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782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8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连接件(1)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10)、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20)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底板(10)的第一端(101)与背板(20)的第一端(201)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背板(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底板(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件可以安装在门洞立柱的内部,有效解决了门洞立柱与墙体龙骨距离较近时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之间抗拔件无法安装的问题,并且能够稳固地将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连接起来,使连接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房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集成房屋以其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对环境污染小、造型美观等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为了能更好地保障集成房屋的安全稳定性,不但其相关的零部件要求有很好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而且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件,也要求要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连接性。门洞立柱处的抗拔件一般安装于门洞立柱的外侧,但在实际工程中离门洞立柱最近的墙体龙骨有时会距离门洞立柱很近,从而导致常规抗拔件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及其连接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背板的第三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三端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所述底板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背板上的通孔的直径。其中,所述背板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直径为5毫米,所述底板上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的直径为20毫米。其中,所述背板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个数为16个,设置为8排2列,每排通孔的中心点连接线均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平行,每排中2个通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0毫米,每列中沿距离所述背板的第一端由近及远的方向上第2个通孔和第3个通孔的中心点间距为30毫米,其它相邻通孔的中心点间距为25毫米。其中,所述背板上邻近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四端的一排通孔的中心点距此第四端的距离为31毫米;邻近所述背板的第二端的一列通孔的中心点距所述背板的第二端的距离为20毫米,邻近所述背板的第三端的一列通孔的中心点距所述背板的第三端的距离为20毫米。其中,所述底板上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的个数为I个;此通孔的中心点距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的距离相同。其中,所述底板上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的中心点距所述底板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四端的距离为25毫米。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背板构成的直角折弯结构的“ L”型断面上所述背板侧的长度为251毫米、所述底板侧的长度为50毫米,所述背板的宽度以及所述底板的长度均为60毫米,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背板侧的直角边的长度为251毫米与所述底板的厚度的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底板侧的直角边的长度为50毫米与所述背板的厚度的差。其中,所述底板、所述背板和所述侧板的厚度均为3.2毫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上述连接件,还包括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所述连接件的底板与所述基础圈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背板与所述门洞立柱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门洞立柱为一 C型龙骨和一 U型龙骨按开口相对的方式扣接在一起的组合立柱,基础圈梁为U型龙骨。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可以安装在门洞立柱的内部,有效解决了门洞立柱与墙体龙骨距离较近时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之间抗拔件无法安装的问题,并且能够稳固地将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连接起来,使连接结构稳定。【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提供一种比常规抗拔件尺寸小的连接件,将此连接件安装于门洞立柱的内部,从而解决门洞立柱与墙体龙骨距离较近时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之间抗拔件无法安装的问题。此连接件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背板上设置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在底板上设置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此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1,还包括门洞立柱2和基础圈梁3。门洞立柱2由两个U型钢以开口相对的方式扣在一起形成。连接件I的背板20与门洞立柱2固定连接,连接件I的底板10与基础圈梁3固定连接。门洞立柱2为一 C型龙骨和一 U型龙骨按开口相对的方式扣接在一起的组合立柱,基础圈梁3为U型龙骨。下面结合附图对连接件I进行详细描述。图2图示了连接件I的结构示意图。连接件I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10、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20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的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底板10的第一端101与背板20的第一端201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第一侧板30的第一端301与背板20的第二端202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第一侧板30的第二端302与底板10的第二端102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第二侧板40的第一端401与背板20的第三端203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第二侧板40的第二端402与底板10的第三端10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背板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门洞立柱2的通孔,底板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圈梁3的通孔,底板10的通孔的直径大于背板20上的通孔的直径。其中,底板10与背板2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方式,或者两者一体形成。第一侧板30分别与底板10与背板20焊接连接,第二侧板40分别与底板10与背板20焊接连接。连接件I上通孔的直径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一种典型的设置方式为:背板20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直径为5毫米,底板10上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的直径为20毫米。背板20上通孔的布局方式可以有多种。一种典型的布局方式为:背板20上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的个数为16个,设置为8排2列,每排通孔的中心点连接线均与背板20的第一端201平行,每排中2个通孔的中心点的间距为20毫米,每列中沿距离背板20的第一端201由近及远的方向上第2个通孔和第3个通孔的中心点距离为30毫米,其它相邻通孔的中心点距离为25毫米。底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门洞立柱与基础圈梁的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包括为矩形平板结构的底板(10)、为矩形平板结构的背板(20)和均为直角三角形平板结构第一侧板(30)和第二侧板(40);所述底板(10)的第一端(101)与所述背板(20)的第一端(201)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一侧板(30)的第一端(301)与所述背板(20)的第二端(202)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侧板(30)的第二端(302)与所述底板(10)的第二端(102)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第二侧板(4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背板(20)的第三端(203)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并且所述第二侧板(4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底板(10)的第三端(103)固定连接且构成直角折弯结构;所述背板(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门洞立柱的通孔,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基础圈梁的通孔,所述底板(10)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背板(20)上的通孔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红段慧莹尹稷华宫大壮易艳丽范一欢王林伟季宇郭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