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照日格吐专利>正文

方宫格习字帖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2908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方宫格习字帖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方宫格习字帖,包括一张或一张以上方宫格习字页,每张所述方宫格习字页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方宫格,若干个所述方宫格随意排列,或者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排成若干行,每行包括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方宫格习字帖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绘制外正方形;(2)绘制梯形;(3)绘制菱形;(4)绘制米子骨架;(5)绘制中宫四点;(6)绘制下挫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1)便捷;(2)高效;(3)科学;(4)方宫格取势具有约3度左右的倾斜度,这具体相当于6度左右的倾斜度,方宫格的这种取势适宜印刷楷体和各种书体的书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习字帖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宫格习字帖及其制作方 法。
技术介绍
: 目前使用的写字格主要有十多种。有的侧重于楷书结构,如田字格、回字格和九宫 格等。有的侧重于楷书字形,如六边形练字格、八卦格和图形格等。这些写字格帮助人们书 法教学与练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总有缺憾之处。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缺 乏为楷书书写提供全方位参照点。现在使用的写字格给我们提供的参照点是有限的,有些 提供的参照点不一定符合楷书书写规律。二是字形与结构框架没有统一性。大家知道,汉 字不仅字形复杂而且结构也复杂。正因如此,现在使用的写字格各式各样,出现了字形与结 构框架不一致的现象。如九宫格结构为上中下与左中右框架,字形是四个面。米字格结构 为米字骨架,字形是四个面。而八卦格结构为中宫+"十"字线框架,字面是八个面。三是, 以往写字格不具备楷书字基本特征。现在使用的写字格都保留着传统的格式,如写字格字 形与结构框架都是上下与左右绝对对称的格式,缺乏楷书字形的右上取势和上下、左右相 对对称的基本特征。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书写速度减慢,字形定位困难,无法表现好楷书字 特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科学并且适宜各种书体书写,特别 是适合于楷体书写的方宫格习字帖。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方宫格习字帖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方宫格习字帖,包括一张或一张以上 方宫格习字页,每张所述方宫格习字页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方宫格,若干个所述方宫格 随意排列,或者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排成若干行,每行包括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每个所述方宫 格包括外正方形,所述外正方形内设置有一个梯形和一个菱形,所述梯形的四个顶点与所 述外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相对,所述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与所述外正方形的四条边相对;所 述梯形与所述菱形上下重叠,所述梯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处于所述菱形的四条边外侧,所述 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处于所述梯形的四条边外侧,所述梯形与所述菱形重叠区域内设有米 字骨架,所述米字骨架的横中线和竖中线上设有中宫四点,所述梯形的右上方设有下挫线。 具体的,所述米字骨架的"X"对角线为所述梯形的对角线截取在所述菱形内部 分;所述竖中线经过所述" X "对角线交点,且与所述外正方形的底边垂直,所述横中线经 过所述" X "对角线交点,且与所述梯形的顶边平行,所述横中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梯形的 左边和右边相交,所述竖中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梯形的顶边和底边相交。 具体的,所述米字骨架的横中线将所述梯形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上部分面 积小于所述下部分面积;所述米字骨架的竖中线将所述梯形分为左部分和右部分,所述左 部分面积小于所述右部分面积。 具体的,所述中宫四点分别为所述横中线左半段中点、所述横中线右半段中点、所 述竖中线上半段中点和所述竖中线下半段中点。 具体的,所述下挫线位于所述梯形内,且位于所述竖中线右侧,所述横中线上方的 短斜线。 具体的,所述梯形以所述外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为参照点,所述外正方形的 边长为120份,顶点A向下移动20份,再向右移动21份为所述梯形的顶点A 1;顶点B向下 移动18份,再向左移动22份后为所述梯形的顶点M页点C向上移动22份,再向右移动 19份后为所述梯形的顶点C 1;顶点D向上移动20份,再向左移动19份后为所述梯形的顶 点Di。