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唇柱苣苔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7991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短毛唇柱苣苔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外植体的建立;幼芽诱导阶段;增殖培养阶段:壮苗生根阶段;练苗及移栽;移栽后的短毛唇柱苣苔的试管苗3~4厘米,温室保持15~25℃的温度、70%以上的湿度、78~80%的遮阴并通风,试管苗即可正常生长,种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3%以上;薄肥勤施加强病虫害管护,建立短毛唇柱苣苔的种苗的规模化组培快繁方法。通过本方法,可大大提高种苗的繁殖系数,获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种苗,便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种植,此项技术可广泛用于其它唇柱苣苔属植物的研究和开发,以及为其它珍稀植物的研究提供技术借鉴,在珍稀植物的保护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
,特别是涉及唇柱苣苔属中短毛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短毛唇柱苣笞(Chirita brachytricha ff.T.Wang etD.Y.Chen)属苦苣笞科(Gesneriaceae)唇柱苣笞属(Chirita)植物。短毛唇柱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状茎,叶约3对,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浅钝齿或浅波状,两面疏被短柔毛,叶柄长达2.5厘米,扁平,宽0.9-1.3厘米。花序约4条,每花序有3-6花;花序梗长7-9厘米,密被紫色短柔毛;苞片对生,线形或线状卵形,长5-8毫米,宽2.8-3.5毫米;花冠紫色,长约3.2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部檐部有短柔毛,筒漏斗状筒形,花期5月。中国唇柱苣苔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约有81种,自西南、华南向东达浙江、福建、台湾,向北达四川、湖北。短毛唇柱苣苔为贵州特有的野生珍稀植物,其自然分布区狭小,主要分布在贵州习水、清镇、安龙及荔波等地,生长于低山林下潮湿岩缝中。短毛唇柱苣苔具有较高园林观赏价值。短毛唇柱苣苔花繁色艳、叶片独特且株形紧凑,观赏性状的多样化,其除供室内摆设外,还可片植、丛植于庭前、角隅、假山旁、草坪等处,亦可用作林下耐荫地被植物。在唇柱苣苔属中极具重要的观赏价值,是一个正待开发(极具开发潜力)的野生植物资源。由于人类对野生短毛唇柱苣苔资源的过度索取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其野生种群数量下降,极具观赏开发价值的短毛唇柱苣苔几乎濒临灭绝;据文献资料显示:所有的苦苣苔科植物都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现在属于中国濒危珍稀植物,受到国内保护。野生短毛唇柱苣苔植物资源较少,传统的扦插繁殖法,周期长,繁殖系数低,每年只能增殖I?3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通常有利于解决其繁殖困难和种苗的不足,并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种苗,以保护其野生种质资源和野生种群,为短毛唇柱苣苔的有效保护、产业开发,优良品种的培育及种源基地培育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专门配制的培养基上,通过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经过诱导、增殖、生根和试管苗移栽等环节,得到短毛唇柱苣苔完整植株,利用分化的小苗进行增殖,经过生根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整齐的试管苗,完成了短毛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方法的研宄工作。本专利技术是短毛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方法,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外植体的选择: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短毛唇柱苣苔,在4-6月份采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2)丛生芽诱导阶段:选用生长健壮的叶片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置于0.1 % (质量百分数)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5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用镊子将消毒的叶片切成0.5cmX0.5cm大小接种到MS附加噻苯隆(TDZ)0.5mg/L及α -萘乙酸(NAA) 0.lmg/L的培养基上,25天左右诱导出约0.3cm的丛生小芽。(3)增殖培养阶段:为获得更多的种苗,利用诱导出的丛生小芽接种在MS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lmg/L及α-奈乙酸(NAA) 0.lmg/L培养基上,经25天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增殖系数平均可达到15.00(4)生根阶段:将诱导的丛生植株分开,接种到添加吲哚乙酸(IBA) 0.lmg/L,α -奈乙酸(NAA)0.lmg/L及活性炭(AC)2g/L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长成具3?4条根、4?6片叶的完整植株。(5)炼苗及移栽:选择已生根且生长健壮的短毛唇柱苣苔再生植株,打开瓶盖,室内炼苗5天后,洗去根上附着的培养基,将小苗移栽在经0.1% (质量百分数)高锰酸钾消毒的腐殖土 +珍珠岩= 3:1 (体积比)基质中温室内培养,每3天喷洒不加激素和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温室要求保持15°C?25°C温度、70%以上湿度、70?80%的遮荫并通风,短毛唇柱苣苔即可正常生长,种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3%以上。