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095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通过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采用具有整体结构的空心罗拉,并实现三者的互通式连接,开发一种空心罗拉组,可实现牵伸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全程集聚,改善成纱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纺纱新
,具体地说是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
技术介绍
环锭纺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细纱生产方式,国内目前环锭纺纱锭数已超过1.3亿锭,约占全球纱锭总数的2/3。集聚纺是对环锭纺进行改进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纺纱领域最热门课题,多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未来环锭纺的天下属于集聚纺。目前,国际上主流使用的集聚纺类型包括网格圈型(主要包括德国Sussen三罗拉网格圈型、日本Toyota四罗拉网格圈型)、罗拉型(瑞士利达Rieter的COM4)、打孔皮圈型(主要包括Zinser打孔皮圈式)、机械式(主要包括瑞士卡洛斯Roscraft磁性集聚式集聚纺系统),网格圈型、罗拉型和打孔皮圈型属于负压气流集聚方式。其中,Roscraft的机械集聚式集聚纺系统由于品种适应性差(一般只适用于60Ne以下纱线的纺制)等原因目前在国内的使用较少;Zinser打孔皮圈式由于品种适应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毛纺)且需整机引进、价格昂贵(平均每锭1500元),因此在国内的使用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是网格圈型集聚纺。但是网格圈型集聚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运行成本较高、维护保养复杂、寿命短等问题。罗拉型集聚纺逐渐受到重视,其在能耗、机物料消耗和系统维护成本方面较网格圈型集聚纺具有一定优势,Rieter的COM4是最典型的罗拉型集聚纺系统,但是该系统集聚罗拉表面采用孔结构,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清洗,且对车间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增加维护成本。针对此,本技术给出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为整体结构空心罗拉,整体结构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空心辊筒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放端,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一体化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套的直径是空心辊筒直径的2-3倍,在空心罗拉套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空心辊筒的开放端通过轴承与前负压管、中负压管和后负压管左端相连,前负压管和中负压管的右端通过横负压管互通式连接在后负压管上,后负压管的右端与负压风机直接相连。纺纱时,负压风机产生的集聚负压通过后负压管进入,而后通过横负压管依次传递给前负压管和中负压管,而后分别进入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空心罗拉套内部,而后由空心罗拉套表面的条形槽作用于须条,实现集聚作用。本技术通过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采用具有整体结构的空心罗拉,并实现三者的互通式连接,开发一种空心罗拉组,可实现牵伸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全程集聚,改善成纱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实现牵伸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全程集聚的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为整体结构空心罗拉,所述整体结构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所述空心辊筒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放端,所述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一体化互通式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套的直径是空心辊筒直径的2-3倍,在所述空心罗拉套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空心辊筒的开放端通过轴承与前负压管、中负压管和后负压管左端相连,所述前负压管和中负压管的右端通过横负压管互通式连接在后负压管上,所述后负压管的右端与负压风机直接相连。本技术通过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采用具有整体结构的空心罗拉,并实现三者的互通式连接,开发一种空心罗拉组,可实现牵伸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全程集聚,改善成纱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空心罗拉与负压管路轴承式连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包括前罗拉3、中罗拉2和后罗拉1,前罗拉3、中罗拉2和后罗拉I均为整体结构空心罗拉,整体结构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辊筒4和空心罗拉套5,空心辊筒4 一端为封闭端7,一端为开放端8,空心辊筒4和空心罗拉套5 一体化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套5的直径是空心辊筒4直径的2-3倍,在空心罗拉套5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6,在前罗拉3、中罗拉2和后罗拉I空心辊筒4的开放端通过轴承13与前负压管11、中负压管10和后负压管9左端相连,前负压管11和中负压管9的右端通过横负压管12互通式连接在后负压管9上,后负压管9的右端与负压风机直接相连。纺纱时,负压风机产生的集聚负压通过后负压管9进入,而后通过横负压管12依次传递给前负压管11和中负压管10,而后分别进入前罗拉3、中罗拉2和后罗拉I的空心罗拉套5内部,而后由空心罗拉套5表面的条形槽6作用于须条,实现集聚作用。【主权项】1.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其特征是: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为整体结构空心罗拉,所述整体结构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所述空心辊筒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放端,所述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一体化互通式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套的直径是空心辊筒直径的2-3倍,在所述空心罗拉套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空心辊筒的开放端通过轴承与前负压管、中负压管和后负压管左端相连,所述前负压管和中负压管的右端通过横负压管互通式连接在后负压管上,所述后负压管的右端与负压风机直接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通过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采用具有整体结构的空心罗拉,并实现三者的互通式连接,开发一种空心罗拉组,可实现牵伸过程中纤维须条的全程集聚,改善成纱质量。【IPC分类】D01H5-72, D01H5-76, D01H5-78【公开号】CN204550870【申请号】CN201520232891【专利技术人】刘新金, 李思颖, 苏旭中, 张洪, 朱预坤, 刘璐 【申请人】江南大学【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通式连接空心罗拉组,包括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其特征是: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均为整体结构空心罗拉,所述整体结构空心罗拉包括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所述空心辊筒一端为封闭端,一端为开放端,所述空心辊筒和空心罗拉套一体化互通式连接,所述空心罗拉套的直径是空心辊筒直径的2‑3倍,在所述空心罗拉套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所述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空心辊筒的开放端通过轴承与前负压管、中负压管和后负压管左端相连,所述前负压管和中负压管的右端通过横负压管互通式连接在后负压管上,所述后负压管的右端与负压风机直接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李思颖苏旭中张洪朱预坤刘璐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