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5400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包括一个排便器底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排便器上部、可拆卸的便器圈,所述便器圈安装在排便器底座的开口处,所述便器圈构成一个曲面,上底边为水平边,两侧边为向下凸起的弧形边,下底边为向所述便器圈内凸起的弧形边,所述排便器底座的上端与便器圈的形状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意图使患者床上排便的体位与正常排便体位相似,降低患者排便疲劳感,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力学,降低床单位污染几率、减少护士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床上使用的排便器,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在床上侧卧位排便的容器。
技术介绍
排便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一般成人每天排便I?3次。排便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如果个体经常有意识地遏制便意,便会使直肠逐渐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而干结,造成排便困难。许多病人因行动不便或病情治疗需要,无法下床而必须卧床排便,由于排便体位的改变,大多数病人不习惯卧床排便,以致强迫或克制不排便,甚至产生便秘或排便时不舒服。因此,卧床患者排便时取合适的体位很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重力作用以增加腹内压力,使排便顺利,另一方面使患者不疲劳。平卧位排便完全改变正常排便体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床上排便设施一种是普通的排便盆,另外一种是一次性成人尿垫。两种常用的床上排便设施均需要患者平卧位排便。这些床上排便的设施都有较大的弊端,一是完全改变患者正常的排便体位,甚至抬高了臀部,增加了患者的排便困难;二是增加患者床上排便时的不顺畅感和排便疲劳感,增加患者的不舒适;三是排便之后的清洁工作不方便进行,容易污染床单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四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普通便盆四周是全封闭的,排便盆内的排泄物清理比较困难。故迫切需要探寻一种新型床上排便器,来解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床上排便设施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卧床患者在床上侧卧位排便,使患者的床上排便体位与正常排便体位相似,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床单位污染的几率,减轻护士工作量的容器。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包括一个排便器底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排便器上部、可拆卸的便器圈,所述便器圈安装在所述排便器底座的开口处位置,所述便器圈构成一个曲面,上底边为水平边,两侧边为向下凸起的弧形边,下底边为向所述便器圈内凸起的弧形边,所述排便器底座的上端与便器圈的形状吻合。优选地,所述便器圈上底边长度为30?40cm,下底边弧度为0.5?1.0、长度为35?40cm,两侧边弧度为0.5?1.0、长度为25?35cm。优选地,所述排便器底座上顶面长度为30?40cm,宽度为6?1cm ;所述排便器底座下底面长度与上顶面长度一致,宽度为50?60cm。优选地,所述便器圈下底边距离所述排便器底座的底面3?8cm。优选地,所述排便器底座的底面设置有一块向外衍生的定位垫。优选地,所述便器圈下底边与排便器底座所构成的面与所述定位垫构成60°?80°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能够使患者的床上排便体位与正常排便体位相似,减轻患者床上排便时的不顺畅感和排便疲劳感;2、本技术适用于多种人群,解决了以往床上排便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3、本技术降低床单位污染的几率及患者皮肤受损的可能,防止排便时排泄物持续污染患者皮肤;4、本技术采用前后落差式的立体结构,较目前普通四周全封闭的排便器,排便盆内的排泄物更容易被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便器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排便器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便器底座;11、上底边;12、侧边;13、下底边;2、便器圈;3、定位垫;4、把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床上侧卧位排便器主要想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心脑血管疾病、各器官功能障碍、骨折、手术后及老年人等需要短期或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一种比较舒适地进行床上排便的容器,能够降低床单位污染的几率,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为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该侧卧位排便器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便器圈2,另一部分是排便器底座1,两部分是可以分离的。其中,如图1所示,排便器底座I纵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上述便器圈2安装在梯形的斜腰位置。该便器圈2构成一个曲面,上底边11为水平边,两侧边12为向下凸起的弧形边,下底边13为向所述便器圈2内凸起的弧形边,上述排便器底座I的上端与便器圈2的形状吻合。专利技术人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际测量,根据人体力学设计本技术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的尺寸如下:便器圈2上底边11长度为30?40cm,优选为35cm ;下底边13弧度为0.5?1.0,优选为0.8,保证排便时大便完全排进排便器,防止外流;下底边13长度为35?40cm,优选为37cm ;两侧边12弧度为0.5?1.0,优选为0.8,两侧边12长度为25?35cm,优选为30cm。其中,上述下底边13优选为一个向排便器内倾斜的倾斜面,倾斜角度为10°?20°,该设计的目的为更加符合侧卧时人体臀部的曲线,同时也可防止排泄物的溢出。另外,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上述排便器底座I上顶面长度为30?40cm,优选为35cm,宽度为6?10cm,优选为8cm ;上述排便器底座I下底面长度与上顶面长度一致,优选为35cm,宽度为50?60cm,优选为55cm。为了防止排泄物溢出,便器圈2下底边13距离所述排便器底座I的底面3?8cm,优选为5cm。同时,为了方便倾倒和清洗,便器圈2下底边13与排便器底座I的连接面设置为曲面,弧度为0.5?1.0,符合侧卧位时人体臀部曲线,防止排泄物溢出。与此同时,便器圈下底边与排便器底座所构成的曲面与所述定位垫构成60°?80°夹角,便于倾倒,也可防止排泄物溅起,减少患者肌肤与其排泄物接触的几率。为了防止本技术床上侧卧位排便器受患者活动而发生移位,排便器底座I的底面设置有一块向外衍生的定位垫3。该定位垫3用于垫在使用者的身下,利用使用者自身的重力将其压制,从而使得排便器底座I受到制约,不易发生移位。优选地,排便器底座I的上端与便器圈2的构型相吻合,各边长度均比便器圈2各边短0.1?0.2cm,使便器圈2正好套在底座上。优选地,本技术排便器底座后侧设有一把手4,可方便携带及清理。优选地,本床上侧卧位排便器的制作材料采用塑料质地,轻便易携。在使用本床上侧卧位排便器时,可先将垃圾袋套在排便器底座I上,随后套上便器圈2 ;让患者呈侧卧位,两腿屈曲,将侧卧位排便器放于患者臀下即可。排便完成后,取下便器圈2,将垃圾袋取下丢弃,减少排便后的清理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能够使患者的床上排便体位与正常排便体位相似,减轻患者床上排便时的不顺畅感和排便疲劳感;2、本技术适用于多种人群,解决了以往床上排便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3、本技术降低床单位污染的几率及患者皮肤受损的可能,防止排便时排泄物持续污染患者皮肤;4、本技术采用前后落差式的立体结构,较目前普通四周全封闭的排便器,排便盆内的排泄物更容易被清理。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上侧卧位排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位排便器包括一个排便器底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排便器上部、可拆卸的便器圈,所述便器圈安装在所述排便器底座的开口处位置,所述便器圈构成一个曲面,上底边为水平边,两侧边为向下凸起的弧形边,下底边为向所述便器圈内凸起的弧形边,所述排便器底座的上端与便器圈的形状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珊珊李国栋汪小华赵欣薛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