后腿架、一个手杖腿、一个座框、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一对小连接板和一个固定板。所述主架的主体为一长环形,该长环形的一短边的中点处有一轴线为该长环形的纵向中心线的套管,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杖腿;所述后腿架的主体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和一根垂直于这两根纵梁并靠近其一端的横梁,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两根纵梁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一轮轴,该轮轴也垂直于所述两根纵梁,并且在该两根纵梁的外侧延伸相同的距离,在所述轮轴的这两段距离相同的延伸段上各装有一脚轮;所述后腿架的两根纵梁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主架的横向距离,在靠近其上端的部位上与所述小连接板枢轴连接,该小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在与小连接板连接点的下部一点上,该后腿架与所述推拉连接件的一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腿架上还有一滑块装于该后腿架与外推拉连接件的铰接点下部并靠近该铰接点处;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个对称部分和将该两对称部分连接的连杆,上述两对称部分的每一个包括一滑道,上述后腿架上的滑块可在该滑道内移动,该固定板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外推拉连接件上;所述座框包括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及两根固定连接在该内推拉连接件上并与其垂直的平行横梁,一对与该一对平行横梁枢轴连接的C形折叠梁,连接方式为每个所述C形折叠梁在离其各端点较近处分别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中的不同根横梁枢轴连接,从而当该一对折叠C形梁展开为与所述一对平行横梁在同一平面时构成一口字形,该一对C形梁的尺寸应使其完全折叠时不超过该旅行车主架的宽度,以恰好等于该主架的宽度为好;所述一对内推拉连接件是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固定连接的两根平行杆,其上各有一条沿该杆纵向延伸的棱和与该棱平行的限位导槽;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为两根平行杆,每根上有一沿杆纵向延伸的导轨,该导轨的尺寸应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上的所述棱能够卡入并沿其作往复运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上有三个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在该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铰接点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后腿架枢轴连接,第二铰接点在上述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通过第二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板中的两个对称部分中的一个枢轴连接,通过第三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其连接点在主架与小连接板的连接点之下。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的另一端上固定一元宝螺栓,该元宝螺栓伸入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限位导槽内,并可沿该限位导槽相对内推拉连接件移动,在该元宝螺栓附近,所述纵向延伸的导轨截断,留出一定距离的平行段,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在从该推拉连接件的导轨内轴出到极限位置时可转动90°,然后在适当调整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位置并紧固所述元宝螺栓后,可利用该元宝螺栓和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上的导轨的终端作为支点使该内推拉连接件保持在与外推拉连接件垂直的位置。本技术旅行车的固定板的滑道包括一第一圆弧段、一第一平直段、一第二圆弧段、一第二平直段和一拐角。其尺寸关系应使后腿架上的滑块滑入上述第一圆弧内时能够自锁,这样,只要不推动固定板上的连杆,后腿架上的滑块就不能沿固定板上的滑道滑出。本技术的旅行车的座枢伸出端的横梁的中点处安装一可绕该横梁转动的支撑杆,该支撑杆的长度的选择应使其当该旅行车展开为行李车或座椅时均能支撑在所述主架的连接手杖腿的套管上,使座框更平稳。本技术的旅行车的主架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直径较细的冂形管,下部为一直径略粗的 形套管,在该 形套管两边靠近上端的位置开有一内螺纹孔,顶丝可旋入该孔中压紧插入其中的主架上部。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2为本技术的旅行车展开为座椅时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的旅行车展开为行李车时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图15为本技术的旅行车的固定板的平面图。本技术旅行车包括由上部1和下部2构成的主架、后腿架4、手杖腿3、座框5、小连接板9、固定板8、外推拉连接件10和座框支撑杆21组成。其中主架与后腿架4分别与小连接板9的两端枢轴连接;后腿架包括两根互相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在这两根纵梁的下部焊接一根与该两根纵梁垂直的横梁,在这两根纵梁的下端焊接一与上述两纵梁垂直的轮轴11,该轮轴11向后腿架的两外侧延伸相同距离,在这两个相同距离的延伸段上装有脚轮14,该后腿架4的所述两根纵梁分别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7的一端枢轴连接,此连接点位于该后腿架4,与小连接板9的铰接点的下面,在该后腿架4的更下面一点处有一伸入固定板8的滑道82′内的滑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用作行李车、座椅和旅行手杖的旅行车,包括一个主架、一个后腿架、一个手杖腿、一个座框、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一对小连接板和一个固定板,所述主架的主体为一长环形,其一短边的中点有一轴线为该长环形的纵向中心线的套管,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杖腿;所述后腿架的主体包括两根平行且等长的纵梁和一根垂直于这两根纵梁并靠近其一端的横梁,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两根纵梁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一轮轴,该轮轴也垂直于所述两根纵梁,并且在该两根纵梁的外侧延伸相同的距离,在所述轮轴的这两段距离相同的延伸段上各装有一脚轮;所述后腿架的两根纵梁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主架的横向距离,在靠近其上端的部位上与所述小连接板枢轴连接,该小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在与小连接板连接点的下部一点上,该后腿架与所述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枢轴连接,在所述后腿架上还有一滑块装于该后腿架与外推拉连接件的铰接点下部并靠近该铰接点处;所述座框包括一对内推拉连接件及两根固定连接在该内推拉连接件上并与其垂直的平行横梁,一对与该一对平行横梁枢轴连接的C形折叠梁,连接方式为:每个所述C形折叠梁在离其各端点较近处分别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中的不同根横梁枢轴连接,该一对C形梁的尺寸应使其完全折叠时不超过该旅行车主架的宽度;所述一对内推拉连接件是与上述一对平行横梁固定连接的两根平行杆,其上各有一条沿该杆纵向延伸的棱和与该棱平行的限位导槽;所述一对外推拉连接件为两根平行杆,每根上有一沿杆纵向延伸的导轨,该导轨的尺寸应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上的所述棱能够卡入并沿其作往复运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上有三个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在该外推拉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该铰接点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后腿架枢轴连接,第二铰接点在上述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通过第二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板枢轴连接,通过第三铰接点,所述外推拉连接件与所述主架枢轴连接,其连接点在主架与小连接板的连接点之下,在每根外推拉连接件的另一端上固定一元宝螺栓,该元宝螺栓伸入上述内推拉连接件的限位导槽内,并可沿该限位导槽相对内推拉连接件移动,在该元宝螺栓附近,所述纵向延伸的导轨截断,留出一定距离的平行段,使所述内推拉连接件在从该外推拉连接件的导轨内轴出到极限位置时可转动9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个对称部分和将该两对称部分连接的连杆,上述两对称部分的每一个包括一滑道,上述后腿架上的滑块可在该滑道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宝良
申请(专利权)人:姜宝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