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缎专利>正文

滑板的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214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滑板具有二个轮轴,各轮轴二端各枢接一轮子;至少一刹车装置装设于一轮子与一轮轴之间,其特征在于:各该刹车装置包含有: 一壳体,具有一开口朝外的容室,该壳体穿设于该轮轴一端,并定位于该轮轴一端内侧,而不会转动; 二刹车件,为弧形杆,该二刹车件枢接于该壳体的容室中而可摆动,并排列呈圆形状态,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可相互开、合;二刹车皮,分别固设于该二刹车件外周; 一弹性元件,容设于该容室中,设于该二刹车件之间,其弹性使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于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相互闭合的状态; 一转轴,于一端设一用于拨动该二刹车件的拨动部,该转轴枢设于该壳体而可转动,转轴的轴向平行于轮轴的轴向;该拨动部位于该容室中;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触接于该拨动部二侧; 一摇臂,位于该壳体外侧,该摇臂与该转轴另一端以穿伸于该壳体的方式相连接,而可同步转动; 一控制构件,连接于该摇臂,可受人手操控,以控制该摇臂摆动; 该轮子的内侧面设一圆形的凸垣;该轮子设于该轮轴一端而可转动;该壳体罩覆于该凸垣,使凸垣位于该容室中;该二刹车件位于该凸垣内;该二刹车皮与该凸垣内壁保持间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详而言之是指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隐藏于滑板的轮子中而不外露。由于登山用的滑板所使用的路面常较一般地面更为崎岖、倾斜,为提高其操控性及安全性,故均设有一刹车机构16,并以手控的方式来控制刹车作用。惟如图所示,习知的刹车机构直接外露于轮轴10上,于外观上较不美观,且于取置、搬运其至使用滑板时,使用者均易受到该刹车机构的外壳碰撞而受伤。而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时,该外露的刹车机构也可能碰撞到路面的凸出物,造成损毁而丧失刹车功能。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其使刹车装置隐藏于滑板的轮子中,既美观、又能避免发生人员碰伤的危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可防止刹车装置受到毁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方案如下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滑板具有二个轮轴,各轮轴二端各枢接一轮子;至少一刹车装置装设于一轮子与一轮轴之间,用以控制轮子的刹车作用,各该刹车装置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开口朝外的容室,该壳体穿设于该轮轴一端,并定位于该轮轴一端内侧,而不会转动;二刹车件,为弧形杆,该二刹车件枢接于该壳体的容室中而可摆动,并排列呈圆形状态,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可相互开、合;二刹车皮,分别固设于该二刹车件外周;一弹性元件,容设于该容室中,设于该二刹车件之间,其弹性使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于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相互闭合的状态;一转轴,于一端设一拨动部,该转轴枢设于该壳体而可转动,转轴的轴向平行于轮轴的轴向;该拨动部位于该容室中;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触接于该拨动部二侧;该转轴转动时,该拨动部可产生拨动该二刹车件的状态;一摇臂,位于该壳体外侧,该摇臂与该转轴另一端以穿伸于该壳体的方式相连接,而可同步转动;一控制构件,连接于该摇臂,可受人手操控,以控制该摇臂摆动;该轮子的内侧面设一圆形的凸垣;该轮子设于该轮轴一端而可转动;该壳体罩覆于该凸垣,使凸垣位于该容室中;该二刹车件位于该凸垣内;该二刹车皮与该凸垣内壁保持间隔;藉此,该刹车装置隐藏于该轮子中;操控该控制构件以带动该转轴转动时,该拨动部可拨动该二刹车件自由端,使刹车件外张,令该二刹车皮摩擦于该凸垣内壁,以产生刹车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其优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显示滑板的局部结构。图3图2中其中一刹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显示图2中刹车装置的组合剖面图,并显示未刹车的状态。图5图4的5-5剖线的剖面图。图6概同于图4,显示产生刹车作用的状态。