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774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8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沿河床固定的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水轮轴,水轮轴套接水轮,水轮轴与水轮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连接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河床上端的上位水向河床下端流动,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带动水轮轴转动;水轮轴连接的变速机构与水轮轴一起转动,变速机构将水轮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工作,由发电机组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以便在水位差较小的地域也能方便的进行发电。(*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水动力发电都需要水源有足够的水位差,通过高水头冲击力带动水轮机发电机组发电,然而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已接近极点,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绿色能源的需要确不断增加。在我国,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位列第三,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经青藏高原、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注入东海,沿途汇集了七百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多万平方公里。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长江只有三峡发电站和葛洲坝发电站,黄河上就多了有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苏只,直岗拉卡,康扬水电站,尼那水电站,积石峡水电站,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等。相比较长江和黄河流经的地域,少许的发电站显得太少,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上述的水位差不够,使充足的水资源不能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以便在水位差较小的地域也能方便的进行发电。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沿河床固定的支架,支架上固定有水轮轴,水轮轴套接水轮,水轮轴与水轮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连接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所述的升降调节单元托被限位在限位滑道内,限位滑道下端是升降调节单元,限位滑道和升降调节单元在支架构成的U型槽内,升降调节单元控制升降调节单元托升降,使升降调节单元托在限位滑道内滑动;通过升降调节单元的伸缩杆上下移动使水轮侵入在河水适当的水位。所述的变速机构与水轮分置在升降调节单元托两端。所述的变速机构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连接发电机组。所述的支架整体为等腰三角形机构,U型槽在等腰三角形机构中心线上。所述的支架由两个相同结构直角三角形背靠背连接构成,背靠背之间由U型槽支架体连接。所述的水轮采用水斗式结构或斜击式结构;所述的水轮的直径大于水轮的长度,水轮轴低于水面。所述的支架为双支架,分置于河床两岸,水轮轴两端连接在支架上,水轮轴一端套接有变速机构。所述的水轮轴两端分别套接有变速机构,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在落差小的江、河边上安装升降调节单元托,水轮轴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固定,水轮轴套接水轮,水轮轴与水轮为一体式结构;使水轮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与变速机构连接,变速机构与发电机组连接;河床上端的上位水向河床下端流动,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带动水轮轴转动;水轮轴连接的变速机构与水轮轴一起转动,变速机构将水轮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工作,由发电机组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虽然整体水位落差小,但上位水受无限远上游水的连续作用,其冲击力很大。它为同于一般的水位落差小,因为一般的水位落差小不通带动较大负载的水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总体效果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总体效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总体效果示意图。图中,1、河床;2、上位水;3、水轮;4、水轮轴;5、支架;6、发电机组;7、U型槽;8、限位滑道;9、河水;10、升降调节单元托;11、升降调节单元;12、变速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沿河床I通过支架5固定有水轮轴4,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10固定,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与变速机构12连接,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河床I上端的上位水2向河床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如图2所示,升降调节单元托10被限位在限位滑道8内,限位滑道8下端是升降调节单元11,限位滑道8和升降调节单元11在支架5构成的U型槽7内,升降调节单元11控制升降调节单元托10升降,使升降调节单元托10在限位滑道8内滑动;通过升降调节单元11的伸缩杆上下移动使水轮侵入在河水9中。由于河床I水位会随时间、季节变化,而侵入河水9的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直接影响着发电效果,因此不断通过检测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通过调节机构控制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在合理距离,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效率。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通过在河面上方安装超声测距传感器,通过间隔测距方式,获取水轮3轴与水面距离。变速机构12与水轮3分置在升降调节单元托10两端,变速机构12同时起到平衡水轮3的作用。变速机构12包括一个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连接发电机组。支架5整体为等腰三角形机构,U型槽在等腰三角形机构中心线上。等腰三角形有利于结构平稳。支架5由两个相同结构直角三角形背靠背连接构成,背靠背之间由U型槽7支架体连接,这种结构有利于运输和现场安装。水轮3采用水斗式结构或斜击式结构或现有的其它方式。实施例2如图3所示,支架5为双支架,分置于河床I两岸,水轮轴4两端连接在支架5上。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10固定,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连接有变速机构12,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河床I上端的上位水2向河床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实施例3如图4所示,支架5为双支架,分置于河床I两岸,水轮轴4两端连接在支架5上。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10固定,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两端分别套接有变速机构12,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河床I上端的上位水2向河床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本技术中,水轮3的直径大于水轮的长度,水轮轴4低于水面。本技术通过在落差小的江、河边上安装升降调节单元托10,水轮轴4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10固定,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使水轮3下端浸入在河水中;水轮轴4与变速机构12连接,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河床I上端的上位水2向河床I下端流动,冲击水轮3转动,水轮3带动水轮轴4转动;水轮轴4连接的变速机构12与水轮轴4 一起转动,变速机构12将水轮3低速转动调节到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组6工作,由发电机组6输出交流电压供给负载。虽然整体水位落差小,但上位水受无限远上游水的连续作用,其冲击力很大。它为同于一般的水位落差小,因为一般的水位落差小不通带动较大负载的水轮。此为,本技术采用自动适应水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水头水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沿河床(1)固定的支架(5),支架(5)上固定有水轮轴(4),水轮轴(4)套接水轮(3),水轮轴(4)与水轮(3)为一体式结构;水轮轴(4)通过升降调节单元托(10)固定,水轮轴(4)连接变速机构(12),变速机构(12)与发电机组(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云峰杨利方刘忠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集良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