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365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包括:八根铜导线和十字骨架,此铜导线均包覆有半导电层,所述十字骨架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所述半导电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硅氧烷,气相法白炭黑,铜粉,微晶蜡,钛白粉,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过氧化二异丙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护套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环氧大豆油,钙锌复合稳定剂,聚乙烯蜡,碳酸钙。本发明专利技术高速数据传输缆提高了高频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改善了串音和信号衰减,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缆,具体涉及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
技术介绍
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局域网数字电缆得到了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网络 技术的飞速成倍增长以及接入网技术跳跃式发展,给信息的传输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 千兆以太网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宽带要求,万兆比以太网(lOGbps)将成为主流技 术,如何解决对高频屏蔽效果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以及串音和衰减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 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该高速数据传输缆提高了高频 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改善了串音和信号衰减,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 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包括: 八根铜导线和十字骨架,此铜导线均包覆有半导电层,所述八根铜导线中两根铜导线组成 第一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两根铜导线组成 第四绞对线; 一双面铝箔层包覆于所述十字骨架外表面; 一聚酯带层绕包于所述双面铝箔层外表面; 一镀锡铜丝编织层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 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 一护套层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外表面; 所述十字骨架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所述第一绞对线、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和第四 绞对线分别位于十字骨架的四个腔体内; 所述半导电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1,3- 丁二烯 100 份, 苯乙烯 50~60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5~35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8~14份, 硅氧烷 5~10份, 气相法白炭黑 20~25份, 铜粉 5~10份, 微晶蜡 1~2份, 钛白粉 1.8~2份, 4, 4'双(a,a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f1. 5份, 过氧化二异丙苯 0. 5~1份,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22份,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3~4份; 所述护套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聚氯乙烯树脂 100份,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40~60份, 环氧大豆油 6~10份, f丐锌复合稳定剂 4~6份, 聚乙烯蜡 0.5~2份, 碳酸钙 8~15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半导电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1,3-丁二烯 100 份, 苯乙烯 55~58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8~30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1(T12份, 硅氧烷 8~10份, 气相法白炭黑 22~25份, 铜粉 61份, 微晶蜡 1. 21. 6份, 钛白粉 1.8~2份, 4, 4'双(a,a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f1. 2份, 过氧化二异丙苯 0. 6~0. 8份,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2. 2~2. 5份,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3. 2~3. 5份。 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绞对线、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和第四绞对线外表面 均包覆有双面铝箔层。 3.上述方案中,所述十字骨架四个拐角处均具有圆弧倒角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专利技术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其采用特定配方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0~60 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形成合适的黏度、极性有利于气相法白炭黑2(T25份, 铜粉5~10份的分散、减小导电橡胶的体电阻率,对高频屏蔽效果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作用 增大;其次,结合十字骨架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所述第一绞对线、第二绞对线、第三绞对线 和第四绞对线分别位于十字骨架的四个腔体内,减少高频下线对之间的干扰,从而改善电 缆近端串扰(NEXT)性能。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即十字分隔架可减少安装过程中由于电缆弯 曲引起的电缆物理和电气性能的改变,同时可保证合理的弯曲半径。 2.本专利技术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其配方中1,3-丁二烯100份,苯乙烯5(T60 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5~35份,气相法白炭黑2(T25份,铜粉5~10份中添加过氧化二 异丙苯〇. 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T4份;可大大加快硫化 速度,提高交联密度,改善硫化胶的耐温性能,避免了由于添加气相法白炭黑20~25份,铜 粉5~10份产生类似海绵状孔隙,从而提高了物理机械和力学性能;其次,微晶蜡1~2份,钛 白粉1.8~2份,4,4'双(a,a二甲基苄基)二苯胺1~1.5份,有利于改善铜粉与1,3_ 丁二 烯100份,苯乙烯50~60份的相溶性,扩展了吸收频率的带宽且提高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其次,其外护套层通过配方含量选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热稳定性相对现有的聚氯乙烯电缆 料的热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_。【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铜导线;2、半导电层;3、第一绞对线;4、第二绞对线;5、第三绞对 线;6、第四绞对线;7、双面铝箔层;8、聚酯带层;9、镀锡铜丝编织层;10、护套层;11、十字 骨架;12、圆弧倒角面;13、铝层。【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铜导线1和十字骨 架11,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电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3, 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 ;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 ;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 6 ; 一双面铝箔层7包覆于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 一聚酯带层8绕包于所述双面铝箔层7外表面; 一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8,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锡铜线 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 一护套层10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 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12,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 线5和第四绞对线6分别位于十字骨架11的四个腔体内; 所述半导电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所述半导电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表1【主权项】1. 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铜导线(I)和十字骨架(11 ), 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电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 (3),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两根铜导线组成第 四绞对线(6); 一双面铝箔层(7 )包覆于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 一聚酯带层(8)绕包于所述双面铝箔层(7)外表面; 一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8),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 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 一护套层(10)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 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12),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二绞对线(4)、 第三绞对线(5)和第四绞对线(6)分别位于十字骨架(11)的四个腔体内; 所述半导电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1,3-丁二烯 100 份, 苯乙烯 50~60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5~35份,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8~14份, 硅氧烷 5~10份, 气相法白炭黑 20~25份, 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延时高速数据传输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八根铜导线(1)和十字骨架(11),此铜导线(1)均包覆有半导电层(2),所述八根铜导线(1)中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一绞对线(3),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二绞对线(4);两根铜导线组成第三绞对线(5);两根铜导线组成第四绞对线(6);一双面铝箔层(7)包覆于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一聚酯带层(8)绕包于所述双面铝箔层(7)外表面;一镀锡铜丝编织层(9)包覆于所述聚酯带层(8),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由若干股镀锡铜线编织而成,所述每股镀锡铜线由至少一根镀锡铜丝组成;一护套层(10)包覆于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层(9)外表面;所述十字骨架(11)外表面镀覆有一铝层(12),所述第一绞对线(3)、第二绞对线(4)、第三绞对线(5)和第四绞对线(6)分别位于十字骨架(11)的四个腔体内;所述半导电层(2)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3‑丁二烯                                   100份,苯乙烯                                      50~6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25~35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8~14份,硅氧烷                                       5~10份,气相法白炭黑                                20~25份,铜粉                                        5~10份,微晶蜡                                       1~2份,钛白粉                                       1.8~2份,4,4′双(α,α二甲基苄基)二苯胺              1~1.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                               0.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2~3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3~4份;所述护套层(10)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                               100份,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40~60份,环氧大豆油                                 6~10份,钙锌复合稳定剂                             4~6份,聚乙烯蜡                                   0.5~2份,碳酸钙                                     8~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良王惠兵陈夏裕淮平尹斌钱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