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划船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767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式划船健身车。它的后车架上层框架前端两侧竖直固定两个滚动轴承,两根划桨分别通过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两根划桨的下段直管末端分别固定连接绕线盘,后车架的下层框架两侧垂直方向通过螺栓错位固定两根摆杆,两根摆杆的前端分别绕该螺栓轴线转动,两根摆杆中部分别设置一通槽,套筒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定位在两根摆杆后端,绕线盘上的钢丝绳分别绕过固定在后车架下层框架上的一对定滑轮,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套筒上;后车架下层框架中间设置滑轨,滑块沿该滑轨前后滑动,销穿过滑块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在两根摆杆的通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效率高,可实现强度调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可作为适合户外运动的代步工具,属于健身、娱乐的器材,特别是一种能够模拟划船运动的运动式健身车。二
技术介绍
目前,关于划船类型的健身器材大都是室内的固定式器械,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能满足大众群体且无法实现户外运动。专利号为CN01219198.1的划船健身车,提出了将划船运动与自行车运动结合在一起。它利用划船的动作作为驱动力,通过齿轮、链条驱动后轮飞轮,使车身向前运动,从而使得划船的感觉更真实,更富有娱乐性。但是,上述专利利用了齿轮传动和链传动,传动的效率较低,并且它不能实现力量强度的调节。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器械结构简单、传动机构简化、传动效率高并且能够调节锻炼强度的运动式划船车。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运动式划船健身车,包括前车架、双层框架的后车架、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该前车架支在前车轮的滚轴上,该后车架的上下层框架前端通过两根弯管与前车架上端的转筒固定连接,该后车架的下层框架后端通过后轮轴两端各固定一小单向轴承,该小单向轴承外圈与一对后车轮轮毂过盈配合,所述的后车架的上层框架前端两侧竖直固定两个滚动轴承,两根划桨分别通过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实现绕轴线转动,该两根划桨固定连接为一体的上段与下段均为竖直管,该上段直管与下段直管夹角θ为90 °≤θ<180°;所述的两根划桨的下段直管末端分别固定连接绕线盘,该绕线盘上绕有钢丝绳,所述的后车架的下层框架两侧垂直方向通过螺栓错位固定两根摆杆,该两根摆杆的前端分别绕该螺栓轴线转动,该两根摆杆中部分别设置一通槽,套筒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定位在所述的两根摆杆后端,绕线盘上的钢丝绳分别绕过固定在后车架下层框架上的一对定滑轮,该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套筒上;后车架下层框架中间设置滑轨,滑块沿该滑轨前后滑动,销穿过滑块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在两根摆杆的通槽内;后轮轴的中间固定一个大单向轴承,该大单向轴承外圈过盈配合一个大单向轴承套,该大单向轴承套设置浅槽,该浅槽上绕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的前端固定在滑块上。本技术运动式划船健身车的作为两个转向把的铁管设置在滚轴两端。本技术运动式划船健身车的大单向轴承的两侧各固定一个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大单向轴承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车架下层框架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动效率高,可实现强度调节。通过脚实现转向,锻炼人的手脚协调能力。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滑块滑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轴大单向轴承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5,本技术的运动式划船健身车,包括前车架1、双层框架的后车架2、前车轮3和一对后车轮4、5,该前车架1支在前车轮3的滚轴6上,作为两个转向把7的铁管设置在滚轴6两端,即用两个带内螺纹的铁管拧在滚轴6两端作为两个转向把7。该后车架2的上下层框架前端通过两根弯管9与前车架1上端的转筒8固定连接,该后车架2的下层框架后端通过两个轴瓦和深沟球轴10承支在后轮轴24上,后轮轴24两端各固定一小单向轴承25,轴承25外圈与一对后车轮4、5轮毂过盈配合,所述的后车架2的上层框架前端两侧竖直固定两个滚动轴承11、29,两根划桨12、30分别通过与滚动轴承11、29过盈配合实现绕轴线转动,该两根划桨12、30固定连接为一体的上段与下段均为竖直管,该上段直管与下段直管夹角θ可以为90 °≤θ<180°;所述的两根划桨12、30的下段直管末端分别固定连接绕线盘13、31以实现相同角速度转动,该绕线盘13、31上绕有钢丝绳14、32,所述的后车架2的下层框架两侧垂直方向通过螺栓34、35错位固定两根摆杆15、33,该两根摆杆15、33的前端分别绕该螺栓34、35轴线转动,该两根摆杆15、33中部分别设置一通槽16、17,套筒18、36分别通过紧固螺钉19、40定位在所述的两根摆杆15、33后端,绕线盘13、31上的钢丝绳14、32分别绕过固定在后车架2下层框架上的一对定滑轮20、37,该钢丝绳14、32的末端固定在套筒18、36上;摆杆15、33后端表面钻有沉孔,套筒18、36可根据不同位置的沉孔沿摆杆15、33后端轴向滑动,通过紧固螺钉可以使其在沉孔位置定位。