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240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包括颈部塑料片和与颈部塑料片相连的背部塑料片,背部饲料片的长度大于颈部塑料片的长度,颈部塑料片的前端设置有颈带、后端设置有胸带,颈带和胸带的一端都与颈部塑料片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颈部塑料片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背部塑料片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背部塑料片的前端和后端上,颈部塑料片的靠近背部塑料片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浅凹槽。该保护装置既能稳妥保护大鼠背部创面,易于换药,且受保护的多个大鼠可同笼饲养,同时,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实验设备
,涉及一种用大鼠进行背部创面造模及愈合实验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大鼠背部创面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急、慢性创面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伤类伤情复杂,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并且削弱国民生产力。仅仅就慢性创面而言,美国创面愈合协会资料显示大约有15%的老年人患有慢性创面,仅处理创面的材料每年就花费90亿美元;在欧洲,约2%的卫生预算被用于慢性创面治疗;在中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下肢静脉溃疡等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创面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占据总体住院患者的1.7%。因此,对急、慢性创面的研宄一直是国内外研宄的重点。在创伤及慢性创面研宄中,大鼠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但其性情凶猛,暴躁易怒,嗜撕咬,一般的创面敷料很难固定稳妥。目前国内尚无合适的固定大鼠的创面敷料的方法,国外文献报道了方法,即,在大鼠背部创面上钢丝缝合塑料“盔甲样”装置。但是,这种方法对动物的损伤较重,不利于换药,且大鼠啃咬后部分装置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对大鼠进行单笼饲养,占用大量的饲养空间。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稳妥的保护大鼠背部创面,并且可以同笼饲养,方便换药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既能稳妥保护大鼠背部创面,易于换药,且受保护的多个大鼠可同笼饲养,同时,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其包括颈部塑料片和与所述颈部塑料片相连的背部塑料片,所述背部饲料片的长度大于所述颈部塑料片的长度,其中,所述颈部塑料片的前端设置有颈带、后端设置有胸带,所述颈带和胸带的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背部塑料片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部塑料片的前端和后端上,并且,所述颈部塑料片的靠近所述背部塑料片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浅凹槽。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颈部塑料片的另一侧上设置有颈带穿孔和胸带穿孔,所述颈带和胸带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颈带穿孔和胸带穿孔与所述颈部塑料片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弹性带为皮筋或弹簧。本技术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具有如下显著技术效果:1.通过颈带和胸带可以将颈部塑料片牢固地固定在大鼠的颈部上,通过铁丝挂钩和弹性带能够将背部塑料片牢固地固定在大鼠的背部上,因此,能够通过所述颈部塑料片和背部塑料片稳妥地保护大鼠背部创面。2.所述颈部塑料片中设置有多个浅凹槽,有助于创面部分的通风。3.整个保护装置安装和拆解非常方便,便于进行换药。4.整个保护装置不易被别的大鼠咬破,因此,可以在同一个笼子内饲养多只大鼠,减少饲养空间。5.整个保护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内容的限制。本技术涉及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既能稳妥保护大鼠背部创面,易于换药,且受保护的多个大鼠可同笼饲养,同时,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包括颈部塑料片I和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相连的背部塑料片2。优选地,所述颈部塑料片I和背部塑料片2都由柔软的透明塑料制成。这样,一方面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便于观察创面。其中,所述背部饲料片2的长度大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长度。优选地,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长度为8cm。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长度为14.5cm。更优选地,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宽度与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宽度相同,都为4cm。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前端设置有颈带3、后端设置有胸带4。其中,所述颈带3和胸带4的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另一侧上设置有颈带穿孔5和胸带穿孔6。所述颈带3和胸带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颈带穿孔5和胸带穿孔6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7、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8。所述弹性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前端和后端上。优选地,所述弹性带7为皮筋或弹黃。此外,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靠近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浅凹槽9。优选地,所述浅凹槽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使用本技术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对大鼠背部创面进行保护时,将所述颈部塑料片I放置在大鼠的颈部上,将所述背部塑料片2放置在大鼠的背部上。同时,使得所述颈带3从大鼠的颈部大绕过并通过所述颈带穿孔5对所述颈带3的另一端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所述颈带3固定在大鼠的颈部上。使得所述胸带4从大鼠的胸部绕过并通过所述胸带穿孔6对所述胸带4的另一端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所述胸带4固定在大鼠的胸部上。此夕卜,使得所述铁丝挂钩8挂在所述弹性带7上,使得所述弹性带7和所述铁丝挂钩固定在大鼠的腹部上。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将所述颈部塑料片I和背部塑料片2牢固地固定在大鼠的颈部和背部上,从而对大鼠的背部创面进行保护。【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技术而描述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技术的内容之后,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合适的修改。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实质内容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技术进行的各种修改、变更和替换等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其包括颈部塑料片(I)和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相连的背部塑料片(2),所述背部饲料片(2)的长度大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长度,其中,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前端设置有颈带(3)、后端设置有胸带(4),所述颈带(3)和胸带(4)的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7)、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8),所述弹性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前端和后端上,并且,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靠近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浅凹槽(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其中,所述颈部塑料片(I)的另一侧上设置有颈带穿孔(5)和胸带穿孔(6),所述颈带(3)和胸带(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颈带穿孔(5)和胸带穿孔(6)与所述颈部塑料片⑴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带(7)为皮筋或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包括颈部塑料片和与颈部塑料片相连的背部塑料片,背部饲料片的长度大于颈部塑料片的长度,颈部塑料片的前端设置有颈带、后端设置有胸带,颈带和胸带的一端都与颈部塑料片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颈部塑料片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背部塑料片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背部创面保护装置,其包括颈部塑料片(1)和与所述颈部塑料片(1)相连的背部塑料片(2),所述背部饲料片(2)的长度大于所述颈部塑料片(1)的长度,其中,所述颈部塑料片(1)的前端设置有颈带(3)、后端设置有胸带(4),所述颈带(3)和胸带(4)的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1)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都与所述颈部塑料片(1)的另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带(7)、另一侧设置有铁丝挂钩(8),所述弹性带(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前端和后端上,并且,所述颈部塑料片(1)的靠近所述背部塑料片(2)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彼此平行的浅凹槽(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定彭湃马显杰苏映军余州余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