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建宇专利>正文

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52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在自行车把手立管与自行车前叉竖管连结的一端形成有一呈椭圆形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内设置有椭圆形的调整套块,该调整套块是偏心固设或一体成型于自行车的把手竖管上,如此便可利用调整调整套块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间的相互套合位置,来调整把手立管与把手竖管间的设置位置,以调整使用者与把手间的距离,并避免把手立管与把手竖管间相互转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自行车具有方便、免能源,并可用於运动健身,所以自行车成为现代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自行车的车架前侧顶端,设置有一把手立管,其中把手立管的一端组设于自行车的前叉顶端的竖管,另端则穿设有一可供使用者双手握持的把手,让使用者通过转动把手来控制自行车前轮的角度,以控制自行车的前进方向。而传统自行车的把手立管结构可参见如图4中所示,把手立管50的一端形成有一略呈圆管型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内则穿设有一位于自行车叉管顶端的把手竖管,又在把手立管50的另端则形成有一可穿设自行车把手的把手固定壳套54,如此可通过把手立管的传动50,而控制自行车前叉管的转动角度。然而此一传统的自行车把手立管50结构为一刚性结构,其长度为一定值,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与把手竖管相互组合,并将把手设置把手固定壳套54内后,把手、把手立管50、把手竖管与使用者间的组设距离为固定,除了更换不同型式的把手外,无法配合不同的使用者或使用习惯来适时地调整把手与使用者间的距离,而让使用者在骑车时会产生有不便及不适感。另外,因把手立管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为配合把手竖管的形状,所以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的形状是呈圆管型,如此尽管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与把手竖管间设置有迫紧定位结构,但若两者间受力较大时,前叉竖管锁紧壳套52与把手竖管间会产生有相互转动的现象,如此不仅会影响到使用者控制自行车的准确性,更会严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可提高自行车把手使用弹性,以及提高自行车操控性及行车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在把手立管的一端形成有一可供套设自行车把手的把手固定壳套,又在把手立管的近另端穿设有一迫紧块穿孔,在迫紧块穿孔内设置有两可供迫紧定位自行车把手竖管的迫紧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立管的另端纵向形成有一呈椭圆型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内则套设有一亦呈椭圆型的调整套块,且该调整套块是偏心设置于自行车把手竖管的顶端。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是偏心一体成型于把手竖管顶端。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上偏心穿设有一穿孔,于穿孔中穿设有一与把手竖管相互螺合的螺栓。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是与把手竖管呈分离状态。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为一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于调整套块上则贯穿形成有一套设把手竖管的套孔,并于调整套块周缘穿设有一延伸至套孔的开口,而使调整套块呈一C字型。本技术的效果在于在把手立管10的一端形成有一椭圆型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内则套设有一亦呈椭圆型的调整套块20,其中该调整套块20是以偏心固设或一体成型于自行车的把手竖管30上,如此可利用呈椭圆型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与调整套块20相互配合,使把手立管10与把手竖管30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以确保自行车的行车操控性及安全性;另外可通过调整调整套块20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间的不同套合位置,而让不同的使用者可依其使用习惯来调整其与把手间的距离,借以提高自行车把手的使用弹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上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传统把手立管的立体外观图。请参看图1,其是本技术的主体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到,本技术把手立管10一端横向形成有一略呈C字型,并可供穿设自行车把手的把手固定壳套16,在把手立管16的另端则纵向形成有一椭圆形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内则套设有一亦呈椭圆型的调整套块20,其中该调整套块20是以偏心一体成型于自行车的把手竖管30上,或在调整套块20上偏心穿设有一穿孔22,可在穿孔22中穿入螺栓等方式,将调整套块20偏心固设于把手竖管30的顶端。又于把手立管10近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的一侧,横向穿设有一贯穿把手立管10并呈圆型的迫紧块穿孔14,且迫紧块穿孔14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间是呈相互贯通的状态,于迫紧块穿孔14的两侧可分别套入一呈圆柱型的迫紧块24、25,两迫紧块24、25的相接触面上各凹设形成有一略呈半圆弧形的凹槽26,且在两迫紧块24、25上相对穿设有一穿孔242及螺孔252,可供一螺栓28穿过一迫紧块24的穿孔242,而螺入另一迫紧块25的螺孔252,而将两迫紧块24、25定位于迫紧块穿孔14内,此时两迫紧块24、25的凹槽26是折靠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内调整套块20的周缘,如图2中所示,以便通过螺栓28对迫紧块24、25的螺合迫紧,使迫紧块24、25对调整套块20产生迫紧定位的作用,而使把手立管10与把手竖管30相互组合。此时因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与调整套块20均是呈椭圆型,并且调整套块20受两迫紧块24、25的迫紧定位,所以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与调整套块20间并不会产生相对转动的现象,可确保把手立管10与把手竖管30间不会产生角度的变化,以确保行车的操控性及安全性。又因调整套块20与把手竖管30间是呈偏心设置,所以当将调整套块20以不同方向套设于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内部时,则可改变把手立管10与把手竖管30的组设距离,而借以调整把手固定壳套16与把手竖管30间的距离,如此便可调整使用者与把手间的距离,以便配合不同使用者的不同使用习惯,提高自行车把手组立及使用的弹性。另外请参看图3,其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到,调整套块40与把手竖管30间亦可呈分离的状态,而该调整套块40是为一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于调整套块40上则贯穿形成有一套设把手竖管30的套孔42,并于调整套块40周缘穿设有一延伸至套孔42的开口44,而使调整套块40略呈一C字型,让调整套块40因而略具弹性,如此便可将调整套块40的套孔42套在把手竖管44的顶端,然后利用一螺栓32及一盖体34使调整套块40与把手竖管30相互组合,如此便可利用将调整套块40置入把手立管30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12中,来调整把手立管10与把手竖管30间的组合位置,而达到相同提高自行车把手组立弹性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在把手立管的一端形成有一可供套设自行车把手的把手固定壳套,又在把手立管的近另端穿设有一迫紧块穿孔,在迫紧块穿孔内设置有两可供迫紧定位自行车把手竖管的迫紧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立管的另端纵向形成有一呈椭圆型的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内则套设有一亦呈椭圆型的调整套块,且该调整套块是偏心设置于自行车把手竖管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是偏心一体成型于把手竖管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上偏心穿设有一穿孔,于穿孔中穿设有一与把手竖管相互螺合的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是与把手竖管呈分离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套块为一截面呈椭圆形的块体,于调整套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调整型把手立管,在把手立管的一端形成有一可供套设自行车把手的把手固定壳套,又在把手立管的近另端穿设有一迫紧块穿孔,在迫紧块穿孔内设置有两可供迫紧定位自行车把手竖管的迫紧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立管的另端纵向形成有一呈椭圆型的前叉 竖管锁紧壳套,在前叉竖管锁紧壳套内则套设有一亦呈椭圆型的调整套块,且该调整套块是偏心设置于自行车把手竖管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建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