所述梯形为视觉看上去像梯形,并不是几何定义的梯形。 具体的,所述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2、B2、C 2、D2,其中A2B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 方形AB边相交于AB边中点的右侧,且交点与AB边中点的距离为5份,B2A2的延长线与所 述外正方形AC边相交于AC边中点的下方,且交点与AC边中点的距离为6份; A2C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⑶边相交于⑶边中点的右侧,且交点与⑶边中点 的距离为7份,C 2A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AC边相交于AC边中点的上方,且交点与AC 边中点的距离为9份; C2D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BD边相交于BD边中点的上方,且交点与BD边中点 的距离为11份,D 2c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⑶边相交于⑶边中点的左侧,且交点与⑶ 边中点的距离为7份; B2D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BD边相交于BD边中点的下方,且交点与BD边中点 的距离为4份,D 2B2的延长线与所述外正方形AB边相交于AB边中点的左侧,且交点与AB 边中点的距离为9份。所述菱形为视觉看上去像菱形,并不是几何定义的菱形。 具体的,所述外正方形可以用所述外正方形的内切圆代替。 具体的,所述外正方形或所述外正方形的内切圆为粗实线,所述梯形为细实线,所 述菱形为点画线,所述"十"字线为细实线,所述"X"对角线为点画线,所述下挫线为点画 线。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方宫格习字帖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 下步骤:(1)绘制外正方形;(2)绘制梯形;(3)绘制菱形;(4)绘制米子骨架;(5)绘制中宫 四点;(6)绘制下挫线;其中, (1)绘制外正方形:在字帖纸上绘制一个或若干个边长为120份的外正方形; ⑵绘制梯形:以每个所述外正方形A、B、C、D四个顶点为参照点,将顶点A向下 移动20份,再向右移动21份绘制所述梯形的顶点A 1;将顶点B向下移动18份,再向左移动 22份绘制所述梯形的顶点B1;将顶点C向上移动22份,再向右移动19份绘制所述梯形的 顶点C 1;将顶点D向上移动20份,再向左移动19份绘制所述梯形的顶点D 1;将顶点A pBp CpDi按顺序依次连接形成梯形; (3)绘制菱形:将每个所述外正方形AB边中点向右移动5份,A C边中点向下移动 6份,将移动后两点连接成直线A2B2;将每个所述外正方形AB边中点向左移动9份,BD边中 点向下移动4份,将移动后两点连接成直线B 2D2;将每个所述外正方形A C边中点向上移动 9份,CD边中点向右移动7份,将移动后两点连接成直线A2C2;将每个所述外正方形BD边中 点向上移动11份,⑶边中点向左移动7份,将移动后两点连接成直线C2D2;每个所述外正 方形内的所述直线A2B2、所述直线B2D2、所述直线C 2D2、所述直线A2C2依次相交构成菱形; (4)绘制米子骨架:绘制所述梯形的对角线,所述梯形的对角线截取在所述菱形 内部分为所述米字骨架的" X "对角线;过所述梯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绘制所述外正方形侧 边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梯形的顶边和底边相交,所述外正方形侧边的平行线为所述米字骨 架的竖中线;过所述梯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绘制所述梯形顶边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梯形的左 右侧边相交,所述梯形顶边的平行线为所述米字骨架的横中线; (5)绘制中宫四点:取所述横中线上半截中点和下半截中点,再取所述竖中线上 半截中点和下半截中点,四个所述中点为中宫四点; (6)绘制下挫线:在所述梯形顶边下方绘制下挫线,所述下挫线的两端分别与所 述竖中线和所述梯形的右侧边相交。 外正方形是标示楷书字占有的方形面积与外形;由梯形与菱形组合的字形,形体 右上取势,上下与左右两边相对对称,其中,方宫格梯形标示楷书字基本形,方宫格菱形标 示楷书字辅助形。由梯形与菱形的叠加组合产生了多边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方宫格习字帖,包括一张或一张以上方宫格习字页,其特征在于,每张所述方宫格习字页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方宫格,若干个所述方宫格随意排列,或者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排成若干行,每行包括若干个所述方宫格;每个所述方宫格包括外正方形,所述外正方形内设置有一个梯形和一个菱形,所述梯形的四个顶点与所述外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相对,所述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与所述外正方形的四条边相对;所述梯形与所述菱形上下重叠,所述梯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处于所述菱形的四条边外侧,所述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处于所述梯形的四条边外侧,所述梯形与所述菱形重叠区域内设有米字骨架,所述米字骨架的横中线和竖中线上设有中宫四点,所述梯形的右上方设有下挫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灵灵吴照日格吐
申请(专利权)人:吴照日格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