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胜专利>正文

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405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块板片,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回水口、加热进水口、换热后出水口、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其中加热进水口和换热后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循环水回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利用低品位的加热水对生水先进行提温,实现对生水的多层次的温度提升,从而保证生活热水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一液、液一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然而,目前的板式换热器一般仅采用一次热源(参见图1),且冷水和被加热水的循环水在加热器外先混合后再进入加热器,使其传热温差较小,最终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O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能够利用低品位的加热水对生水先进行提温,实现对生水的多层次的温度提升,从而保证生活热水的温度。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块板片,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回水口、加热进水口、换热后出水口、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其中加热进水口和换热后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循环水回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优选的,若干块所述板片从右到左平均分为多组板片组,分别为第一板片组、第二板片组……第N板片组,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换热后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第N板片组上,所述加热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组上,所述循环水回水口与所述第一板片组内的被加热通道直接连通。一种方式,所述板片组的数量可以为2组。另一种方式,所述板片组的数量可以为3组。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上还设有预加热进水口,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冷水进水口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加热进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加热进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组上,所述冷水进水口位于所述第N板片组上,所述预加热进水口与所述第N板片组内的加热通道直接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换热器上设置5个连接口,相对于现有的4个连接口,实现3种介质在一个板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生水的阶梯性加热,从而保证生活热水的温度。预加热进水口的设置,通过在预加热进水口通入低品位的加热水,从而实现对生水进行预加热,生水在板式换热器内上升到一个相应高度的温度,再利用温度较高的采暖供水对生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生水的阶梯性加热,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回收低品位的加热水的热量,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附图;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块板片,若干块所述板片从右到左分为2组板片组,分别为第一板片组(对应图2中第一流程)和第二板片组(对应图2中第二流程),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回水口 T4、加热进水口 Tl、换热后出水口 T21、冷水进水口 BI和热水出水口 T3,所述冷水进水口 BI和换热后出水口 T21均位于换热器的左侧,所述加热进水口 Tl、循环水回水口 T4和热水出水口 T3均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右侧。需要强调的是,循环水回水口 T4直接与第一板片组内的被加热通道连通。需要解释的是,加热进水口 Tl和换热后出水口 T21在换热器内部连通并构成加热通道;同理,冷水进水口 B1、热水出水口 T3和循环水回水口 T4在换热器内部连通并构成被加热通道。循环水回水口 T4连接循环回水管道(相当于供暖热水经过供暖后的回水),加热进水口 Tl连接采暖供水或蒸汽管道(以下以采暖供水为例),换热后出水口 T21连接出水管道或凝结水管道,冷水进水口 BI连接生水,热水出水口 T3连接供暖管道(以供暖为例)。采暖供水从加热进水口 Tl流入换热器中,并从换热后出水口 T21流出,在换热器中流动的过程中,采暖供水中的热量逐步传递给生水,而从循环水回水口 T4通入循环水,循环水的温度相对较高,只需在第一板片组内吸收采暖供水的热量并可达到规定的温度,因而可以重复利用循环水的热量,减少能源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加热器通常是将循环水和生水在换热器的外部先进行混合后再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这样其被加热水的温差变小,需要更大的换热面积或对数平均温差才能满足换热量的要求。而采用本技术,通过阶梯提升的方法可先直接对生水进行温度提升,更能有效利用加热热水的热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实施例2:参见图3,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若干板片组分从右到左为3组板片组,分别为第一板片组(对应图3中第一流程)、第二板片组(对应图3中第二流程)和第三板片组(对应图3中第三流程)。实施例2和实施例1只为说明,流程的多少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实施例3:参见图4,相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中的换热器上还设有预加热进水口 T22,所述预加热进水口位于第二板片组上,并直接与第二板片组内的加热通道连通。采暖供水从加热进水口 Tl流入换热器中,并从换热后出水口 T21流出,在换热器中流动的过程中,采暖供水中的热量逐步传递给生水,而在采暖供水快要到达换热后出水口 T21时,其温度较低,而无法有效的对冷水进水口 BI处的生水提供热量,而通过在预加热进水口 T22通入低品位的加热水,便可通过低品位的加热水先对生水进行加热,在生水进入第一通道时,便已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后再通过采暖供水对生水加热,从而保证热水出水口 T3流出的水的温度基本与加热进水口 Tl流入的采暖供水的温度持平。在实际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设在Tl管上的电动调节阀调节高品位加热水的水量,在满足T3出水温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低品位加热水的热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实施例4:参见图5,相对于实施例3,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若干板片组分从右到左为3组板片组,分别为第一板片组(对应图5中第一流程)、第二板片组(对应图5中第二流程)和第三板片组(对应图5中第三流程)。所述预加热进水口位于第三板片组上,并直接与第三板片组内的加热通道连通。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还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采用多组板片组,是考虑到多个介质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而特别设计。此外,本技术也可当作现有的换热器进行使用,并无影响,只需将相应的出口堵上即可,在此就不再赘述。【主权项】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块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回水口、加热进水口、换热后出水口、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其中加热进水口和换热后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 所述循环水回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块所述板片从右到左平均分为多组板片组,分别为第一板片组、第二板片组......第N板片组,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换热后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第N板片组上,所述加热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组上,所述循环水回水口与所述第一板片组内的被加热通道直接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组的数量为2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块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回水口、加热进水口、换热后出水口、冷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其中加热进水口和换热后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循环水回水口和热水出水口在所述换热器内连通,所述循环水回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侧,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