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华专利>正文

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206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它由止滑片、迫紧块、弹簧、传动栓及旋钮构成,其特征在于迫紧块嵌合于脚蹬主体的槽穴内,迫紧块外侧设有内螺孔与传动栓的螺纹处相螺接,并在传动栓的螺纹处套有弹簧,传动栓另一端套有旋钮。具有自行微调控制止滑装置松紧功能,使足部更感舒适方便,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自行车
,具体地说是涉及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目前自行车在参加比赛时,参赛者能有效控制脚蹬是取胜的关键之一,但其脚蹬结构要由鞋子、止滑片及脚蹬主体构成,其中止滑片直接通过螺丝设于鞋子底部,使止滑片前、后沿凸出部位扣合在脚蹬主体的前、后端,利用圆形推动块的盘面高低不等突出,推动迫紧块压紧住止滑片,推动块卡合于主轴,再由主轴外的旋钮控制其松紧,其结构为多级段控制,不具有微调效果,且容易跳脱,无法完全使足部感到舒适。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对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进行微调控制,使足部更感舒适与方便。该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由止滑片、迫紧块、弹簧、传动栓及旋钮构成,迫紧块嵌合于脚蹬主体的槽穴内,迫紧块外侧设有内螺孔与传动栓的螺纹处相螺接,并在传动栓的螺纹处套有弹簧,传动栓另一端套有旋钮。本技术的显著特点在于使自行车骑者鞋下的止滑装置得到微调松紧的控制,而使足部更感舒适方便,特别是在参赛中更有效地发挥自行车优势;且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各组件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迫紧块与脚踏主体的槽穴嵌合状态截取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放松时剖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由止滑片(2)、迫紧块(51)、弹簧(52)、传动栓(53)及旋钮(54)所组成。迫紧块(51)顶端前缘形成近八字状,以推抵于止滑片(2)的一端,迫紧块(51)两侧留有槽沟(511),可嵌合在脚蹬主体(3)的槽穴(33)内,使迫紧块(51)滑动于槽穴(33)内,迫紧块(51)侧面设有内螺孔(512),供传动栓(53)的螺纹(531)处相螺合。弹簧(52)形成螺旋状的拉伸弹簧,且套设于传动栓(53)的螺纹(531)端,以推抵传动栓(53)及迫紧块(51)。传动栓(53)中央具有环凸盘(532),一端轴向设有外螺纹(531),与迫紧块(51)上内螺孔(512)相接;另一端轴向设有凸块(534)与外盖(32)的旋钮(54)相配合,且轴端面为六角凹孔(533),如无旋钮(54)也可用六角扳手扳动,传动栓(53)的螺纹处(531)轴向套设弹簧(52),以消除迫紧块(51)与止滑片(2)、传动栓(53)与外盖(32)间微小间隙及充当缓冲。旋钮(54)外表面设有一字状,内设T字形圆槽,如图2所示,与传动栓(53)的凸块(534)紧密配合,以带动传动栓(53)作旋转,使迫紧块(51)推抵止滑片(2)作松紧调整,而旋钮(54)贴于外盖(32)的凹缘口(321)处。传动栓(53)与迫紧块(51)间以螺纹相螺合,可作较细的距离微调,完全配合足部的舒适感需求,且外盖(32)的凹缘口(321)也开有凸出缺口的圆孔,以容传动栓(53)的穿过。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止滑片、迫紧块、弹簧、传动栓及旋钮组成,迫紧块嵌合于脚蹬主体的槽穴内,迫紧块外侧设有内螺孔与传动栓的螺纹处相螺接,并在传动栓的螺纹处套有弹簧,传动栓另一端套有旋钮。专利摘要本技术属自行车
,具体地说涉及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它由止滑片、迫紧块、弹簧、传动栓及旋钮构成,其特征在于迫紧块嵌合于脚蹬主体的槽穴内,迫紧块外侧设有内螺孔与传动栓的螺纹处相螺接,并在传动栓的螺纹处套有弹簧,传动栓另一端套有旋钮。具有自行微调控制止滑装置松紧功能,使足部更感舒适方便,且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文档编号B62M3/08GK2264135SQ9620901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林文华 申请人:林文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脚蹬上的止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止滑片、迫紧块、弹簧、传动栓及旋钮组成,迫紧块嵌合于脚蹬主体的槽穴内,迫紧块外侧设有内螺孔与传动栓的螺纹处相螺接,并在传动栓的螺纹处套有弹簧,传动栓另一端套有旋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