通常15天浇一次有机肥发酵的油枯水或稀释到1000倍液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薄肥勤施,并加强病虫害管护措施,即可完成短毛唇柱苣苔种苗的规模化组培快繁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短毛唇柱苣苔组培快繁技术研宄,可大大提高种苗的繁殖系数,获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种苗,便于大规模的工厂化种植,此项技术可广泛用于其它苦苣苔属植物的研宄和开发,并为其它珍稀植物的研宄提供技术借鉴,在珍稀植物的保护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O外植体的选择: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短毛唇柱苣苔,采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2)丛生芽诱导阶段:选用生长健壮的叶片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置于0.1 %的升汞溶液中消毒3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用镊子将切好的小叶片接种到MS附加噻苯隆(TDZ)0.5mg/L及α -萘乙酸(NAA)0.lmg/L的培养基上,25天左右诱导出小芽。(3)增殖培养阶段:为获得更多的种苗,利用诱导出的小芽接种在MS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lmg/L及α-奈乙酸(NAA)0.lmg/L培养基上,经25天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4)生根阶段:将诱导的丛生植株分开,接种到添加吲哚乙酸(IBA) 0.lmg/L,α -奈乙酸(NAA)0.lmg/L及活性炭(AC)2g/L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长成具3?4条根、4?6片叶的完整植株。(5)炼苗及移栽:选择已生根且生长健壮的短毛唇柱苣苔再生植株,打开瓶盖,室内炼苗5天后,洗去根上附着的培养基,将小苗移栽在经0.1% (质量百分数)高锰酸钾消毒的腐殖土 +珍珠岩= 3:1 (体积比)基质中温室内培养,每3天喷洒不加激素和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温室要求保持15°C?25°C温度、70%以上湿度、70?80%的遮荫并通风,短毛唇柱苣苔即可正常生长,种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3%以上。通常15天浇一次有机肥发酵的油枯水或稀释到1000倍液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薄肥勤施,并加强病虫害管护措施,即可完成短毛唇柱苣苔种苗的规模化组培快繁方法。【主权项】1.短毛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①外植体的选择: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短毛唇柱苣苔,在4-6月份采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 ②丛生芽诱导阶段:选用生长健壮的叶片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置于0.1 %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5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用镊子将消毒的叶片切成0.5cmX0.5cm大小接种到MS附加噻苯隆(TDZ)0.5mg/L及α-萘乙酸(NAA).0.lmg/L的培养基上,25天左右诱导出约长0.3cm的丛生小芽; ③增殖培养阶段:为获得更多的种苗,利用诱导出的丛生小芽接种在MS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lmg/L及α-奈乙酸(NAA)0.lmg/L培养基上,经25天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增殖系数平均可达到15.0 ; ④生根阶段:将诱导的丛生植株分开,接种到添加吲哚乙酸(IBA)0.lmg/L, α -奈乙酸(NAA) 0.lmg/L、及活性炭(AC) 2g/L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长成具3?4条根、.4?6片叶的完整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短毛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①外植体的选择: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短毛唇柱苣苔,在4‑6月份采用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②丛生芽诱导阶段:选用生长健壮的叶片用70%的酒精浸泡30 秒,用无菌水冲洗2~3次;然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3~5分钟,无菌水冲洗4~5次;用镊子将消毒的叶片切成0.5cm×0.5cm大小接种到MS附加噻苯隆(TDZ)0.5mg/L及α‑萘乙酸(NAA)0.1mg/L的培养基上,25天左右诱导出约长0.3cm的丛生小芽;③增殖培养阶段:为获得更多的种苗,利用诱导出的丛生小芽接种在MS附加6‑苄基氨基嘌呤(6‑BA)0.1mg/L及α‑奈乙酸(NAA)0.1mg/L培养基上,经25天培养,形成芽的丛生植株,增殖系数平均可达到15.0;④生根阶段:将诱导的丛生植株分开,接种到添加吲哚乙酸(IBA)0.1mg/L、α‑奈乙酸(NAA)0.1mg/L、及活性炭(AC)2g/L 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15天后长成具3~4条根、4~6片叶的完整植株;⑤炼苗及移栽:选择已生根且生长健壮的短毛唇柱苣苔再生植株,打开瓶盖,室内炼苗5天后,洗去根上附着的培养基,将小苗移栽在经0.1%(质量百分数)高锰酸钾消毒的腐殖土+珍珠岩 = 3:1(体积比)基质中温室内培养,每3天喷洒不加激素和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温室要求保持15℃~25℃温度、70%以上湿度、70~80%的遮荫并通风,短毛唇柱苣苔即可正常生长,种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3%以上;通常15天浇一次有机肥发酵的油枯水或稀释到1000倍液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薄肥勤施,并加强病虫害管护措施,即建立短毛唇柱苣苔种苗的规模化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娜王港杨鹏娄丽杨春华朱秀娥李从瑞王莲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