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秀民专利>正文

微量组方新药的产生与临床药效分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009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0:34
为了解决皮肤科提出慢性荨麻诊,瘙痒性皮肤病很难治,经多种疗法都用过也无效的难题。我掌握一些药物配伍增效作用的规律,同时了解到,一些过敏反应的皮肤病等属于I型变态反应,其中CAMP能压制I型变态反应,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而CGMP则可引发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相反,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故在组方时,使生成的CAMP大于CGMP,由于所用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各用极小剂量,收到了强烈的协同抗过敏效应,比常用抗组胺药物都好,都强,成为当时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另外,根据微量组方新药的几种药物的药理作用,提出可试用于非过敏性支气管喘息、胆管痉挛、肠胃痉挛,防止血栓形成和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量组方新药是一种创新产品,主要通过特殊组方解决皮肤科常见难治顽固性的皮肤疾病问题。
技术介绍
1957年我从北京大学药学院毕业。被国家分配到山西医学院附一院,主管制剂和临床药学。通过给各科介绍新来的药品和新药,与各科的门诊和住院医生关系密切,先是皮肤科向我提出解决慢性荨麻瘆及瘙痒症等难治性问题,这其中给我提出了一大问题:必须创新,要创出一种新药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故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直至到1975年,文献上开始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我高兴了,这对我好像是“雪中送炭”。于是我在2年内累积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花费较长时间综合整理编写,到1978年完成了一篇较长的综合性论文,“药物配伍的增效作用”那时刚好要在南京开全国性药理学研宄会议,作为山西省唯一参会代表山西医学院药理研宄主任,把我这篇论文带去参会,当时南京军区总医院给我来函要这份资料,我当即个给他们寄去几本,会后“药学杂志”来函征稿准备刊登。这篇论文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两种以上药物配方应用,要得到协同的药理效应的规律是:药理作用相同,作用机理不同,我们利用这个药物原理,作为药物创新的研宄,为皮肤科的顽固难治性皮肤病,创出有效的新药来。
技术实现思路
微量新药组方。我选择下列6种药物:A、异丙基肾上腺素B、麻黄素C、氨茶碱D、戊脉安E、扑尔敏F、安泰乐(盐酸羟嗪)各用I片研碎、研细、研匀共分10包,每一包含6种药片用量的10分之1:药Almg、药B2.5mg、药ClOmg、药D1mg、药E0.4mg、药F2.5mg,用法用量:一天用2-3次,每次一包。该药经皮肤科临床应用,共收治慢性难治顽固荨麻瘆,瘙痒性皮肤病66例,这些病例均经多种疗法(抗组胺药物;中药疗法和激素疗法都无效)但此组方做成的新药却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72.7%,是目前该类顽固性皮肤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疗法,此药为山医一院协定处方制剂,委托山西医学院药厂大量生产(开始生产胶囊,后改为片剂)供一院门诊使用,为抗过敏症治疗的首选药物。微量组方新药的理论依据:1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全人口的5-10%,对鱼、吓、蟹等食物及植物花粉、动物皮毛、尘螨和青霉素磺胺等过敏,均属于I型变态反应。当过敏原(抗原性物质)进入高度敏感的机体时,即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E。IgE吸附在毛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液中嗜碱性细胞膜上,当相同的过敏原再度进入机体时,即与IgE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酶(主要为酯酶),促使细胞嗜碱颗粒排出,并释放出组胺慢反应物质(SRS-A),缓激肽及5-羟色胺等自体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等生物效应,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荨麻瘆、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等,严重病例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因严重低血压及循环衰竭而死亡。近代研宄发现,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与结合抗体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有关,后者被认为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膜上的受体,此受体被激活,能把ATP转变为CAMP,提高细胞内CAMP的水平,干扰钙离子转变进入细胞内,从而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等活性物质的过敏性释放,故可拮抵抗I型变态反应,当过敏原与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膜上的IgE结合时,腺苷酸环化酶受体被抑制,CAMP的生成减少,因而组胺活性物质易于释放,发生I型变态反应。