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移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1192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可移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步骤2、陶质彩绘文物病害诊断;步骤3、保护修复方案制定;步骤4、保护修复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清理,手工清理,有害盐分的去除,彩绘的加固保护,拼对,粘接修复和补配矫形;步骤6、保护修复档案建立。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立了一整套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护方法,对促进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移动陶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众多,它们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见证和实物载体,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是,由于陶质彩绘文物本身制作工艺各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陶质彩绘文物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对这些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陶彩绘质文物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重视,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对可移动陶质彩绘文物的研宄,借鉴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促进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研宄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陶质彩绘文物基本信息的内容包括:文物名称、入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时代、文物材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微生物生长及分布状况,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步骤2、陶质彩绘文物病害诊断: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选择文物病害的识别方法,识别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借助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观察法和取样分析法;步骤3、保护修复方案制定; 步骤4、保护修复方法的实施:S41、清理:清理方法采用放大镜下手工清理;对软质泥土,最普通的方法是采用蒸馏水清洗。S42、有害盐分去除:根据土壤可溶盐含量及文物表面可溶盐相关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脱盐及脱盐程度,依据彩绘保存状况,局部加固彩绘后进行脱盐工作,采用纸浆包裹法,将吸水性好的纸张(如滤纸或麻纸等)浸泡在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成纸浆,将制好的纸浆包裹在器物的表面,利用毛细现象,器物中的可溶性盐就被吸附到纸浆上,经常更换新鲜的纸浆,以到达有害盐分的彻底去除;对于完整器物,采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陶器无彩绘或彩绘不完整的区域反复操作脱盐;对于陶片,在粘接修复之前,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浸泡陶片内部进行脱盐;S43、彩绘加固保护:对于单纯颜料层(不含有机底层)的彩绘器物:在器物表面的泥土清除后缓慢干燥,采用喷涂2-5% ParaloidB72/乙酸乙酯+乙醇溶液进行彩绘加固处理;具体操作时,对小件器物可直接浸于加固液中渗透加固,也可利用减压渗透的方法进行加固;对于大件器物可采用滴注法进行渗注加固。S44、拼对:采取“相近互配法”原则,将编号相邻或相近的器物碎片十个一组进行互配,拼完后袋中多出的碎片先拿出来,将缺空的也挑出来,让它们先互相拼对,如果拼对不上,再与后面相邻的十个进行互配,直至全部找着下落为止;这种速配法的最大特征就是根据编号相近,其位置必然相近的原理,大大地节省了拼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S45、粘接修复:粘接前首先要去除粘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粘结效果;在粘接过程中,将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粘剂必须呈液态;采用5%、10-20%聚丙烯酸树脂/乙酸乙酯溶液逐级浓度升高处理断口做为隔离层,待隔离层完全干燥后,涂施环氧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粘接时,在断缝两边预先粘贴3厘米纸胶带,防止粘接剂溢出后污染陶面及彩绘;S46、补配矫形:对于残缺部位或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使用“A.J.K”材料(聚酯树脂+黄麻+瓷土)进行补配;步骤6、保护修复档案建立:按照标准格式填写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以记录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将要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同时也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以便后续观察维护,更新技术档案。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的直接观察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陶质彩绘文物或陶片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龟裂,起翘,空鼓,脱落,裂缝,裂隙,残断,剥落,变形,刻画,植物损害,动物损害,变色等病害现象,对病害的图示应符合WW/T 0021-2010的规定。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的借助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观察法包括如下步骤:操作时打开显微镜,调试好光学系统及微机软件;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待检测的文物轻放于显微镜附近空旷的、稳定的台面上;利用显微镜所带镜头(或光导纤维镜头)按照显微镜操作说明对器物病害部位进行小心、细致的观察分析;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同时记录测试条件;根据病害特征判断病害种类,进一步采用实验分析方法判定、识别病害种类,绘制病害图,记录病害分布位置;对于褪变色病害,可依据GB/T 3977、GB/T 3978、GB/T 3979、GB/T7921用色度仪、色差仪分析检测。