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赛晓丽专利>正文

肾内科用灌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8171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输出泵、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承重传感器、加热器、报警器、电源和控制装置,承重传感器和输出泵分别固定在车体上,恒温箱体内设有药液盛放箱,下端与承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上端设有密封板,一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另一侧壁底部设有药液输出口,密封板上设有药液注入口,药液盛放箱下端经加热器与恒温箱体固定连接,恒温箱体和药液盛放箱间形成保温空腔,液位传感器端部插在药液盛放箱内,所述输出泵一端经进液管与药液输出口相连接,另一端经出液管与连接卡箍相连接,具有结构新颖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肾脏内科,中药灌肠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中药汤剂在结肠内保留期间,通过渗透效应,充分利用中药的泻下和吸附作用使体内毒素通过结肠黏膜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肌酐尿素氮的目的。但是,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在灌肠操作时,医务人员在治疗室将新煎熬好的中药汤剂倒入专用灌肠袋内,灌肠袋上端开口,袋两边有提手,下端有导管与肛管连接,医务人员手提灌肠袋上端的提手到病房为病人灌肠。这种操作存在的弊端:一是因灌肠袋上端有供倾倒灌肠液的开口,在送往病房的途中容易被污染、容易被抛洒,而且每次只能提一个灌肠袋,为成批病人做灌肠治疗时,需要多次往返于治疗室和病房之间,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二是,在灌肠的过程中,由于灌肠袋无法对中药进行保温,导致温度不宜控制,因而使中药药效得不到很高的渗透,进而浪费大量的药液,不但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而且,也对医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节约药液、工作强度低的肾内科用灌肠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输出泵、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承重传感器、加热器、报警器、电源和控制装置,所述承重传感器和输出泵分别固定在车体上,所述恒温箱体内设有药液盛放箱,下端与承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以利于控制出液管的药量,上端设有密封板,一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另一侧壁底部设有药液输出口,所述密封板上设有药液注入口,所述药液盛放箱下端经加热器与恒温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体和药液盛放箱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液位传感器端部插在药液盛放箱内,以利于实时监控药液盛放箱内的液位的高度,所述输出泵一端经进液管与药液输出口相连接,另一端经出液管与连接卡箍相连接,以利于通过卡箍与一次性插肛管连接,所述承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输出泵、报警器和加热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源相连接,以利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器的开关、输出泵的启停、承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达到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节约药液、工作强度低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电源可采用蓄电池供电,达到使用方便的作用。本技术所述出液管可采用伸缩管,以达到可伸长和回缩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恒温箱体上端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出液管穿过支撑架上设有的插孔与连接卡箍相连接,达到定位出液管的作用。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节约药液、工作强度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车体1、恒温箱体2、输出泵3、液位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承重传感器6、加热器7、报警器8、控制装置9、药液盛放箱10、密封板11、药液输出口 12、药液注入口13、进液管14、出液管15、连接卡箍16、支撑架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1,所述车体是由底盘以及底盘下端的滚轮构成,所述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2、输出泵3、液位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承重传感器6、加热器7、报警器8、电源和控制装置9,所述承重传感器6和输出泵3分别固定在车体I上,所述恒温箱体2内设有药液盛放箱10,下端与承重传感器6固定连接,以利于控制出液管的药量,上端设有密封板11,一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5和液位传感器4,另一侧壁底部设有药液输出口 12,所述密封板11上设有药液注入口 13,所述药液盛放箱10下端经加热器7与恒温箱体2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体2和药液盛放箱10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液位传感器4端部插在药液盛放箱10内,以利于实时监控药液盛放箱10内的液位的高度,所述输出泵3 —端经进液管14与药液输出口 12相连接,另一端经出液管15与连接卡箍16相连接,以利于通过连接卡箍16与一次性插肛管连接,所述承重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输出泵3、报警器8和加热器7分别与控制装置9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9与电源相连接,以利于通过控制装置9控制加热器7的开关、输出泵3的启停、承重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5和液位传感器4的信号,达到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节约药液、工作强度低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电源可采用蓄电池供电,达到使用方便的作用。本技术所述出液管15可采用伸缩管,以达到可伸长和回缩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恒温箱体2上端一侧设有支撑架17,所述出液管15穿过支撑架17上设有的插孔与连接卡箍相连接,达到定位出液管的作用。本技术在临床使用时,首先,将煎好的中药煎剂通过药液注入口 13注入到药液盛放箱10内,控制装置9接通电源,医生将车体I推到病房内,当药液盛放箱10内的中药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5将温度信号上传至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即指令加热器7工作,当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控制装置9及指令加热器7停止工作,医生将连接卡箍16与一次性插肛管相连接,将一次性插肛管插入肛门后,控制装置指令输出泵3动作,当承重传感器6感应到注入一定量药液后,承重传感器6将重量信号上传至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即指令输出泵3停止输送,这样,医生无需将药液倒入灌肠袋中,而是通过本技术依次对每个病人进行灌注,当液位传感器4感应到液位达到底部后,液位传感器4将信号上传至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即指令报警器8发出鸣笛,以提示药液将要输入完毕。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药物温度恒定,药液渗透力强、节约药液、工作强度低等优点。【主权项】1.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输出泵、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承重传感器、加热器、报警器、电源和控制装置,所述承重传感器和输出泵分别固定在车体上,所述恒温箱体内设有药液盛放箱,下端与承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上端设有密封板,一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另一侧壁底部设有药液输出口,所述密封板上设有药液注入口,所述药液盛放箱下端经加热器与恒温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体和药液盛放箱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液位传感器端部插在药液盛放箱内,所述输出泵一端经进液管与药液输出口相连接,另一端经出液管与连接卡箍相连接,所述承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输出泵、报警器和加热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源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采用蓄电池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采用伸缩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箱体上端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出液管穿过支撑架上设有的插孔与连接卡箍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输出泵、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承重传感器、加热器、报警器、电源和控制装置,承重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肾内科用灌肠车,设有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恒温箱体、输出泵、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承重传感器、加热器、报警器、电源和控制装置,所述承重传感器和输出泵分别固定在车体上,所述恒温箱体内设有药液盛放箱,下端与承重传感器固定连接,上端设有密封板,一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另一侧壁底部设有药液输出口,所述密封板上设有药液注入口,所述药液盛放箱下端经加热器与恒温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恒温箱体和药液盛放箱间形成保温空腔,所述液位传感器端部插在药液盛放箱内,所述输出泵一端经进液管与药液输出口相连接,另一端经出液管与连接卡箍相连接,所述承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输出泵、报警器和加热器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源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赛晓丽卢新奇王传玲
申请(专利权)人:赛晓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