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5122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其包括现场监测模块、中继模块、传输模块、监控系统主机和云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模块包括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的漏电监测模块,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继模块和传输模块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模块和监控系统主机、云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现场检测和网络相结合,达到远程准确监控的目的。通过监控系统主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能及时准确知道漏电位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电力网越来越多通过地下管网布线,同时建筑中也越来越多通过电缆桥架布线,而由于线缆老化、人为破坏等各种因素,导致线缆漏电。很多时候,由于漏电保护失灵,同时不能及时报告漏电准确位置,造成火灾,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巡视人员可通过监控系统主机、手机、个人电脑等及时了解整个电路运行状况,一旦出现漏电,及时获取漏电具体地点,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包括:现场监测模块、中继模块、传输模块、监控系统主机和云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模块包括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的漏电监测模块,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继模块和传输模块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模块和监控系统主机、云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包括检测芯片1NTC001108,1NTC00110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每根供电线以及地线;漏电监测模块监测漏电电流,并将信息发给现场的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接收到漏电信息,将给固定手机发送短信,短信内容中包含漏电地点;所述中继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由现场监测模块发来的信息;所述传输模块通过总线通信的方式,接收由中继节点发来的信息,传输模块具备网关功能,并将总线模式转换为TCP/IP模式;监控系统主机实时接收并存储传输模块传来的底层信息,一旦发现漏电情况,及时提示采取处置措施;传输模块通过TCP/IP协议将监测信息存储至云服务器,供公网访问。    其中,所述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方式可以采用WI-FI,微波通信或蓝牙通信。中继模块可以采用HS/ZZQ-8A中继器。传输模块可以采用RT5350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现场检测和网络相结合,达到远程准确监控的目的。通过监控系统主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能及时准确知道漏电位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漏电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现场监测模块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系统为三层架构体系,分别为感知控制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具体模块包括:现场监测模块、中继模块、传输模块、监控系统主机,以及云服务器。其中每一个现场监测装置,均包括漏电监测模块、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继模块和传输模块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模块和监控系统主机、云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接。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方式为WI-FI,微波通信或蓝牙通信。一旦监测到线路漏电,现场监测装置在发出声光报警的同时,将信号通过中继节点和传输模块传给监控系统主机,同时通过3G模块,给巡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实现及时感知和处置。    具体来说,所述的现场监测模块中,漏电监测模块采取电流监测方式。如图2所示,漏电检测采用电涡流原理工作,将图中的L1、L2、L3表示的供电线,N表示的地线均夹住,与检测芯片1NTC001108的输入端连接,进行检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到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一旦某一线上出现漏电,检测芯片1NTC001108都能检测到,并将漏电输出信号现场的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Q24PL001)。其中声光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和警报灯,3G通信模接收到漏电信息,将给固定手机发送漏电警报短信,短信内容中包含确切的漏电地点。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合理分配漏电监测模块的位置,并将漏电监测模块按楼层、按段进行编号,一旦某个漏电检测模块检测出漏电,通过3G通信模块将漏电地点信息即时发出。    所述的中继模块(HS/ZZQ-8A)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由现场监测模块发来的信息。根据现场的具体通信环境,可在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节点之间增加二级中继节点,确保所有现场监测模块信息的及时传递。所述的传输模块(RT5350)通过总线通信的方式,接收由中继节点发来的信息。传输模块具备网关功能,并将总线模式转换为TCP/IP模式。    监控系统主机实时接收到传输模块传来的底层信息,及时了解到每个现场监测模块的实时监测情况,一旦发现漏电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置措施。    所述的云服务器,由传输模块通过网络,将大量底层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端,满足各种手持终端和个人电脑端,随时随地的远程接入访问。    为了方便远程访问,通过TCP/IP协议,将信息存贮至云服务器端,通过公网,可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实现由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实现远程访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现场监测模块、中继模块、传输模块、监控系统主机和云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模块包括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的漏电监测模块,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继模块和传输模块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模块和监控系统主机、云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包括检测芯片1NTC001108,1NTC00110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每根供电线以及地线;漏电监测模块监测漏电电流,并将信息发给现场的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接收到漏电信息,将给固定手机发送短信,短信内容中包含漏电地点;所述中继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由现场监测模块发来的信息;所述传输模块通过总线通信的方式,接收由中继节点发来的信息,传输模块具备网关功能,并将总线模式转换为TCP/IP模式;监控系统主机实时接收并存储传输模块传来的底层信息,一旦发现漏电情况,及时提示采取处置措施;传输模块通过TCP/IP协议将监测信息存储至云服务器,供公网访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现场监测模块、中继模块、传输模块、监控系统主机和云服务器,所述现场监测模块包括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的漏电监测模块,现场监测模块和中继模块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中继模块和传输模块通过总线连接,传输模块和监控系统主机、云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漏电监测模块包括检测芯片1NTC001108,1NTC001108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每根供电线以及地线;漏电监测模块监测漏电电流,并将信息发给现场的声光报警模块和3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接收到漏电信息,将给固定手机发送短信,短信内容中包含漏电地点;所述中继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由现场监测模块发来的信息;所述传输模块通过总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珍玉孙蒈李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