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8583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根据所述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分析流体势场的高势区与低势区的分布,以实现剩余油的表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油藏开发阶段的流体势的理论模型,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从而准确地在开发过程中将剩余油定量表征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油气田开发
,尤其设及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 及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气田在开发中后期,大量的油气被采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油气滞留于地下,如 何预测地下剩余油的分布早已成为油气田开发工作的重点内容。油气在地下分布复杂,油 藏在=维空间上存在着非均质性,从宏观规模的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 性到微观规模的微观非均质性,因此,不能通过直接观察的手段来预测其=维空间内的分 布情况。而且,由于开发方案的部署差异,也会形成由开发工程形成的非均质性,导致地下 剩余油的分布难W预测。目前针对剩余油的预测发展了很多方法,主要的方法包括开发地 质分析方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开发地质方法是从地质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油藏的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 性等,研究剩余油形成的原因,总结剩余油在S维空间内的分布模式。但是,开发地质方法 更侧重于通过地质规律来间接的、定性的、静态的预测地下剩余油的分布,而不能直接定量 的描述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甚至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水流体势不断在运动的,而开发地质 方法侧重于静态的描述,显而是无法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因此开发地质方法更倾向于"人 为的判断",与人的地质知识及经验有关,对于同一个研究区,不同的人便会得出不同的预 测结果。 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W多相渗流理论为基础,定量描述在非均质地层中多相流体 流动规律的方法,该方法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而形 成的一种新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油藏数学模型,模拟油藏中的油水运动,从而预测油藏 的油水分布状况。但是,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更侧重于通过物理定律来定量的、动态的预测地 下剩余油的分布,但通过油田开发的实践证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的 分布并未达到研究者预期的效果。数值模拟技术从其计算模型本身来看,已经非常成熟,但 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度取决于油藏地质模型的精度,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限制,油藏地质 模型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会进行粗化,粗化后必然会丢失很多地质信息,或者粗化后的地 质模型违背了地质规律的认识,必然难W准确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特征,进而导致模 拟结果不如预期。同时油藏地质模型是在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油藏描述过程中"人 为的判断"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也难W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W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 者减缓上述问题的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装置,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该方法包括: 建立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000引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 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 根据所述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分析流体势场的高势区与低势区的分布,W实 现剩余油的表征。 可选的,所述建立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具体为: 根据油藏开发阶段流体势的修正方程W及油水两相的平衡方程、连续方程和运动 方程,建立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油藏开发阶段流体势的修正方程W及油水两相的平衡方程、连 续方程和运动方程,建立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具体为: 将油藏开发阶段流体势的修正方程W及油水两相的平衡方程、连续方程和运动方 程进行联立,建立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 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利用辅助方程计算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 取值; 所述辅助方程包括;饱和度约束方程、毛细管压力方程、初始条件、外边界条件W 及内边界条件。[001引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 布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压力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建立压能 场的分布; 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渗流速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建立 动能场的分布; 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油水界面张力0、润湿接触角0及孔 隙半径r,根据油水界面张力0、润湿接触角0及孔隙半径r,建立界面场的分布。 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 取值; 第二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建立油藏的实际流 体势场的分布模型;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分析流体势场的高势区与低势 区的分布,W实现剩余油的表征。 可选的,所述第二模型建立单元包括:[002引压能场的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压 力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建立压能场的分布; 动能场的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渗 流速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建立动能场的分布; 界面场的分布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获取油 水界面张力0、润湿接触角0及孔隙半径r,根据油水界面张力0、润湿接触角0及孔隙 半径r,建立界面场的分布。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装置,基于流体流动的本质即流 体势能存在区别,流体总是由流体势高的地方流向流体势低的地方,通过建立油藏开发阶 段的流体势的理论模型,进而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分析流体势场的高势区与 低势区的分布,从而准确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流体势场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油藏开发阶段的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数学模型获取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根据所述开发流体势中各参数的取值建立油藏的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根据所述实际流体势场的分布模型分析流体势场的高势区与低势区的分布,以实现剩余油的表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朝晖徐怀民赵俊威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