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023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包括半球形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中部设有立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壁设有控制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被加强板分割成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大棚本体底部四个角上设有竖直向上并依次第三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一种植层的支撑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围绕立柱设有连接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的楼梯,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顶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滴灌管和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大棚内的空间设计为几层,有效的利用空间,且能有效的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温室蔬菜的种植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各种农业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温室的面积已占世界首位。然而传统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应用存在着重大的不足,例如,在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很高,经常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多出的热量往往被浪费掉;而夜间的低温经常冻坏或者影响植物生长,为了满足夜间植物生长的要求,必须采用传统能源如热风炉等为温室供暖,由于蔬菜瓜果大棚大都支在野外,当有用电需求时,需要长距离的拉电线输电,这种方法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也给使用带来不便,给业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的大棚技术中,大棚构架一般采用木质框架,在有大风天气时基本构架会受到影响,且一般的大棚技术都采用单层种植,不能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能源方面一般的大棚技术都采用了工业电不利于能源节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将大棚内的空间设计为几层,有效的利用空间,且能有效的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包括半球形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中部设有立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壁设有控制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被加强板分割成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大棚本体底部四个角上设有竖直向上并依次第三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一种植层的支撑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围绕立柱设有连接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的楼梯,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顶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滴灌管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内分别设有加湿器和制冷空调,所述大棚本体顶部设有薄膜和收纳薄膜的收卷装置,所述大棚本体外壁通过支撑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架下表面设有蓄电池,所述大棚本体外壁还设有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内设有分别与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连通的热交换管,所述燃烧炉底部设有与燃烧炉连通的水箱,所述水箱内顶面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滴灌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出水口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三电源输出端和第四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加湿器、制冷空调、电磁阀和照明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大棚本体由弧形透明玻璃相互连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顶部均设有种植吊篮。作为优选,所述滴灌管上均匀设有由滴箭和滴头组成的滴管系统。作为优选,所述照明装置为LED灯。作为优选,所述蓄电池通过托架设置于支架下表面。作为优选,所述燃烧炉内设有燃烧架。作为优选,所述水箱侧面设有雨水收集漏斗,所述雨水收集漏斗通过连接管与水箱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加上吊篮的设置,能分层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控部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控温湿度,配合加湿器和制冷空调,能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电磁阀、水箱、滴管系统配合使用,使得灌溉更加方便。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大棚提供动力,能源清洁环保。燃烧炉用于焚烧秸杆等,为大棚内提供热量。燃烧后的秸杆等落入水箱,在搅拌轴的搅拌下,充分混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棚本体;2、立柱;3、控制器;4、加强板;5、第一种植层;6、第二种植层;7、第三种植层;8、支撑柱;9、楼梯;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滴灌管;13、照明装置;14、加湿器;15、制冷空调;16、太阳能电池板;17、蓄电池;18、燃烧炉;19、热交换管;20、水箱;21、搅拌轴;22、种植吊篮;23、燃烧架;24、雨水收集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包括半球形的大棚本体1,所述大棚本体I中部设有立柱2,所述大棚本体I内壁设有控制器3,所述大棚本体I内部从上到下被加强板4分割成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所述大棚本体I底部四个角上设有竖直向上并依次第三种植层7、第二种植层6和第一种植层5的支撑柱8,所述大棚本体I内围绕立柱2设有连接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的楼梯9,所述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顶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滴灌管12和照明装置13,所述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内分别设有加湿器14和制冷空调15,所述大棚本体I顶部设有薄膜和收纳薄膜的收卷装置,所述大棚本体I外壁通过支撑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6,所述支架下表面设有蓄电池17,所述大棚本体I外壁还设有燃烧炉18,所述燃烧炉18内设有分别与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连通的热交换管19,所述燃烧炉18底部设有与燃烧炉18连通的水箱20,所述水箱20内顶面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21,所述滴灌管12通过水泵与水箱20连通,所述水箱20出水口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6的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17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17的电源输出端与控制器3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0和湿度传感器11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3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三电源输出端和第四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加湿器14、制冷空调15、电磁阀和照明装置13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棚本体I由弧形透明玻璃相互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顶部均设有种植吊篮22。本实施例中,所述滴灌管12上均匀设有由滴箭和滴头组成的滴管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13为LED灯。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17通过托架设置于支架下表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炉18内设有燃烧架23。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20侧面设有雨水收集漏斗24,所述雨水收集漏斗24通过连接管与水箱20连通。第一种植层5、第二种植层6和第三种植层7加上吊篮的设置,能分层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控制器3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控部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用于监控温湿度,配合加湿器14和制冷空调15,能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电磁阀、水箱20、滴管系统配合使用,使得灌溉更加方便。太阳能电池板16为整个大棚提供动力,能源清洁环保。燃烧炉18用于焚烧秸杆等,为大棚内提供热量。燃烧后的秸杆等落入水箱20,在搅拌轴21的搅拌下,充分混合,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主权项】1.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球形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中部设有立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壁设有控制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被加强板分割成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大棚本体底部四个角上设有竖直向上并依次第三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自动化农业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球形的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中部设有立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壁设有控制器,所述大棚本体内部从上到下被加强板分割成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大棚本体底部四个角上设有竖直向上并依次第三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一种植层的支撑柱,所述大棚本体内围绕立柱设有连接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的楼梯,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顶部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滴灌管和照明装置,所述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内分别设有加湿器和制冷空调,所述大棚本体顶部设有薄膜和收纳薄膜的收卷装置,所述大棚本体外壁通过支撑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支撑架下表面设有蓄电池,所述大棚本体外壁还设有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内设有分别与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连通的热交换管,所述燃烧炉底部设有与燃烧炉连通的水箱,所述水箱内顶面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所述滴灌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出水口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输出端与蓄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第三电源输出端和第四电源输出端分别与加湿器、制冷空调、电磁阀和照明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蒲江珂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