现已得知,几乎所有的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从作用机理来看都与CAMP水平提高或CGMP水平降低有关,CAMP水平上升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过过敏反应,而CGMP水平上升则产生相反作用,即可促进过敏介质释放和过敏反应,组方中所采用的6种药物,就是通过不同的分子药理学作用机理来提高细胞CAMP水平和降低CGMP水平,对抗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组方中喘息定(异丙基肾上腺素)、麻黄素、氨茶碱作为抗过敏反应的主药,因喘息定和麻黄素均为β -受体激动剂,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成为CAMP,但CAMP可被磷酸二酯酶(TOE)所分解,氨茶碱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戊脉安也有弱的抑制作用,使生成CAMP免受分解而累积,故增强喘息定和麻黄素对抗过敏反应的作用(看图1)。戊脉安在临床上只用于抗心律不齐,但近年研宄发现,它可对抗组胺和慢反应物质(是-种速发型过敏反应介质,在人体各组织细胞可释放,其中以肺最多,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使之收缩)在大剂量时可对抗豚鼠气管条再乙醯胆碱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引起的收缩,以及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此外,戊脉安不影响CAMP的水平,相反它对TOE尚有弱抑制作用,故戊脉安可加强主药的抗过敏反应作用,所有抗组胺药物的结构与阿托品相似,故扑尔敏也具有阿托品外周性和中枢性抗胆碱效应,安泰乐(盐酸羟嗪)也具有抗胆碱作用,故这两种药物可抑制M受体效应,降低细胞CGMP水平,从而可加强前4种药物的抗过敏反应作用(见图2)由于这些药物抗过敏反应的机理不同,因而产生强烈的协同效应,各药只用极小剂量(单独应用不起任何作用),即可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组方中麻黄素和氨茶碱有中枢兴奋作用,而安泰乐和扑尔敏具有镇静作用,可相互抵消,喘息定的副作用是心动过速(心悸)戊脉安能使心动缓慢,两者相互抵消,故又可收到副作用小,安全性大的临床效果。微量组方新药与抗组胺药物作用的不同点:抗组胺药物只是对抗组胺的某些药理作用,就是说,只是通过阻断H组胺受体而显出药效,而对Η2组胺受体和其他过敏性释放的活性介质则无效,也不能阻止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康乐”则不同,因他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止过敏性介质的释放,故可完全对抗I型变态反应,这说明为什么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反应疾病不如“康乐”疗效高的根本原因。微量组方新药应用过程中禁用药物:β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等抑胆碱药物如芸香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加兰他明及槟榔制剂可激动M受体药物。【附图说明】图1是表明CAMP的生成及其维持抗I型变态反应和压制过敏介质释放示意图图2是说明保持CAMP含量大于CGMP含量是抗I型反应必需的示意图微量组方新药可试用于其他病种及其理论依据1、非过敏性支气管喘息病因前三种主药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增多,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内蛋白磷酸化,从而摄取Ca2+使细胞使细胞的内游离Ca2+变成结合状态,平滑肌内收缩蛋白统称,由于Ca2+减少而降低兴奋性,平滑肌即松弛,戊脉安为钙通道阻断剂,抑制Ca2+内流,同样可使平滑肌舒张,与主药从干扰不同Ca2+运转环节而加强支气管平滑肌的扩张效应,安泰乐和扑尔敏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而使平滑肌松弛,这样,三组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对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协同的扩张效应。2、胃肠痉挛(胃肠绞痛)因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膜上有B受体和M受体,第一组药物通过增加CAMP减少细胞内游离钙,而使胃肠道平滑松弛,第二组药物通过防止CAMP的降解而积累并能阻断Ca2+内流,而使平滑肌松弛,第三组药物则通过抑制M受体而加强前两组药物对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故三组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产生协同的抗胃肠道痉挛作用。3、胆管痉挛(绞痛)因胆管的细胞膜上同样有B受体和M受体,三组药物也同样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可产生协同加强抗胆道绞痛的效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量组方新药是一种有效的抗顽固皮肤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其特征是:采用6种常用西药A、异丙基肾上腺素B、麻黄素C、氨茶碱D、戊脉安E、扑尔敏F、安泰乐(盐酸羟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秀民
申请(专利权)人:余秀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