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142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容许内齿轮的轴心偏心,并抑制径向尺寸的增加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具备起振体(106)、通过起振体(106)的旋转挠曲变形的外齿轮(120)、及外齿轮(120)内啮合的内齿轮(130)即减速用内齿轮(130A)、输出用内齿轮(130B),该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内齿轮(130)和与内齿轮(130)连结的支承部件通过容许内齿轮(130)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134)连结,其中所述支承部件为驱动轴外壳(140)、第1输出部件(1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2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32350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具备起振体、通过该起振体的旋转挠曲变形的外齿轮、及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该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使用被称为“十字滑块联轴器”的连结部件来连结驱动轴和起振体,从而减少定心作业。另外,即使组装时驱动轴与内齿轮之间存在偏心(称为内齿轮的轴心的偏心),十字滑块联轴器也能够容许该偏心从而防止性能及寿命的下降。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41550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I所示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设有用于固定内齿轮的螺栓孔。因此,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径向尺寸只能变得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许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内齿轮的轴心的偏心,并抑制径向尺寸的增加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具备起振体、通过该起振体的旋转挠曲变形的外齿轮、及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所述内齿轮和与该内齿轮连结的支承部件通过容许该内齿轮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连结。本专利技术中,内齿轮与支承部件通过连接部件连结,因此,能够容许内齿轮的轴心沿径向位移。而且,由于用连接部件连结内齿轮和支承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径向尺寸的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许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内齿轮的轴心的偏心,并抑制径向尺寸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仅表示图1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附近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和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内齿轮附近的部件的分解剖视图。图5 (A)是表示图4的减速用内齿轮的立体图,图5 (B)是表示图4的减速用内齿轮的主视图。图6(A)是表示图4的第I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图4的第I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7 (A)是表不图4的驱动轴外壳的立体图,图7⑶是表不图4的驱动轴外壳的主视图。图8(A)是表示图4的第I输出部件的立体图,图8(B)是表示图4的第I输出部件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0是仅表示图9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附近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9中的内齿轮附近的部件的分解剖视图。图12(A)是表示图11的第I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2⑶是表示图11的第I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13⑷是表示图11的驱动轴外壳的立体图,图13⑶是表示图11的驱动轴外壳的主视图。图14(A)是表示图11的第I输出部件的立体图,图14⑶是表示图11的第I输出部件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中:1、101、201、301_驱动轴,2、102、202、302_ 止动部件,6、106、206、306_ 起振体,10、110、110A、110B、210、210A、210B、310-起振体轴承,20、120、120A、120B、220、220A、220B、320-外齿轮,21、40A、140A、240A、321、340A-凸缘部,22、140B、240B、322_ 圆筒部,24,324-外 S,28、128A、128B、228A、228B、328-内齿,30、130、130A、130B、230、230A、230B、330-内齿轮,31-螺栓孔,32、134、134A、134B、234、234A、234B、334_ 连接部件,33-驱动部件,34-中间部件,36、136、236、336_ 固定侧部件,38、138、238、338_ 辅助外壳,40、140、240、340-驱动轴外壳,42、142、242、342_第I固定部件,44、144、244、344_第2固定部件,50、100,200,300-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52,、152、252、352_ 输出侧部件,101A、201A_ 键,106A、134AC、134BC、140C、154D、234AC、234BC、240C、254D-贯穿孔,112、212_ 内圈,114A、114B、214A、214B-保持器,116A、116B、216A、216B_ 滚子,118A、118B、218A、218B_ 外圈,130AA、130BA、140AA、140AB、140AC、154A、154B、154C、230AA、230BA、240AA、240AB、254A、254B、254C-凹部(包括内周凹部、外周凹部),130AAA、130AB、130AC、130BB、134AAA、134ABA、134AE、134AF、140AAA、140D、154E、230AB、230AC、230BB、232A、232B、234AAA、234ABA、234AE、234AF、240AAA、240D、254E、340D、342A-侧面(包括对置面),130AAB-底面,134AA、134AB、134BA、134BB、234AA、234AB、234BA、234BB、334B-凸部,134AAB、134ABB、234AAB、234ABB-夕卜周面,134AAC、134ABC、140AAB、140AAC、140ABB、234AAC、234ABC、240AAB、240AAC、240ABB-内周面(包括内侧内周面、外侧内周面),146,246-第3固定部件,148、150-抵接部件,154、254-第I输出部件,156,256-第2输出部件,158,258-第3输出部件,232-低摩擦部件,234AD、234BD-延伸部,Br、Mb-轴承,O-轴向,Og-O型环槽,Osl、Os2_油封,Pt-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图8(B)对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进行概要说明。如图1、图2所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具备:通过起振体106的旋转挠曲变形的外齿轮120、配置在起振体106与外齿轮120之间的起振体轴承110、及外齿轮120内啮合的内齿轮130。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为具有减速用内齿轮(第I内齿轮)130A和输出用内齿轮(第2内齿轮)130B作为内齿轮130的筒形。如图1所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构成为被固定侧部件136支承,且通过驱动轴101被旋转驱动并将输出传递至输出侧部件152。另外,驱动轴101为从作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马达延伸的马达轴。如图2所示,驱动轴101从起振体106的一端侧插入,且通过止动部件102限制沿轴向O的移动。接着,对固定侧部件136和输出侧部件15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侧部件136具有辅助外壳138、驱动轴外壳(第I支承部件)140、第I固定部件142、第2固定部件144、及第3固定部件146。辅助外壳138为圆筒形状。辅助外壳138支承嵌入有驱动轴101的油封Osl,并与驱动轴外壳1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通过该起振体的旋转挠曲变形的外齿轮、及该外齿轮内啮合的内齿轮,该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和与该内齿轮连结的支承部件通过容许该内齿轮的轴心沿径向位移的连接部件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学吉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