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576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包括连接件和活动地配置在连接件上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包括上触片和与上触片相对设置的下触片,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连接件上,且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能够沿着连接件上下滑动;在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上端与上触片接触,压簧的下端与下触片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动触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的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触头
,尤其涉及一种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其主要与开关柜上的静触头配合,当两者配合连接时,能够实现导电。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如图1-2所示,其主要由连接座1′和铜触片2′组成,在连接座1′的上下表面上设置有两块弹簧钢片3′,通过两块弹簧钢片3′将两块铜触片2′分别压在连接座1′的上下表面上。其具有如下缺陷:1、铜触片与连接座之间为刚性连接,不能转动或滑动调节,或者可调性差,容易造成铜触片损坏;并且要求配合度高,上下误差不能超过3mm。2、当动静触头配合时,没有通过弹簧过渡,从而使受力点不均匀,导致电阻过大造成发热隐患;3、当发生偏心配合时,上下铜触片的受力不均匀,受力少的铜触片接触电阻增大,在通电时动静触头容易发热造成安全隐患;4、无法吸收因柜体变形而造成的动静触子配合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包括连接件和活动地配置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包括上触片 和与所述上触片相对设置的下触片,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连接轴能够沿着所述连接件上下滑动;在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所述上触片接触,所述压簧的下端与所述下触片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与所述下触片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外部静触头配合的弧形部。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触臂连接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由至少两块上触板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上触板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侧;所述下触片由至少两块下触板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下触板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连接通孔,且所述连接轴能够在所述连接通孔内上下滑动;一根连接轴穿过上端的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上触片连接,另一根所述连接轴穿过下端的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下触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由至少两块连接板组成,每块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至少两块所述连接板活动地配置在一起,且相邻的两块所述连接板能够相对滑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两端的连接板头部及连接板尾部,其中所述连接板头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板主体部的宽度;其中,一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头部与另一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尾部对应设置,所述压簧套接在两块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上。进一步地,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头部上,另一个所述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主体部上。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动触头组件,其具有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动触头,其还包括触臂,其中,至少一个动触头可拆卸地安 装在所述触臂上;所述动触头中的上触片和下触片的后端分别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触臂上。进一步地,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的后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触臂上靠近所述动触片组件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上触片和所述下触片上的所述凸起部分别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通过连接轴连接在连接件上,并且该上触片和下触片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还能够沿着连接件上下滑动;同时在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上端与上触片接触,压簧的下端与下触片接触。操作时,上触片和下触片能够根据需要上下滑动,并能够转动调节角度,还可以在压簧的作用下复位。本技术提供的动触头,通过将上下触片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轴上,并使得连接轴能够在连接件上滑动调节,从而实现上下触片能够转动和上下滑动调节,扩大了调节范围,可以与不同厚度的矩形静触头配合,配合要求度降低,可在误差为正负10mm的范围内实现与静触头配合。通过设置压簧,当动静触头配合时,通过压簧给予弹性过渡,使动静触头受力点均匀,避免电阻过大造成发热隐患。当发生偏心配合时,由于上下触片能够转动,从而保证上下触片与静触头均匀受力,也避免了对动触头造成损坏而使电阻增大。综上,本技术提供的动触头及动触头组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并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与矩形的静触头配合,可以与不同厚度的静触头配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并避免动静触头因配合误差导致损坏或接触不良,从而避免了危险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动触头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动触头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动触头的立体图;图5为上触片和下触片通过两块连接板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图6为由两块连接板组成的连接件与压簧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由两块连接板组成的连接件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动触头组件的主视图;图10为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图11为动触头上偏一定角度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图12为动触头居中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图13为动触头下偏一定角度与静触头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连接座;         2′-铜触片;         3′-弹簧钢片;100-动触头;         1-动触片组件;       11-上触片;111-上触板;         12-下触片;          121-下触板;13-弧形部;          14-凸起部;          2-连接件;20-连接通孔;        21-连接板;          211-连接板头部;212-连接板主体部;   213-连接板尾部;     3-连接轴;4-压簧;             5-触臂;             51-安装孔;6-静触头;           200-动触头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3-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100,包括连接件2和活动地配置在连接件2上的动触片组件1。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与上触片11相对设置的下触片12,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3连接在连接件2上,且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连接轴3转动,连接轴3能够沿着连接件2上下滑动。在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压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2)和活动地配置在所述连接件(2)上的动触片组件(1);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与所述上触片(11)相对设置的下触片(12),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上,且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所述连接轴(3)转动,所述连接轴(3)能够沿着所述连接件(2)上下滑动;在所述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压簧(4),所述压簧(4)的上端与所述上触片(11)接触,所述压簧(4)的下端与所述下触片(12)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2)
和活动地配置在所述连接件(2)上的动触片组件(1);
动触片组件(1)包括上触片(11)和与所述上触片(11)相对设置
的下触片(12),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分别通过连接轴
(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上,且所述上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
分别能够绕着相应的所述连接轴(3)转动,所述连接轴(3)能够沿着
所述连接件(2)上下滑动;
在所述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压簧(4),所述压簧(4)的上端与
所述上触片(11)接触,所述压簧(4)的下端与所述下触片(1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
(11)与所述下触片(1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外部静触头(6)配合的弧
形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触片(11)和所述下触片(1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触臂(5)连接
的凸起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触片
(11)由至少两块上触板(111)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上触板(111)通过
一根所述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的两侧;
所述下触片(12)由至少两块下触板(121)组成,至少两块所述下
触板(121)通过一根所述连接轴(3)连接在所述连接件(2)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
(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所述连接轴(3)穿过的连接通孔
(20),且所述连接轴(3)能够在所述连接通孔(20)内上下滑动;
一根连接轴(3)穿过上端的所述连接通孔(20),并与所述上触片
(11)连接,另一根所述连接轴(3)穿过下端的所述连接通孔(20),并
与所述下触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德光李宇辉瞿钊
申请(专利权)人:ABB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