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由至少一个滚珠单元构成的滚珠组件;主壳体,主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摩擦面;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用于与滚珠单元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沿着滚珠单元与所述摩擦面之间无摩擦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的中心轴线旋转;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用于与滚珠单元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沿着使滚珠单元与所述摩擦面相互抵靠并产生摩擦力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的中心轴线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单向自动锁定的功能,且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的优点。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管状马达中,效果极佳。温馨提示:为了确保申请文件符合专利法的要求,避免修改内容存在导致补正或者影响授权的缺陷,请客户在修改之后保留修改痕迹(可以采用修订模式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显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其可应用于电动升降门窗、电动遮阳系统、电动投影屏幕等产品的致动器中。本技术尤其适用于管状马达。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的不断追求,智能家具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一类家具例如遮阳帘、窗帘、投影仪屏幕等装置中均包括一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悬挂一悬吊部件,在电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悬吊部件的上升和下降。然而,上述智能家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驱动电机带动悬吊部件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一旦断电或者暂停驱动,悬吊部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有往下掉落的运动趋势,特别是当悬吊部件的重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掉落现象更是明显,造成上述智能家具的悬吊部件无法实现稳定定位的后果。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制动器来达到阻止卷帘掉落的现象。例如中国专利CN201010136486.3,公开了一种“用于驱动家用屏幕的致动器的弹簧加载制动器和配有这种制动器的致动器”其利用一个螺旋弹簧的正反转来实现弹簧圈面与摩擦面的压紧与松弛,从而实现刹车功能。然而上述弹簧加载制动器存在如下问题:弹簧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会加速它的疲劳,减弱其弹性系数,出现打滑现象,导致刹车失灵;弹簧在松弛及抱紧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轴向位移空间,因此,这种制动器在设计之初,需要给弹簧预留一定的退行空间,不利于刹车整体体积的缩小,同时,刹车内部结构不够紧凑,容易出现内部零件松动现象,影响刹车的响应灵敏度;另外,上述这种弹簧加载制动器整体结构复杂,制作材料要求高,装配难度大,不利于控制成本。有鉴于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其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且能够实现可靠的自动锁定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包括:由至少一个滚珠单元构成的滚珠组件;主壳体,该主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摩擦面;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用于与滚珠单元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沿着滚珠单元与所述摩擦面之间无摩擦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的中心轴线旋转;输出部件,该输出部件用于与滚珠单元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沿着使滚珠单元与所述摩擦面相互抵靠并产生摩擦力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的中心轴线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部件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滑槽,导滑槽的延伸方向与主壳体的径向一致;所述滚珠单元可沿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地卡持于导滑槽上;输出部件设有至少一个顶推面,该顶推面用于推动滚珠单元沿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滚珠单元与摩擦面相互抵接。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面由主壳体的内孔壁形成;或者由设置在主壳体轴线上的轴套的外壁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滚珠组件由三个滚珠单元构成,所述输入部件沿其圆周方向设有三个所述导滑槽,三个滚珠单元分别活动地卡持于对应的导滑槽上并可沿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输出部件设有三个所述顶推面,三个顶推面用于分别推动对应的滚珠单元沿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滚珠单元与摩擦面相互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部件包括一盒体及固定安装于盒体开口处的盖板,盒体设有底板及侧板,该底板、侧板与盖板围成一活动腔;底板和盖板上的相应位置分别开设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三个U形缺口,侧板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导滑槽由该U形缺口与相应的矩形缺口共同形成。进一步地,所述输出部件包括一活动地装设于活动腔内的凸轮及凸出于凸轮一侧的输出轴,该输出轴穿过设置在所述盖板中部的避让孔;所述凸轮的外周表面设有三个弧形侧面,该三个弧形侧面形成三个所述顶推面。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部件设有与摩擦面间隙配合的连接面,所述导滑槽的径向一端贯穿该连接面。进一步地,所述滚珠单元由圆柱体状的滚珠本体及凸出于滚珠本体轴向两端的导柱一体构成,导柱卡持在所述导滑槽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借助一穿过该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的轴彼此对中。进一步地,所述滚珠单元为球形滚珠或椎形滚珠。如上所述,本技术从输入部件一端进行转动时,滚珠单元不与摩擦面相接触,从而不产生摩擦阻力,可顺利实现正反转;从输出部件进行转动时,滚珠单元在输出部件的顶推下与主壳体的摩擦面相互抵接,产生摩擦力,从而阻止输出部件进一步转动,实现自动锁定的功能;本技术的滚珠组件、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均不存在轴向移动现象,在设计装配时,也无需预留退行空间,因此具有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的优点,确保内部零件不会出现松动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的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种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种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输入部件和滚珠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5及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从输入部件一端进行旋转的状态示意图;图7及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从输出部件一端进行旋转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应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管状马达的结构示意简图。其中:1、主壳体;11、摩擦面;2、输入部件;21、盒体;211、底板;212、侧板;22、盖板;221、避让孔;231、U形缺口 ;232、矩形缺口 ;24、卡爪部;3、输出部件;31、凸轮;311、顶推面;32、输出轴;50、滚珠单元;51、导柱;6、轴;100、管状马达;101、动力输出装置;102、多级减速齿轮组;103、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103包括主壳体1、输入部件2、输出部件3及由三个滚珠单元50组成的滚珠组件。参见图1至图3,所述主壳体I大致为一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主壳体I内部空腔形成安装腔,主壳体I的内孔壁形成一圆柱形的摩擦面11,主壳体I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将主壳体I固定在外部系统上的固定部位(图中未标示);值得一提地,所述摩擦面11的截面不限定为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带圆角的多边形。参见图2至图4,所述输入部件2安装在主壳体I内部,且可绕主壳体I的中心轴线转动;输入部件2的外圆周表面形成一与所述摩擦面11间隙配合的连接面(图中未标示),输入部件2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地开设有三个U形的导滑槽23,每个导滑槽23的延伸方向与主壳体I的径向一致;且导滑槽23沿其径向的一端贯穿输入部件2的连接面(即外圆周表面);具体的,该输入部件2包括一圆柱形盒体21及固定安装于盒体21开口处的盖板22,盒体21设有底板211及侧板212,该底板211、侧板212与盖板22围成一活动腔,该侧板212的外表面与主壳体I的内孔壁正对,形成所述连接面;底板211和盖板22分别沿着各自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三个U形缺口 231,侧板2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矩形缺口 232,U形缺口 231与相应的矩形缺口 232共同形成该输入部件2的导滑槽23 ;所述盖板22的中间部位开设有避让孔221。参见图1至图3,所述输出部件3安装在主壳体I内部,并可绕主壳体I的中心轴线转动,具体的,该输出部件3包括活动地装设于所述活动腔内的凸轮31及凸出于凸轮31一侧的输出轴32,该输出轴32穿过所述避让孔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锁定的单向传动机构(103),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一个滚珠单元(50)构成的滚珠组件;主壳体(1),该主壳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摩擦面(11);输入部件(2),该输入部件(2)用于与滚珠单元(50)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50)沿着滚珠单元(50)与所述摩擦面(11)之间无摩擦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1)的中心轴线旋转;输出部件(3),该输出部件(3)用于与滚珠单元(50)相接触并推动滚珠单元(50)沿着使滚珠单元(50)与所述摩擦面(11)相互抵靠并产生摩擦力的方向绕所述主壳体(1)的中心轴线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欢庆,李苏乐,施泽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乐屋遮阳帘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