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加塞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060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体加塞组件,包括对塞子进行负压吸附定位的吸塞盘、升降轨道和设有限位槽的拨轮,所述升降轨道环绕于拨轮的下方布置,所述吸塞盘与所述拨轮同轴上下固定,并与所述拨轮同步旋转,所述瓶体限位于限位槽内与吸塞盘同步旋转,并沿升降轨道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的塞子结合,所述组件还包括充氮分气板,所述充氮分气板位于吸塞盘和拨轮之间,且靠近所述瓶体与塞子的结合处,所述充氮分气板对应塞子的上板面以及对应瓶体的下板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充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瓶体加塞组件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残氧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药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体加塞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保证厌氧的药品的稳定性,增长药品存放时间,在灌装工艺时,会向瓶体中充入惰性气体,用于排挤药瓶中的空气,然后对瓶体压塞密封,降低瓶中空气的含氧量。瓶中残余的氧气量(简称残氧量)越低,药品的存放时间越长。冲入的惰性气体一般选用氮气。但是,由于塞子的中间都存在一定的空腔,在压塞密封时会将空腔内的气体带入瓶体内,增加了瓶中的含氧量;并且由于充氮与压塞间隔的时间较长,造成氮气的扩散多,损失也多,残氧量就会偏高,导致药品存放时间短,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残氧量的瓶体加塞组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瓶体加塞组件,包括对塞子进行负压吸附定位的吸塞盘、升降轨道和设有限位槽的拨轮,所述升降轨道环绕于拨轮的下方布置,所述吸塞盘与所述拨轮同轴上下固定,并与所述拨轮同步旋转,所述瓶体限位于限位槽内与吸塞盘同步旋转,并沿升降轨道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的塞子结合,所述组件还包括充氮分气板,所述充氮分气板位于吸塞盘和拨轮之间,且靠近所述瓶体与塞子的结合处,所述充氮分气板对应塞子的上板面以及对应瓶体的下板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充氮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氮分气板包括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构成充氮空腔,所述上封板上设有与所述充氮空腔连通的进气嘴,所述上封板和下封板均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充氮空腔连通的充氮孔。所述充氮分气板设有用于调节充氮分气板位置的调节孔。所述升降轨道设有环形且有一坡度的轨道面。所述升降轨道包括凸轮、多个升降杆和多个托瓶座,每个所述托瓶座装设于相应的一个升降杆上,所述瓶体位于托瓶座上,所述凸轮通过升降杆带动托瓶座和瓶体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的塞子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瓶体加塞组件,是在瓶体压塞密封之前对塞子和瓶体充氮,大大降低了塞子空腔中的含氧量,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相比,缩短了充氮与压塞密封间隔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压塞密封后瓶体中的残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E向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瓶体位于图1中A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瓶体位于图1中B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瓶体位于图1中C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瓶体位于图1中D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充氮分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F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的G向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1中瓶体压塞过程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2升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吸塞盘;2、升降轨道;3、栏栅;21、凸轮;22、弹簧;23、升降杆;24、固定座;25、托瓶座;4、充氮分气板;41、上封板;42、充氮空腔;43、下封板;44、进气嘴;45、调节孔;46、锁紧螺纹孔;47、充氮孔;5、瓶体;6、输瓶块;7、塞子;8、拨轮;81、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图1至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瓶体加塞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吸塞盘1、升降轨道2、充氮分气板4、输瓶块6和拨轮8,吸塞盘I用于对塞子7进行负压吸附定位,拨轮8的一侧设有栏栅3,拨轮8设有瓶体5的限位槽81,吸塞盘I与拨轮8同轴上下固定,并且吸塞盘I与拨轮8同步旋转,瓶体5限位于拨轮8的限位槽81内。