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袖套。该袖套由本体和弹性贴布组成,弹性贴布从手腕处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缝合在本体上,在0~80%的弹性伸长范围内,拉伸到同样伸长率时上述弹性贴布的沿长度方向的拉伸应力至少高于本体的拉伸应力,上述螺旋型方式为由掌心向手掌外侧沿手臂方向缠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袖套具有矫正姿势的功能,不限于伏案工作时穿着,亦可用于驾车、户外、通勤等场合,而且可采用多种针织或机织组织结构织造各种花型,外观优美,款式新颖,适合于各年龄层次的人群穿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袖套,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姿势矫正的袖套。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繁重的工作而长期伏案,在此状态下,人 会自然放松双肩并向内侧收拢,与此同时,头部也会情不自禁地前倾。如果持续此种状态, 很容易引起身体的疲劳、倦怠、酸疼等,长此以往极易造成驼背、颈椎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个 人的形象、气质,对身体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随之,一种能够矫正或改善上述问题的简易 服装或配饰成为人们新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在姿势矫正的设计上,多数为结构和设计繁琐的装置,使用和 携带很不方便。也有一些携带、使用方便的姿势矫正的服装,如专利200920084385. 9所公 开的一种姿势矫正马甲,它通过在后背片内缝接松紧带,使用连接装置将后背片与两根肩 背带相连,实现姿势矫正的目的。专利93210590. 4所公开一种姿势矫正背心,它采用硬质 材料制成后背形片,再通过背带、腰带将其固着于身体上,达到松紧可调、矫正姿势的目的。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衣服固定在人身体上,再通过松紧带等手段的辅助,达 到姿势矫正的目的。这些技术中若松紧装置较紧,不仅起不到矫正姿势的作用,反而会导致 不良姿势;若松紧带较松,又起不到矫正的作用。总而言之上述技术普遍存在着不易穿脱, 不够美观,不易控制松紧,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脱容易,舒适性佳,尤其适用于长期伏案工作人群 的姿势矫正袖套。 本专利技术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的姿势矫正袖套,该袖套由本体和弹性贴布组成,弹性贴布从手腕处至少到肘 部以螺旋型方式缝合在本体上,且在〇~80%的弹性伸长范围内,拉伸到同样伸长率时弹性 贴布的沿长度方向的拉伸应力至少高于本体的拉伸应力。这里的螺旋型方式为由掌心向手 掌外侧沿手臂方向缠绕,此种螺旋缠绕方式,能够使穿着者双手向内侧靠拢时提供一定的 束紧力。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弹性贴布难以提供束紧力,影响矫正效果。 为确保弹性贴布能以螺旋型方式从手腕处到肘部至少环绕一圈,其中弹性贴布的 宽度优选为不大于8cm;考虑到矫正效果及穿着舒适性,宽度更优选3~8cm。如果宽度超 过8cm,弹性贴布环绕较困难,而且会影响姿势矫正的效果。 弹性贴布纤维材质可以是氨纶裸丝、也可以是氨纶与其他纤维的复合纱,且该弹 性贴布伸长10%时,所需的拉伸应力为2N以上。 在穿着状态下,无动作时,弹性贴布不会对垂直手臂的方向产生束紧力;以掌心向 下的方式伏案时,其对垂直于手臂的方向产生束紧力。这里的束紧力由弹性贴布伸长产生, 合适的束紧力能够减少穿着过程中因掌心向下伏案到引起的肩、背部弯曲,从而起到姿势 矫正的目的。 此外,该袖套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可以包含一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该孔 洞将袖套下端部牢牢固于手腕处,减少了袖套在穿着过程与手臂的相对滑动,达到更佳的 姿势矫正效果。 而且,该袖套从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 为120°~180°。该角度更贴近于人们日常伏案工作中小臂与大臂所成的角度,在穿着过 程中更加的舒适。如果角度小于120°,则会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和姿势矫正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袖套不限于伏案工作时穿着,亦可用于驾车、户外、通勤等场合。故袖套 本体优选为UPF值为30以上的机织或针织物,增强其紫外防护能力。另外袖套本体可根据 需要经过特殊的染化料处理,以获得其他一些辅助功能,如抗菌、除臭、凉感、吸湿排汗等。 袖套本体优选为克重不大于220g/m2的机织或针织物。保证了其轻量性的特点, 长时间穿着不会感觉疲劳。该袖套本体的纤维原料可以是尼龙或涤纶或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该袖套可采用多种针织或机织组织结构织造各种花型。外观优美,款式新颖,适合 于各年龄层次的人群穿着。【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袖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套于大拇指的孔洞、2为弹性贴布、3为 本体、4为本体从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性等的测试评价方法如下: (I)UPF 根据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测试。 (2)拉伸应力 根据GB/T3923. 1:1997《织物拉伸性能》标准测试。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使用UPF值为40、克重为200g/m2的尼龙针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该本体从 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150°,在靠近手腕一侧 的端部包含一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使用宽度为5cm由高弹力氨纶与尼龙纤维的复 合纱编织而成的面料(伸长10%时,所需的拉伸应力为2. 2N)作为贴布,且以螺旋型方式从 手腕处到肘部环绕一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袖套。 实施例2 本体在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不包含孔洞,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袖套。 实施例3 使用克重为160g/m2的涤纶针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该本体从手腕到大臂在 同一条直线上,在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包含一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其余同实施例 1,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袖套。 实施例4 使用克重为260g/m2的涤纶针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该本体从手腕到肘部所 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120°,在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包含一 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使用宽度为5cm的由高弹力氨纶与尼龙纤维的复合纱编织而 成的面料(伸长10%时,所需的拉伸应力为2. 2N)作为贴布,且以螺旋型方式从手腕处到肘 部环绕2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袖套。 实施例5 使用克重为200g/m2的尼龙机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该本体从手腕到肘部所 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150°,在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包含一 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且该本体的UPF值为30,使用宽度为8cm的由高弹力氨纶与涤 纶纤维的复合纱编织而成的面料(伸长10%时,所需的拉伸应力为2. 0N)作为贴布,且以螺 旋型方式从手腕处到肘部环绕一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袖套。 比较例1 使用UPF值为35、克重为190g/m2的尼龙针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在靠近手 腕一侧的端部包含一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该本体从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线与从肘 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180°,得到袖套。 比较例2 使用UPF值为20、克重为220g/m2的尼龙针织物经裁剪、缝制形成袖套本体,该本体从 手腕到肘部所在的直线与从肘部到大臂所在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180°,得到袖套。表 1【主权项】1. 一种袖套,该袖套由本体和弹性贴布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弹性贴布从手腕处至少 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缝合在本体上,在O~80%的弹性伸长范围内,拉伸到同样伸长率时所 述弹性贴布的沿长度方向的拉伸应力至少高于本体的拉伸应力,所述螺旋型方式为由掌心 向手掌外侧沿手臂方向缠绕。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套,其特征是:所述弹性贴布的宽度为不大于8cm,且所述 弹性贴布以螺旋型方式从手腕处到肘部至少环绕一圈。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袖套,其特征是:该袖套靠近手腕一侧的端部可以包含 一个易于套在大拇指上的孔洞。4. 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袖套,该袖套由本体和弹性贴布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弹性贴布从手腕处至少到肘部以螺旋型方式缝合在本体上,在0~80%的弹性伸长范围内,拉伸到同样伸长率时所述弹性贴布的沿长度方向的拉伸应力至少高于本体的拉伸应力,所述螺旋型方式为由掌心向手掌外侧沿手臂方向缠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倪庆美,铃木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