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的取样分析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样时要避免前人处理的部位,选定取样点后,用标签纸或纸条写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置于取样点,拍摄取样前照片并在文物整体照片及线图上标注;填写取样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编号、位置、颜色、形态、取样目的、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其他备注信息;采用取样工具开始取样,样品置于适当的容器之中,并在其上标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其中,取样分析可选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其适用的病害如下:表面附着物依据GB/T16399、GB/T14506分析;硬结物按照X射线衍射分析JY/T009、可溶盐按照离子色谱分析方法JY/T020、酥粉按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JY/T010、动植物损害按照红外光谱分析GB/T6040、微生物损害按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BS 7755-4.4.2-1997分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建立了一整套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护方法,对促进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研宄有着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陶质彩绘文物基本信息的内容包括:文物名称、入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时代、文物材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微生物生长及分布状况,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步骤2、陶质彩绘文物病害诊断: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选择文物病害的识别方法,识别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借助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观察法和取样分析法;直接观察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陶质彩绘文物或陶片置于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进行目视检查,观察有无龟裂,起翘,空鼓,脱落,裂缝,裂隙,残断,剥落,变形,刻画,植物损害,动物损害,变色等病害现象,对病害的图示应符合WW/T 0021-2010的规定。借助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观察法包括如下步骤:操作时打开显微镜,调试好光学系统及微机软件;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将待检测的文物轻放于显微镜附近空旷的、稳定的台面上;利用显微镜所带镜头(或光导纤维镜头)按照显微镜操作说明对器物病害部位进行小心、细致的观察分析;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同时记录测试条件;根据病害特征判断病害种类,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可移动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本信息收集:陶质彩绘文物基本信息的内容包括:文物名称、入藏时间、收藏单位、文物登录号、文物来源、文物时代、文物材质、文物级别、文物尺寸和文物质量;修复历史信息包括以往历次修复的时间、内容、技术,材料及后期效果评价;保存环境信息包括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温度及空气中微生物生长及分布状况,调查数据以完整的年度数据为宜;步骤2、陶质彩绘文物病害诊断:依据“不改变文物原状”与“最小干预”原则,选择文物病害的识别方法,识别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借助体视显微镜或视频显微镜观察法和取样分析法;步骤3、保护修复方案制定;步骤4、保护修复方法的实施:S41、清理:清理方法采用放大镜下手工清理;S42、有害盐分去除:根据土壤可溶盐含量及文物表面可溶盐相关数据,确定是否需要脱盐及脱盐程度,依据彩绘保存状况,局部加固彩绘后进行脱盐工作,采用纸浆包裹法,将吸水性好的纸张浸泡在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成纸浆,将制好的纸浆包裹在器物的表面,利用毛细现象,器物中的可溶性盐就被吸附到纸浆上,经常更换新鲜的纸浆,以到达有害盐分的彻底去除;对于完整器物,采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陶器无彩绘或彩绘不完整的区域反复操作脱盐;对于陶片,在粘接修复之前,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浸泡陶片内部进行脱盐;S43、彩绘加固保护:对于单纯颜料层的彩绘器物:在器物表面的泥土清除后缓慢干燥,采用喷涂2‑5%ParaloidB72/乙酸乙酯+乙醇溶液进行彩绘加固处理;S44、拼对:采取“相近互配法”原则,将编号相邻或相近的器物碎片十个一组进行互配,拼完后袋中多出的碎片先拿出来,将缺空的也挑出来,让它们先互相拼对,如果拼对不上,再与后面相邻的十个进行互配,直至全部找着下落为止;S45、粘接修复:粘接前首先要去除粘结面上的尘土及污垢,尽可能将浮土和污垢清除干净,以保证粘结效果;在粘接过程中,将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粘剂必须呈液态;采用5%、10‑20%聚丙烯酸树脂/乙酸乙酯溶液逐级浓度升高处理断口做为隔离层,待隔离层完全干燥后,涂施环氧树脂粘接剂进行粘接;粘接时,在断缝两边预先粘贴3厘米纸胶带,防止粘接剂溢出后污染陶面及彩绘;S46、补配矫形:对于残缺部位或影响器物稳定性的部位,使用“A.J.K”材料进行补配;步骤6、保护修复档案建立:按照标准格式填写文物保护修复档案,以记录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将要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同时也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以便后续观察维护,更新技术档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波周铁兰德省刘江卫王亮朱振宇王春燕毛小芬
申请(专利权)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