升降轨道2环绕于拨轮8限位槽81的下方布置,瓶体5与吸塞盘I同步旋转,并沿升降轨道2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I的塞子7结合,充氮分气板4位于吸塞盘I和拨轮8之间,且靠近瓶体5与塞子7的结合处,充氮分气板4对应塞子7的上板面以及对应瓶体5的下板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充氮孔47。本实施例中,升降轨道2环绕于拨轮8限位槽81的下方布置,升降轨道2设有环形且有一坡度的轨道面,即其与瓶体5底部接触的轨道面具有高低差,瓶体5通过拨轮8驱动沿升降轨道2由轨道面较低位置往较高的位置滑动形成升降轨迹,从而实现瓶体5与塞子7结合(如图10所示),瓶体5沿升降轨道2上升的同时充氮孔47对塞子7和瓶体5充氮,大大降低了塞子7空腔中的含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尽可能地缩短了充氮与压塞密封间隔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压塞密封后瓶体5中的残氧量。本实施例中,充氮分气板4包括上封板41和下封板43,上封板41和下封板43构成充氮空腔42,上封板41上设有与充氮空腔42连通的进气嘴44,充氮孔47与充氮空腔42连通。上封板41设有至少三个充氮孔47,且靠近瓶体5与塞子7的结合处,下封板43均匀布设充氮孔47。本实施例中,充氮分气板4固定于机架上,充氮分气板4设有调节孔45,用于调节充氮分气板4的位置,螺栓穿过锁紧螺纹孔46锁紧充氮分气板4,保证每一个充氮孔47对应相应的瓶体5或塞子7。本技术的瓶体加塞组件,工作原理为:瓶体5从输瓶块6输送到拨轮8对应的限位槽81时(如图2所示),瓶体5与塞子7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此时下封板43的充氮孔47开始对瓶体5充氮;随着拨轮8的转动,L越来越短,在下封板43的充氮孔47对瓶体5充氮的同时上封板41的充氮孔47开始对塞子7充氮(如图4所示);当瓶体5离开充氮分气板4后,L为零,即瓶体5进行压塞密封(如图5所不),由于充氮分气板4靠近瓶体5与塞子7的结合处(如图4和图5在图1中的位置所示),即充氮与压塞密封中间间隔的时间非常短,使得氮气扩散少,损失小,残氧量低。实施例2:图1、图2和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瓶体加塞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升降轨道2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升降轨道2包括凸轮21、固定座24、多个升降杆23、多个托瓶座25和多个弹簧22,所有的升降杆23安装于凸轮21上,每个托瓶座25装设于相应的一个升降杆23上,并通过固定座24固定,托瓶座25与升降杆23之间设有弹簧22,用于防止升降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造成瓶体5的破碎。一个瓶体5位于一个托瓶座25上,凸轮21通过升降杆23带动托瓶座25和瓶体5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I的塞子7结合,拨轮8的限位槽81对瓶体5起到限位的作用,瓶体5的移动路径形成升降轨迹。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瓶体加塞组件,包括对塞子(7)进行负压吸附定位的吸塞盘(1)、升降轨道(2)和设有限位槽(81)的拨轮(8),所述升降轨道(2)环绕于拨轮(8)的下方布置,所述吸塞盘(I)与所述拨轮(8)同轴上下固定,并与所述拨轮(8)同步旋转,所述瓶体(5)限位于限位槽(81)内与吸塞盘(I)同步旋转,并沿升降轨道(2)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I)的塞子(7)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充氮分气板(4),所述充氮分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体加塞组件,包括对塞子(7)进行负压吸附定位的吸塞盘(1)、升降轨道(2)和设有限位槽(81)的拨轮(8),所述升降轨道(2)环绕于拨轮(8)的下方布置,所述吸塞盘(1)与所述拨轮(8)同轴上下固定,并与所述拨轮(8)同步旋转,所述瓶体(5)限位于限位槽(81)内与吸塞盘(1)同步旋转,并沿升降轨道(2)上升与吸附定位在吸塞盘(1)的塞子(7)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充氮分气板(4),所述充氮分气板(4)位于吸塞盘(1)和拨轮(8)之间,且靠近所述瓶体(5)与塞子(7)的结合处,所述充氮分气板(4)对应塞子(7)的上板面以及对应瓶体(5)的下板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充氮孔(4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娇武蔡大宇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