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409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下导电玻璃层、液晶层、上玻璃基板、上导电玻璃层以及透镜阵列,所述下玻璃基板、下导电玻璃层、液晶层、上导电玻璃层、上玻璃基板以及透镜阵列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下玻璃基板上表面覆盖有UV胶层,所述UV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所述凹槽阵列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凹槽阵列的排列与透镜阵列的排列一致;所述下导电玻璃层设置于凹槽阵列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导电玻璃层任意两处位置的厚度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2D、3D的切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
技术介绍
集成成像包括拍摄和显示两个过程,拍摄过程利用微透镜阵列对三维场景进行3D拍摄,微透镜阵列由一系列像“蝇眼”一样的透镜元分别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排列组合而成,所有透镜元具有相同的成像功能,并将三维场景不同角度的信息记录在位于微透镜阵列后焦平面的记录胶片上,组成微图像阵列。显示过程是拍摄过程的逆过程,采用与拍摄时参数相同的微透镜阵列与微图像阵列精密耦合,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微透镜阵列又把微图像阵列中的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聚集还原,在微透镜阵列的前后方重建出与拍摄时的三维场景完全相同的3D图像。集成成像3D显示能再现出3D场景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信息,从而构建出全真的3D图像,具有真3D显示、不需辅助设备、适合多人观看、全视差、连续视点、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超薄屏幕可壁挂等优点,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宄热点。目前,用于集成成像显示器的光栅阵列是物理结构的凸透镜阵列,这种凸透镜阵列只能用于显示3D影响,而不能兼容2D影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下导电玻璃层、液晶层、上玻璃基板、上导电玻璃层以及透镜阵列,所述下玻璃基板、下导电玻璃层、液晶层、上导电玻璃层、上玻璃基板以及透镜阵列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下玻璃基板上表面覆盖有UV胶层,所述UV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所述凹槽阵列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凹槽阵列的排列与透镜阵列的排列一致;所述下导电玻璃层设置于凹槽阵列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导电玻璃层任意两处位置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下导电玻璃层和上导电玻璃层均为氧化铟锡层。进一步地,所述UV胶层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厚度的1.2—3.5倍;所述下导电玻璃层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厚度的0.2—0.5倍;所述上导电玻璃层的厚度为上玻璃基板厚度的 0.2 — 0.5 倍。进一步地,所述UV胶层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厚度的2.5倍;所述下导电玻璃层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厚度的0.3倍;所述上导电玻璃层的厚度为上玻璃基板厚度的0.3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下玻璃基板上表面设置UV胶层,在UV胶层的上表面设置凹槽阵列,凹槽阵列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凹槽阵列的排列与透镜阵列的排列一致,并将下导电玻璃层设置于凹槽阵列的凹陷面内,使下导电玻璃层下表面的形状与透镜的凸面形状保持一致,当人们需要切换到2D观看模式时,下导电玻璃层能够起到偏光的作用,改变图像的出光路线,消除透镜阵列将微图像阵列中的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聚集还原的功能,使人们看到的图像为2D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1、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玻璃基板3、上导电玻璃层4以及透镜阵列7,所述下玻璃基板1、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导电玻璃层4、上玻璃基板3以及透镜阵列7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下玻璃基板I上表面覆盖有UV胶层6,所述UV胶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61,所述凹槽阵列61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凹槽阵列61的排列与透镜阵列7的排列一致;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设置于凹槽阵列61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任意两处位置的厚度相同。UV胶是一种需要吸收紫外线才能完全固化的树脂,在特殊配方的树脂中加入光引发剂(或光敏剂),经过吸收紫外线(UV)光固化设备中的高强度紫外线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离子基,从而引发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树脂(UV涂料、油墨、粘合剂等)在数秒内(不等),由液体转化为固态,其具有粘接强度高的特点。本技术通过在下玻璃基板I的上表面设置UV胶层6,在UV胶层6的上表面设置凹槽阵列61,凹槽阵列61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凹槽阵列61的排列与透镜阵列7的排列一致,并将下导电玻璃层2设置于凹槽阵列61的凹陷面内,使下导电玻璃层2下表面的形状与透镜的凸面形状保持一致,当人们需要切换到2D观看模式时,下导电玻璃层2能够起到偏光的作用,改变图像的出光路线,消除透镜阵列7将微图像阵列中的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聚集还原的功能,使人们看到的图像为2D图像。而当人们观看3D模式时,控制下导电玻璃层2不起偏光的作用,透镜阵列7正常将微图像阵列中的所有像素发出的光线聚集还原,使人们观看3D影像。本技术在制造时,先在下玻璃基板I上涂上厚度均匀的UV胶层6,再将透镜阵列7的出光面正对UV胶层6,对透镜阵列7施加压力,使透镜表面压入UV胶层6的内部,形成凹槽阵列61。将UV胶层6的周边以及凹槽阵列61的槽口进行修整,再在凹槽阵列61的凹槽内均匀地镀上下导电玻璃层2。将上述组件与上玻璃基板3组装,形成内腔,并在内腔中充入液晶层5即可。为了增强导电能力,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和上导电玻璃层4均为氧化铟锡层。UV胶层6、下导电玻璃层2与上导电玻璃层4的厚度根据实际应用具体选择,为了确保光线调节的准确性,所述UV胶层6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I厚度的1.2-3.5倍;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I厚度的0.2—0.5倍;所述上导电玻璃层4的厚度为上玻璃基板3厚度的0.2—0.5倍。作为优选,所述UV胶层6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I厚度的2.5倍;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I厚度的0.3倍;所述上导电玻璃层4的厚度为上玻璃基板3厚度的0.3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I)、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玻璃基板(3)、上导电玻璃层(4)以及透镜阵列(7),所述下玻璃基板(1)、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导电玻璃层(4)、上玻璃基板(3)以及透镜阵列(7)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玻璃基板(I)上表面覆盖有UV胶层¢),所述UV胶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61),所述凹槽阵列(61)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凹槽阵列(61)的排列与透镜阵列(7)的排列一致;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设置于凹槽阵列(61)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任意两处位置的厚度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和上导电玻璃层(4)均为氧化铟锡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UV胶层(6)的厚度为下玻璃基板(I)厚度的1.2 — 3.5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D、3D可切换的新型集成成像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1)、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玻璃基板(3)、上导电玻璃层(4)以及透镜阵列(7),所述下玻璃基板(1)、下导电玻璃层(2)、液晶层(5)、上导电玻璃层(4)、上玻璃基板(3)以及透镜阵列(7)由下到上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玻璃基板(1)上表面覆盖有UV胶层(6),所述UV胶层(6)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阵列(61),所述凹槽阵列(61)中单个凹槽的形状与透镜的形状一致,大小也与透镜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凹槽阵列(61)的排列与透镜阵列(7)的排列一致;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设置于凹槽阵列(61)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导电玻璃层(2)任意两处位置的厚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炼
申请(专利权)人:稻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