各该刹车装置30包含有一环形壳体40,具有一开口朝外的容室42,该壳体40以其穿孔43穿设于该轮轴20一端,而固定于轮轴上。该壳体得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轮轴,或如本较佳实施例所示的方式而固定。如图所示,轮轴一端内侧固设一凸片22;另包含有一固定件50,为一片体,以其穿孔52穿设于该轮轴,该固定件50的一插接部54并插接于该凸片22的槽孔24中,使固定件无法转动。该壳体40与该固定件50以螺接元件55固接,藉以使壳体固定于轮轴上不会转动。二刹车件60,为弧形杆,并并列呈圆形的形态。其容设于该壳体40的容室42中,如图4。该二刹车件60的一端61以一铆钉62相枢接,并进而铆设于该壳体40内,使该二刹车件60得以该枢接端61为支点而开合。二刹车皮64,分别固设于该二刹车件60外周。一弹性元件66,容设于该壳体40中,其二端67并分别插接于该二刹车件60,如图4。该弹性元件66的弹性能使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于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闭合的状态。一转轴70,具有一圆杆形的身部72,其外侧端凸伸一直杆形的拨动部74,该拨动部的长轴向平行于该身部72的径向。而转轴内侧端则凸设一键部76,该键部的外径小于该身部72。该转轴70以该身部72穿设于该壳体40的通孔44中,而可于通孔中转动;该键部76复自该固定件50的透孔56穿伸于外。其中,该透孔56的直径小于该身部72,如图5,仅允许键部76穿伸,该身部72并无法穿伸于该透孔,故身部的端部抵于该固定片而定位。该拨动部74位于该壳体的容室42中,如图4,该二刹车件60的自由端并触接于该拨动部74二侧。一摇臂85,其一端设有一键孔86,并以该键孔套接于该转轴70的键部76,而可与该转轴同步转动。一螺丝87,螺接于该键部76并抵于摇臂外侧,使摇臂与键部不会脱离,并进而使该转轴保持定位于该通孔44中。一控制构件90,具有一支臂80、一把手92以及一钢缆。该支臂80以螺接元件55螺固于该壳体40与该固定件50。该钢缆具有二条缆线94,其一端连接于该把手92,而另一端则分别穿伸于各该支臂80并固接于该摇臂85,藉以控制摇臂的摆动。二弹簧95,分别套接于该二缆线94,并位于各该支臂与摇臂之间,以提供摇臂的回复力。组装时,首先将装设有控制构件90及该二刹车件60的各该壳体40固定于该轮轴20一端,再将各该轮子25装设于轮轴一端,即形成图2的状态。装设后,该壳体40罩覆该轮子25的凸垣28外,使凸垣位于容室42中,如图4,而该二刹车件60则位于该凸垣28内。于正常状态下,该二刹车件60受该弹性元件66的弹力作用而闭合,使刹车件的自由端触接于该拨动部74二侧,且该拨动部74处于水平状态,如图4,使刹车件保持于最小闭合状态,此时,该二刹车皮64与该凸垣28内壁保持间隔,并无产生刹车作用,转子25可转动自如。欲刹车时,使用者按压该把手92,以缆线94拉动该摇臂85往支臂80摆动,如图6,摇臂85摆动时,即带动该转轴70旋转,使该拨动部74角位移,拨动部二端即拨动该二刹车件60的自由端,使刹车件外张,令该二刹车皮64触接于该凸垣28内壁,产生摩擦,藉以形成刹车作用。释放按压把手92的施力后,该摇臂85即受该弹簧95的推顶而回复,并带动该转轴70转回图4的位置,使拨动部74回正,该二刹车件66并受弹性元件66的弹力作用而回复图4的状态,使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即重行闭合,解除刹车作用。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巧妙地将滑板的刹车装置隐藏于轮子内,使滑板的构造更为精巧,增加滑板的美观性,同时,可防止使用者被刹车装置碰伤的情形,并可避免刹车装置受到路面凸出物碰毁的状况。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的刹车装置,滑板具有二个轮轴,各轮轴二端各枢接一轮子;至少一刹车装置装设于一轮子与一轮轴之间,其特征在于各该刹车装置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开口朝外的容室,该壳体穿设于该轮轴一端,并定位于该轮轴一端内侧,而不会转动;二刹车件,为弧形杆,该二刹车件枢接于该壳体的容室中而可摆动,并排列呈圆形状态,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可相互开、合;二刹车皮,分别固设于该二刹车件外周;一弹性元件,容设于该容室中,设于该二刹车件之间,其弹性使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于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相互闭合的状态;一转轴,于一端设一用于拨动该二刹车件的拨动部,该转轴枢设于该壳体而可转动,转轴的轴向平行于轮轴的轴向;该拨动部位于该容室中;该二刹车件的自由端触接于该拨动部二侧;一摇臂,位于该壳体外侧,该摇臂与该转轴另一端以穿伸于该壳体的方式相连接,而可同步转动;一控制构件,连接于该摇臂,可受人手操控,以控制该摇臂摆动;该轮子的内侧面设一圆形的凸垣;该轮子设于该轮轴一端而可转动;该壳体罩覆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缎
申请(专利权)人:张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