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平专利>正文

四人共乘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02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和前轮轴系及后轮轴系构成,车架体是备有车把立柱及车座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分各设置一个链轮组合,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和短链条链轮构成;前轮轴系由中间部备有生趣设置摆动轴,两端部固定有转向组合的连杆,以及与其相接的轮轴组合构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和前轮轴系及后轮轴系构成。属于交通运输中无轨陆用车辆领域中的自行车技术。在短途旅行中,自行车因其具有不消耗能源、不产生环境污染,以及花费少等优点,越来越多被人们选作代步工具。但是,在旅游观光中,若阖家外出,不论老少,一人骑一台自行车,这种景观却又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品德境界不相协调。因此,人们渴望一种保有自行车的不燃油,不产生环境污染的优点,又能体现出阖家融融一心,相互提携照应气氛的共乘自行车出现。以适应阖家外出旅游,逐一观景中那种时走时停,悠闲自得、敬老爱幼,体力互补,彼此体贴的特殊场合需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景点观光运输工具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不产生环境污染,可实现体力互补的,行驶安全,平稳,方便乘骑的四人共乘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体、前轮轴系、后轮轴系组成。其中车架体是备有车把立柱及车座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分各设置一个链轮组合,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和短链条链轮构成;前轮轴系由中间部备有摆动轴,两端部固定有转向组合的连杆,以及与其相接的轮轴组合构成。转向组合包括固接在连接杆端部的转向轴套,设置在转向轴套内的立轴、位于一个立轴上端部的万向连轴节、固定在立轴底部轴头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以及同步转向连接杆几部分;轮轴组合则由和轮轴组合支架板相连接的小轮轴及设置其上的车轮组成。后轮轴系则包括后轴,分别设置在后轴两端的车轮,以及其设置位置和车架体中链轮组合中相应传动链轮位置对应的两组飞轮。后轮轴系通过车架体框体的尾端部轮轴支座和车架体连接,前轮轴系的连接杆上的摆动轴和车架体框体前端部的前轮轴系定位套筒相配合,实现前轮轴系和车架体的连接。前轮轴系的转向组合中的立轴顶端万向连轴节,和车把轴相接,以实现转向动作传递过程。四人共乘自行车,由于设置两个链轮组合,而每一个链轮组合中又包括两个互不干扰的链轮,实现四个链轮可同时传递驱动力或只有一个或二至三个传动驱动力的互不干扰的任意驱动状态,完成整车行走的目的。而且,由于采取以前轮轴系的摆动轴和车架体连接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整车行驶过程中,无论是遇到石块或凹坑,都不会产生大的颠簸和震动,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能。附图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四人共乘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四人共乘自行车的主视图,图2是四人共乘自行车的左视图,图3是四人共乘自行车主视图中的K向视图,图4是四人共乘自行车的车架体构造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四人共乘自行车的车架体的俯视图,图6是四人共乘自行车的前轮轴系构造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四人共乘自行车的前轮轴系的俯视图,图8是图6所示四人共乘自行车的前轮轴系俯视图中的B-B剖视图,图9是四人共乘自行车的后轮轴系构造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1)、车架体(6)、前轮轴系(4)、后轮轴系(10)组成。车架体(6)是备有车把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17),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19)、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位各配置一个链轮组合(8),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13)和短链条链轮(16)构成。前轮轴系由中间部备有的摆动轴(26)、两端部固定有转向组合的连杆(27),以及与其相接的轮轴组合(21)构成。转向组合包括固接在连杆端部的转向轴套(3)、配置在转向轴套(3)内的转向轴(23)、位于转向轴(23)顶端的万向连轴节(5)、一端和转向轴底外伸端固接的轮轴组合支架板(22)、同步转向连接杆(25)等几部分。被轮轴组合支架板(22)相接的小轮轴和配置其上的车轮构成轮轴组合(21)。