后车架2下层框架中间设置滑轨21,滑块22沿该滑轨21前后滑动,销23穿过滑块22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在两根摆杆15、33的通槽16、17内;后轮轴24的中间固定一个大单向轴承26,该大单向轴承26外圈过盈配合一个大单向轴承套27,该大单向轴承套27设置浅槽,该浅槽上绕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的前端固定在滑块22上。在大单向轴承26的两侧各固定一个复位弹簧28、39,该复位弹簧28、39的一端与大单向轴承套2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车架2下层框架固定连接。人坐在后车架2的坐垫上,脚摆放在前车架1上的转向把7上,手握住划桨12、30,右手按顺时针方向,左手按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拉动划桨12、30,使划桨12、30的下端沿滚动轴承11、29转动,带动下端的绕线盘13、31转动,绕线盘13、31通过对钢丝绳14、32的缠绕,使钢丝绳14、32缩短,拉动两侧的摆杆15、33绕各自的定位螺栓34、35转动。中间滑块22上下的销23沿通槽16、17滑动,由于摆杆15、33的摆动,带动滑块22向前滑动。滑块22后端的钢丝绳拉动大单向轴承26外圈旋转,带动后轮轴24旋转,再通过轮毂中的小单向轴承25带动两个后车轮4、5转动,使整个车身前进。当放松划桨12、30时,利用复位弹簧28、39的回复力,将各运动部件回复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运动。单向轴承的作用是当滑块22带动钢丝绳向前拉动时,轴承锁紧,带动轴旋转,而轮毂中的小单向轴承25的锁紧方向与大单向轴承26的锁紧方向相反,使轴带动轮子转动,实现只能往前的运动。而当复位时,各单向轴承松开,后轴不会转动,而当车身在外力下后退时,由于小单向轴承25的作用,后退对大单向轴承26没有影响。绕线盘13、31通过钢丝绳14、32与摆杆15、33的后端连接,钢丝绳14、32后端的连接点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套筒18、36调节,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实现不同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速度。还可以在划桨把上设置一线闸,使前车轮3制动。权利要求1.一种运动式划船健身车,包括前车架、双层框架的后车架、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该前车架支在前车轮的滚轴上,该后车架的上下层框架前端通过两根弯管与前车架上端的转筒固定连接,该后车架的下层框架后端通过后轮轴两端各固定一小单向轴承,该小单向轴承外圈与一对后车轮轮毂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架的上层框架前端两侧竖直固定两个滚动轴承,两根划桨分别通过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实现绕轴线转动,该两根划桨固定连接为一体的上段与下段均为竖直管,该上段直管与下段直管夹角θ为90°≤θ<180°;所述的两根划桨的下段直管末端分别固定连接绕线盘,该绕线盘上绕有钢丝绳,所述的后车架的下层框架两侧垂直方向通过螺栓错位固定两根摆杆,该两根摆杆的前端分别绕该螺栓轴线转动,该两根摆杆中部分别设置一通槽,套筒分别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式划船健身车,包括前车架[1]、双层框架的后车架[2]、前车轮[3]和一对后车轮[4,5],该前车架[1]支在前车轮[3]的滚轴[6]上,该后车架[2]的上下层框架前端通过两根弯管[9]与前车架[1]上端的转筒[8]固定连接,该后车架[2]的下层框架后端通过后轮轴[24]两端各固定一小单向轴承[25],该小单向轴承[25]外圈与一对后车轮[4,5]轮毂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架[2]的上层框架前端两侧竖直固定两个滚动轴承[11,29],两根划桨[12,30]分别通过与滚动轴承[11,29]过盈配合实现绕轴线转动,该两根划桨[12,30]固定连接为一体的上段与下段均为竖直管,该上段直管与下段直管夹角θ为90°≤θ<180°;所述的两根划桨[12,30]的下段直管末端分别固定连接绕线盘[13,31],该绕线盘[13,31]上绕有钢丝绳[14,32],所述的后车架[2]的下层框架两侧垂直方向通过螺栓[34,35]错位固定两根摆杆[15,33],该两根摆杆[15,33]的前端分别绕该螺栓[34,35]轴线转动,该两根摆杆[15,33]中部分别设置一通槽[16,17],套筒[18,36]分别通过紧固螺钉[19,40]定位在所述的两根摆杆[15,33]后端,绕线盘[13,31]上的钢丝绳[14,32]分别绕过固定在后车架[2]下层框架上的一对定滑轮[20,37],该钢丝绳[14,32]的末端固定在套筒[18,36]上;后车架[2]下层框架中间设置滑轨[21],滑块[22]沿该滑轨[21]前后滑动,销[23]穿过滑块[22]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在两根摆杆[15,33]的通槽[16,17]内;后轮轴[24]的中间固定一个大单向轴承[26],该大单向轴承[26]外圈过盈配合一个大单向轴承套[27],该大单向轴承套[27]设置浅槽,该浅槽上绕有钢丝绳,该钢丝绳的前端固定在滑块[2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燕博缪小冬张宇刘昊王华坤梁医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