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秸秆高效腐熟的秸秆还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478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5 0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秸秆高效腐熟的秸秆还田机,其包括有行走机架,行走机架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机架内部设置有秸秆装填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秸秆装填筒体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动轴,搅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搅动叶片;所述秸秆装填筒体外部设置有酵液槽,其内部设置有发酵液;所述酵液槽通过输液孔连通至秸秆装填筒体内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秸秆高效腐熟的秸秆还田机,其可使得秸秆进入秸秆装填筒体后,与自酵液槽输出的还有发酵菌种的发酵液彼此混合,从而使得秸秆进入田地后,其表面附着有发酵液,进而使得秸秆在田地中的腐熟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是一种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
技术介绍
秸杆还田机是秸杆的回收再利用中涉及的一种农业机械,其可有效改善秸杆还田的操作效率。现有技术中的秸杆还田机,其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仅能将秸杆直接铺平于田地表面,而秸杆在田地中自然腐熟的时间较长,故而其难以进行高效的回收与利用,从而影响其余农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杆还田机,其可有效改善秸杆进入田地后的腐熟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其包括有行走机架,行走机架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机架内部设置有秸杆装填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 ;所述秸杆装填筒体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动轴,搅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搅动叶片;所述秸杆装填筒体外部设置有酵液槽,其内部设置有发酵液;所述酵液槽通过输液孔连通至秸杆装填筒体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液孔的直径在秸杆装填筒体外部向其内部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输液孔内部设置有多个输液支管,每一个输液支管的朝向彼此不同。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成锥形分布的输液孔端部使得在确保其流速的同时,改善了其端部容积;多个不同方向的输液支管则可使得其喷洒面积有效得以改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酵液槽中设置有至少3个输液孔,其包括有经由秸杆装填筒体两个侧端面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一输液孔,以及至少一个经由秸杆装填筒体上端部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二输液孔。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在秸杆装填筒体不同端部分布的第一输液孔与第二输液孔,使得发酵液对秸杆装填筒体内可进行更为均匀的喷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输液孔中,其轴线与秸杆装填筒体侧端面的交点位于秸杆装填筒体侧端面高度方向上的2/3至3/4位置;所述第一输液孔的轴线,其均由秸杆装填筒体外部向下倾斜延伸至秸杆装填筒体内部。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位于秸杆装填筒体侧端偏上位置的第一输液孔,使得其对于秸杆装填筒体内部秸杆的喷洒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第一输液孔的向下倾斜设计可有效改善发酵液的喷洒力度与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秸杆装填筒体底部设置有多条彼此平行,且沿秸杆装填筒体径向截面的边部进行延伸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于秸杆装填筒体的最低位置设置有延伸至秸杆装填筒体外部的泄流槽,其连通至设置在秸杆装填筒体外部的酵液回收筒。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流淌至秸杆装填筒体底部的发酵液,通过回收槽与泄流槽流淌至酵液回收筒内,从而实现了发酵液的回收再利用,避免其沉积于秸杆装填筒体底部进而造成浪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相邻两个回收槽之间的距离至多为5厘米;所述回收槽与泄流槽的宽度至多为I厘米。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回收槽的密集分布使得秸杆装填筒体底部各个位置的发酵液均可得以回收;同时,回收槽与泄流槽的窄边设计可避免秸杆落入其中,导致槽内堵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其可使得秸杆进入秸杆装填筒体后,与自酵液槽输出的还有发酵菌种的发酵液彼此混合,从而使得秸杆进入田地后,其表面附着有发酵液,进而使得秸杆在田地中的腐熟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输液孔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秸杆装填筒体内部侧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秸杆装填筒体内部正向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I一行走机架、2—进料口、3—稻杆装填筒体、4一进料口、5—出料口、6—揽动轴、7—搅动叶片、8—酵液槽、9 一输液孔、91 一第一输液孔、92—第二输液孔、10—输液支管、11一回收槽、12—泄流槽、13—酵液回收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其包括有行走机架1,行走机架I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2 ;所述行走机架I内部设置有秸杆装填筒体3,其设置有进料口 4与出料口 5 ;所述秸杆装填筒体3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动轴6,所述搅动轴6上设置有多个搅动叶片7 ;所述秸杆装填筒体3外部设置有酵液槽8,其内部设置有发酵液;所述酵液槽8通过输液孔9连通至秸杆装填筒体3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输液孔9的直径在秸杆装填筒体3外部向其内部延伸方向上逐渐增加,输液孔9内部设置有多个输液支管10,每一个输液支管10的朝向彼此不同。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成锥形分布的输液孔端部使得在确保其流速的同时,改善了其端部容积;多个不同方向的输液支管则可使得其喷洒面积有效得以改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酵液槽8中设置有3个输液孔9,其包括有两个经由秸杆装填筒体3两个侧端面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一输液孔91,以及一个经由秸杆装填筒体3上端部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二输液孔92。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在秸杆装填筒体不同端部分布的第一输液孔与第二输液孔,使得发酵液对秸杆装填筒体内可进行更为均匀的喷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输液孔91中,其轴线与秸杆装填筒体3侧端面的交点位于秸杆装填筒体3侧端面高度方向上的2/3位置;所述第一输液孔9的轴线,其均由秸杆装填筒体3外部向下倾斜延伸至秸杆装填筒体3内部,且其与水平面成20°夹角。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位于秸杆装填筒体侧端偏上位置的第一输液孔,使得其对于秸杆装填筒体内部秸杆的喷洒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第一输液孔的向下倾斜设计可有效改善发酵液的喷洒力度与效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其可使得秸杆进入秸杆装填筒体后,与自酵液槽输出的还有发酵菌种的发酵液彼此混合,从而使得秸杆进入田地后,其表面附着有发酵液,进而使得秸杆在田地中的腐熟效率得到显著的改善。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秸杆装填筒体3底部设置有多条彼此平行,且沿秸杆装填筒体3径向截面的边部进行延伸的回收槽11 ;所述回收槽11于秸杆装填筒体3的最低位置设置有延伸至秸杆装填筒体3外部的泄流槽12,其连通至设置在秸杆装填筒体3外部的酵液回收筒13。采用上述设计,其可使得流淌至秸杆装填筒体底部的发酵液,通过回收槽与泄流槽流淌至酵液回收筒内,从而实现了发酵液的回收再利用,避免其沉积于秸杆装填筒体底部进而造成浪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相邻两个回收槽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所述回收槽与泄流槽的宽度为I厘米。采用上述设计,其可通过回收槽的密集分布使得秸杆装填筒体底部各个位置的发酵液均可得以回收;同时,回收槽与泄流槽的窄边设计可避免秸杆落入其中,导致槽内堵塞。【主权项】1.一种可实现秸杆高效腐熟的秸杆还田机,其包括有行走机架,行走机架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机架内部设置有秸杆装填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 ;所述秸杆装填筒体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动轴,搅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搅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秸杆装填筒体外部设置有酵液槽,其内部设置有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秸秆高效腐熟的秸秆还田机,其包括有行走机架,行走机架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机架内部设置有秸秆装填筒体,其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秸秆装填筒体内部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搅动轴,搅动轴上设置有多个搅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装填筒体外部设置有酵液槽,其内部设置有发酵液;所述酵液槽通过输液孔连通至秸秆装填筒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昌安武术周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