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章勇专利>正文

智能环境监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671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供电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实现与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实时显示监测点的位置及其环境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所述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且环境监测盒的放置位置可任意改变,从而实现了环境监测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实时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环境监测盒体积小、便携性高、监测准确性高,适合于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
技术介绍
人类的生存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的迅速增加,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危及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控制环境污染和保护大气环境,我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很多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实施。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智能化、实时化和集成化的监测设备成为研宄的重点。早期的环境监测主要采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分析,但由于环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级别)、变化快,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被称为污染源监测阶段。从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括噪声污染,不仅包括污染源的监测,也包括环境背景值的监测,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手段更多,这个阶段被称作环境监测阶段。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对于声、光的监测),化学手段(各种化学方法,包括重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生物手段(监测环境变化对生物及生物群落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制约着环境监测的有效性,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的需要,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低,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二是环境监测仪器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且环境监测盒的放置位置可任意改变,从而实现了环境监测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实时化。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供电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监测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实现与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端之间的通信,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所述主控模块、GPS定位模块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内部。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该智能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有利于准确地检测到周边的环境信息,而主控模块和GPS模块等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智能环境监测盒为绝缘外壳,该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外壳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和USB接口。其中USB接口为拓展接口,可以用来拓展新的模块,更好地满足模块化的开发设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块采用STC15W408S单片机。其中,单片机STC15W408S 的 P2_5、P2_4、P2_6、P2_7、P1_0、Pl_l、Pl_2 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l、R2、R3、R4、R5、R6、R7连接至数码管接口的1、2、3、4、5、6、7引脚,单片机STC15W408S 的 P1_3、P1_4、P1_5、P1_6、P1_7、P5_4 引脚分别连接数码管接口的 8、9、10、11、12、13、14引脚,单片机STC15W408S的P3_4引脚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接口的2引脚,该温湿度传感器的I引脚接地,该温湿度传感器的3引脚接VCC,单片机STC15W408S的P3_3引脚通过电阻R9连接至PM2.5传感器接口的2引脚,同时VCC通过电阻RlI连接在PM2.5传感器接口的2引脚,单片机STC15W408S的P3_2引脚通过电阻RlO连接至PM2.5传感器接口的4引脚,同时VCC通过电阻Rl2连接在PM2.5传感器接口的4引脚,该PM2.5传感器接口的I引脚接地,该PM2.5传感器接口的3引脚接VCC,单片机STC15W408S的P3_l引脚连接USB接口的3引脚,单片机STC15W408S的P3_0引脚连接USB接口的4引脚,VCC通过电阻RL连接USB接口的4引脚,该USB接口的I引脚接地,该USB接口的2引脚接5V电压,单片机STC15W408S的VCC引脚连接VCC,同时通过电容Cl接地,单片机STC15W408S的GND引脚接地。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M2.5传感器采用SM-PWM-Ol灰尘粉尘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用DHTll数字温湿度传感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电模块采用太阳能供电,采用太阳能供电一方面很好的实现自主供电,使得环境监测盒摆脱地理位置的限制,另一方面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环保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GPRS无线通信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监测系统体积小、便携性高、监测准确性高,适合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且环境监测盒的放置位置可任意改变,从而实现了环境监测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实时化。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如图1所示,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1、主控模块2、GPS定位模块3、无线传输模块4、供电模块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I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1、PM2.5传感器12,所述GPS定位模块3用于获取监测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I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所述主控模块2,所述主控模块2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4用于实现与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端之间的通信,所述数据采集模块I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所述主控模块2、GPS定位模块3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内部。如图3所示,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有利于准确地检测到周边的环境信息,而主控模块和GPS模块等设置在环境监测盒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智能环境监测盒为绝缘外壳,该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外壳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6和USB接口 7。其中USB接口为拓展接口,可以用来拓展新的模块,更好地满足模块化的开发设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模块2采用STC15W408S单片机。如图2 所示,单片机 STC15W408S 的 P2_5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环境监测盒,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1)、主控模块(2)、GPS定位模块(3)、无线传输模块(4)、供电模块(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1)、PM2.5传感器(12),所述GPS定位模块(3)用于获取监测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给所述主控模块(2),所述主控模块(2)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后,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4)用于实现与服务器和手机用户端之间的通信,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盒体表面,所述主控模块(2)、GPS定位模块(3)设置在智能环境监测盒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章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章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