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647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手柄、固定在绝缘手柄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组成,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另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每个接触软铜片中部通过压缩弹簧与金属钩内壁连接;在进入等电位时用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的金属钩勾住导线,使金属钩与导线充分接触保证安全,保证进入等电位的过程安全。退出等电位的时,通过用电位转移棒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的金属钩夹持主导线,向后拉出就可退出等电位。避免导线太靠近作业人员,杜绝安全隐患,该过程采用该新型双向电位转移棒完成,进入和退出等电位过程安全可靠,操作便利,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
,涉及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
技术介绍
带电作业已成为电力线路检测、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等电位是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重要工作步骤,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的效率。目前,带电作业中用到工具种类多,结构差异大,其使用性能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因此绝缘工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中有关规定的要求,严格遵守安规中的规定定期进行试验,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电位转移棒是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时使用的金属工具,用来减小放电电弧对人体的影响及避免脉冲电流对屏蔽服装可能造成的损伤。现有的电位转移棒结构只有朝向绝缘手柄一端的钩状夹头,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入等电位时时用夹头勾住导线;但在退出等电位的时,电位转移棒需要向导线方向向前推动很大的行程才能取下,导致等电位作业人员距带电体距离较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操作及其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双向电位转移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如下方案: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手柄、固定在绝缘手柄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组成,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另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每个接触软铜片中部通过压缩弹簧与金属钩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触软铜片为半圆状,软铜片中部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凹陷。进一步地,所述两个U形的金属钩采用铜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手柄上套有橡胶套。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手柄的长度为50cm。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手柄内设置有多股与金属钩连接的铜线。本技术双向电位转移棒,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组成,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另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在进入等电位时用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的金属钩勾住导线,使金属钩与导线充分接触保证安全,保证进入等电位的过程安全;带电作业结束后退出等电位时,在人体屏蔽服与带电主导线脱离接触前,作业人员手动将电位转移棒与主导线的连接方式,调整为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的金属钩夹持主导线,然后人体屏蔽服与主导线脱离,仅通过电位转移棒与带电体保持同电位。向后拉动绝缘手柄使电位转移棒从导线上脱离,避免导线太靠近作业人员,杜绝安全隐患,保证人员退出等电位的过程安全。全过程采用新型双向电位转移棒即可完成。进入和退出等电位过程安全可靠,操作便利,保证作业人员安全。进一步,接触软铜片为半圆状且软铜片中部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凹陷,金属钩勾住导线时,卡在两个接触软铜片的凹陷中,保证铜片与导线可靠接触,保证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钩;2.接触软铜片;3.压缩弹簧;4.绝缘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手柄4、固定在绝缘手柄4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I组成,一金属钩I开口朝向绝缘手柄4后端、另一金属钩I开口朝向绝缘手柄4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I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2,每个接触软铜片2中部通过压缩弹簧3与金属钩I内壁连接,两个U形的金属钩I采用铜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进入等电位和退出等电位操作时采用双向电位转移棒操作,操作过程简单,安全可靠。进一步,接触软铜片2为半圆状,软铜片中部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凹陷,保证导线与铜片可靠接触。进一步,绝缘手柄4的长度为50cm,且绝缘手柄4上套有握手橡胶套,进一步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进一步,绝缘手柄4内设置有多股与金属钩I连接的铜线。【主权项】1.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手柄(4)、固定在绝缘手柄(4)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I)组成,一金属钩(I)开口朝向绝缘手柄⑷后端、另一金属钩⑴开口朝向绝缘手柄⑷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⑴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2),每个接触软铜片(2)中部通过压缩弹簧(3)与金属钩(I)内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软铜片(2)为半圆状,软铜片中部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U形的金属钩(I)采用铜材料制成的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手柄(4)上套有握手橡胶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手柄(4)的长度为50c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手柄(4)内设置有多股与金属钩(I)连接的铜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手柄、固定在绝缘手柄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组成,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另一金属钩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每个接触软铜片中部通过压缩弹簧与金属钩内壁连接;在进入等电位时用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后端的金属钩勾住导线,使金属钩与导线充分接触保证安全,保证进入等电位的过程安全。退出等电位的时,通过用电位转移棒开口朝向绝缘手柄前端的金属钩夹持主导线,向后拉出就可退出等电位。避免导线太靠近作业人员,杜绝安全隐患,该过程采用该新型双向电位转移棒完成,进入和退出等电位过程安全可靠,操作便利,保证作业人员安全。【IPC分类】H02G1-02【公开号】CN204577982【申请号】CN201520266472【专利技术人】闫士涛, 石岩龙, 王容, 邢北平, 刘影强, 王立新, 何宇, 刘红苗, 陈强, 韩书安, 温泽尧, 邵帅, 张辉, 党林森, 赵超, 杨昌, 杨擎, 何顺, 秦博, 白安保, 张新刚, 李小平, 马江涛, 刘小波, 焦宇峰, 黄敏, 闫可为, 岳华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手柄(4)、固定在绝缘手柄(4)前端的钩状夹头,所述钩状夹头由两个开口相反的U形金属钩(1)组成,一金属钩(1)开口朝向绝缘手柄(4)后端、另一金属钩(1)开口朝向绝缘手柄(4)前端,所述每个金属钩(1)中均设置有两个夹持导线的接触软铜片(2),每个接触软铜片(2)中部通过压缩弹簧(3)与金属钩(1)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士涛石岩龙王容邢北平刘影强王立新何宇刘红苗陈强韩书安温泽尧邵帅张辉党林森赵超杨昌杨擎何顺秦博白安保张新刚李小平马江涛刘小波焦宇峰黄敏闫可为岳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