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律琪专利>正文

自行车自身打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01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自身打气筒,包括支架管(1)、车座(2),蝶形螺钉(3)、车座升降套管(4),气筒推杆(5),气筒活塞(6)、密封圈(7),输气胶管接头(8)和输气胶管(9)等零件,气筒推杆(5)的一端联接气筒活塞(6),密封圈(7),装于气筒管内,其特征在于:利用车座(2)作为打气手柄,装配后的打气筒与自行车构成一体,置于车座(2)下的支架管(1)内,成为随车自备打气筒,打气完毕后,用位于车座(2)下的蝶形螺钉(3)将车座升降套管(4)紧定。(*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自身打气筒,属于手持用品及旅行用具
一般自行车均无自身充气装置,车胎打气都是使用外部的打气筒或其他充气装置,不便于携带,尤其是较远距离的外出,一时找不到充气装置,常带来一些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随车便携,且与自行车构成一体的自身打气筒,给外出行车带来极大方便。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在自行车座位下的支架管内装配一个打气筒,车座升降套管处设置一个可拆卸的活动部位,用蝶形螺钉将此活动部位紧定。利用车座作为打气手柄,装配后的打气筒与自行车构成一体,成为随车自备打气筒。本技术具有下述明显优点能与自行车构成一体,可随车便携,使用十分方便,人们外出郊游不必顾虑车胎少气的麻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由图1知,本技术是利用车座2作为气筒手柄,在自行车的支架管1内装配一个打气筒。它包括支架管1、车座2、蝶形螺钉3、车座升降套管4、气筒推杆5、气筒活塞6、密封圈7、输气胶管接头8和输气胶管9等零件,利用自行车体上的支架管1作为气筒管,将自行车座升降套管4加长改制成气筒推杆5,在气筒推杆5上装上气筒活塞6和密封圈7,将支架管1的下端用胶堵10塞紧,并在该处加工一个供装配输气胶管接头8的螺孔。打气时,手持车座2,将气筒推杆5上下往复压气,即可使车胎充气。打气完毕后,用位于车座2下的蝶形螺钉3将车座升降套管4紧定。该实施例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技术也可不利用支架管1作为气筒管,而另制气筒管12,套装在支架管1内,气筒管12的下端装上底盖11,输气胶管接头8装在底盖11的中心,支架管1的下端加工一个光孔,输气胶管9从此光孔中穿出,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也可将气筒推杆5倒置固定在底盖11的中心,由车座升降套管4加长改制的气筒推管13滑套在气筒管12内,其上端设置输气胶管接头8,使输气胶管9从上端接出,以气筒推管13的上下往复运动代替气筒推杆5压气,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自身打气筒,包括支架管(1)、车座(2),蝶形螺钉(3)、车座升降套管(4),气筒推杆(5),气筒活塞(6)、密封圈(7),输气胶管接头(8)和输气胶管(9)等零件,气筒推杆(5)的一端联接气筒活塞(6),密封圈(7),装于气筒管内,其特征在于利用车座(2)作为打气手柄,装配后的打气筒与自行车构成一体,置于车座(2)下的支架管(1)内,成为随车自备打气筒,打气完毕后,用位于车座(2)下的蝶形螺钉(3)将车座升降套管(4)紧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身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利用支架管(1)作为气筒管,在其下端侧面设一个装配输气胶管接头(8)的螺孔,其管内设置胶堵(10),并将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律琪
申请(专利权)人:徐律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