后轮轴系则包括后轴(34)、分别设置在后轴两端的车轮(31),以及和车架体中相应的长链条链轮或短链条链轮位置对应配置的两组飞轮(33)。同步转向连接杆(25)则包括分别固接在转向立轴(23)下轴头的两块连接板(28),以及两端与其相铰接的转向拉杆(29)。本实施例中,L形状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两板面间焊接有梯形加强筋板(24)。加强筋板(24)除具有增加轮轴组合支架板的强度,刚度以外,还具有限制轮轴组合回转角度,防止车体因转弯角度过大突然翻倒的作用。转向立轴(23)顶端的万向连轴节(5)和花键套相接,车把轴杆的底端为相啮合的花键轴。采取花键的连接方式,可有效地降低因凸凹路面而造成的车体颠簸,增加车体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制止车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过大的摆动,在摆动轴(26)根部设置截面为口型的限位套(32)。车架体的定位套筒(17)、则配置相应的前伸舌板(11)。限位套(32)和前伸舌板(11)配合动作,可在行驶过程中,当一个前轮跌入深坑时,限制前轮轴系产生过大的倾斜,达到三轮着地支撑,避免颠覆翻车事故发生的目的。(2)为车把轴杆,(7)为刹车装置,(9)车座,(12)链轮罩,(14)链轮轴孔,(15)踏板,(18)刹车连杆,(20)小轮轴,(30)轴承。权利要求1.一种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和前轮轴系及后轮轴系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体是备有车把立柱及车座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分各设置一个链轮组合,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和短链条链轮构成;前轮轴系由中间部备有摆动轴,两端部固定有转向组合的连杆,以及与其相接的轮轴组合构成;转向组合包括固接在连接杆端部的转向轴套、设置在转向轴套内的立轴、位于一个立轴上端部的万向连轴节、固定在立轴底部轴头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以及同步转向连接杆几部分;轮轴组合则由和轮轴组合支架板相连接的小轮轴及设置其上的车轮组成;后轮轴系则包括后轴,分别设置在后轴两端的车轮,以及其设置位置和车架体中链轮组合中相应传动链轮位置对应的两组飞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人共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L形状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两板面间焊接有梯形加强筋板(2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人共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转向立轴(23)顶端的万向连轴节(5)和花键套相接,车把轴杆的底端为相啮合的花键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人共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摆动轴(26)根部设置截面为口型的限位套(32);车架体的定位套筒(17)、则配置相应的前伸舌板(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人共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L形状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两板面间焊接有梯形加强筋板(24);转向立轴(23)顶端的万向连轴节(5)和花键套相接,车把轴杆的底端为相啮合的花键轴;在摆动轴(26)根部设置截面为口型的限位套(32);车架体的定位套筒(17)、则配置相应的前伸舌板(11)。全文摘要一种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和前轮轴系及后轮轴系构成,车架体是备有车把立柱及车座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分各设置一个链轮组合,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人共乘自行车,由车把、车架和前轮轴系及后轮轴系构成,其特征在于车架体是备有车把立柱及车座立柱的水平框体;该框体的前端部设置前轮轴系定位套筒、框体尾端部设置后轮轴系的轮轴支座,车架框体的两中间边框部分各设置一个链轮组合,每个链轮组合由分别布置在中间边框不同部位的长链条链轮和短链条链轮构成;前轮轴系由中间部备有摆动轴,两端部固定有转向组合的连杆,以及与其相接的轮轴组合构成;转向组合包括固接在连接杆端部的转向轴套、设置在转向轴套内的立轴、位于一个立轴上端部的万向连轴节、固定在立轴底部抽头的轮轴组合支架板以及同步转向连接杆几部分;轮轴组合则由和轮轴组合支架板相连接的小轮轴及设置其上的车轮组成;后轮轴系则包括后轴,分别设置在后轴两端的车轮,以及其设置位置和车架体中链轮组合中相应传动链轮位置对应的两组飞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平
申请(专利权)人:郑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