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制冷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8378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制冷系统,其中,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低压循环桶、射流机构以及油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上设有油液混合出口端、制冷剂液体出口端以及循环回气管,射流机构包括换热器和射流泵,射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形成有工作腔;换热器进口端连接制冷剂高压液体,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射流泵第一进口端,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至射流泵第二进口端;射流泵出口端连接至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油液分离器上设有回油管和回气管,油液分离器的回气管连通至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油液分离器内设有加热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及制冷系统,回油顺畅,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化工制程、工业生产、食品、冷冻冷藏等各个领域中。现有的空调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它们之间构成一冷媒制冷回路。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好以及自身的安全性和高效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的空调制冷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一方面,因氟利昂制冷剂与压缩机润滑油的互溶性较好,会造成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随制冷系统运转与氟利昂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排入蒸发器,如果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油分离器不具备很好的油分离效果或者是系统回油不畅,就会出现大量润滑油滞留在蒸发器管道中直接影响系统降温。另一方面,压缩机的润滑油会随着制冷剂液体一起进入低压循环桶里进行循环,低压循环桶内为_15°C至45°C之间的低温环境,低温环境会造成润滑油流动性变差,加上管道、阀门的阻力影响,使得润滑油缺乏动力而回流不畅。制冷系统中的低压部分润滑油越积越多,会造成设备缺油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整个空调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回油顺畅的吸射式油分离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回油顺畅的制冷系统。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低压循环桶、射流机构以及油液分离器,其中,所述低压循环桶上设有油液混合出口端、制冷剂液体出口端以及循环回气管,所述射流机构包括换热器和射流泵,所述射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形成有工作腔,所述泵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工作腔的第一进口端、第二进口端以及出口端;所述换热器进口端连接制冷剂高压液体,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所述射流泵出口端连接至所述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所述油液分离器上设有回油管和回气管,所述油液分离器的回气管连通至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所述油液分离器内设有加热元件。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和所述射流泵出口端分别设于所述射流泵工作腔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设于所述射流泵工作腔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的轴心线与所述射流泵出口端的轴心线一致。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的轴心线与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的轴心线垂直。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所述节流阀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低压循环桶的进口端,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有射流机构,所说射流机构连接有油液分离器,其中所述低压循环桶上设有油液混合出口端、制冷剂液体出口端以及循环回气管,所述射流机构包括换热器和射流泵,所述射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形成有工作腔,所述泵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工作腔的第一进口端、第二进口端以及出口端;所述换热器进口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端,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所述射流泵出口端连接至所述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所述油液分离器上设有回油管和回气管,所述油液分离器的回气管连通至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所述油液分离器的回油管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进口 ;所述油液分离器内设有加热元件;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液体出口端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优选的,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液体出口端通过输送泵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端。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和所述射流泵出口端分别设于所述射流泵工作腔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设于所述射流泵工作腔的一侧。优选的,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的轴心线与所述射流泵出口端的轴心线一致;所述射流泵第二进口端的轴心线与所述射流泵第一进口端的轴心线垂直。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应用于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出口输出的制冷剂液体混合润滑油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低压液体经过节流阀后进入低压循环桶内,低压循环桶里的润滑油在低温状态下比重比氟利昂制冷剂要小而呈现漂浮状态。压缩机出口输出的高压制冷剂液体输送到换热器内,在换热器内蒸发为高压制冷剂气体或者气液混合体高速流经射流泵的工作腔。高速气液混合体在密闭环境中高速流动时会在其后部形成瞬时负压。而与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的射流泵第二进口端,也会受其所形成的负压影响而形成比低压循环桶内压力更低的环境,低压循环桶里的浮油受到两侧压力差的影响能够比平时更加顺畅无阻的经管道流入射流泵内,继而流入油液分离器进行油液分离。油液分离器内设有自动加热系统,能够实现恒温的环境,通过自动加热系统能够把制冷剂液体与润滑油进行分离。经过分离的制冷剂液体受热变成气体从油液分离器的回气管进入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只剩下分离好的润滑油存在油液分离器中暂存。暂存在油液分离器中的润滑油可在系统需要的时候通过回油管补充到压缩机内回收使用;润滑油在油液分离器内集中并且升温,流动性好,使压缩机对油液分离器内的润滑油回收时回油顺畅,有效地保证了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的吸射式油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射流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制冷系统的系统图;图中:1、压缩机;2、冷凝器;3、节流阀;4、低压循环桶;41、进口端;42、油液混合出口端;43、制冷剂液体出口端;44、循环回气管;5、射流机构;51、换热器;52、射流泵;521、第一进口端;522、第二进口端;523、出口端;524、工作腔;525、泵体;6、油液分离器;61、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62、回油管;63、回气管;7、蒸发器;8、输送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且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一种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低压循环桶4、射流机构5以及油液分离器6,其中,低压循环桶4上设有进口端41、油液混合出口端42、制冷剂液体出口端43以及循环回气管44,射流机构5包括换热器51和射流泵52,射流泵52包括泵体525,泵体525内形成有工作腔524,泵体525上设有分别连通工作腔524的第一进口端521、第二进口端522以及出口端523。换热器51的进口端连接制冷剂高压液体,换热器51的出口端连接至射流泵52的第一进口端521,低压循环桶4的油液混合出口端42连接至射流泵52的第二进口端522。射流泵52的出口端523连接至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61,油液分离器6上设有回油管62和回气管63,油液分离器6的回气管63连通至低压循环桶4的循环回气管44。本实施例中,射流泵52的第一进口端521和射流泵52的出口端523分别设于射流泵52的工作腔524的两端;射流泵52的第二进口端522设于其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射式油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低压循环桶、射流机构以及油液分离器,其中,所述低压循环桶上设有油液混合出口端、制冷剂液体出口端以及循环回气管,所述射流机构包括换热器和射流泵,所述射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形成有工作腔,所述泵体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工作腔的第一进口端、第二进口端以及出口端;所述换热器进口端连接制冷剂高压液体,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的第一进口端,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油液混合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射流泵的第二进口端;所述射流泵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油液分离器的进口端,所述油液分离器上设有回油管和回气管,所述油液分离器的回气管连通至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循环回气管;所述油液分离器内设有加热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增喜孟凡芹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三九冷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