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2849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导轨(2),导轨(2)为电梯运行的轨道,呈倒“T”形状,还包含钢卡(1),所述的钢卡(1)呈“凹”字状,卡合在所述的导轨(2)的凸起部分,对正驳接所述的导轨(2)。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方便快捷,能方便胶块与立柱的相对运动,实现运动平顺,无卡阻,进而实现安全超载与超载后的复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梯轿厢立柱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电梯轿厢立柱,尤其涉及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
技术介绍
按照电梯的通常设计制造标准,乘客电梯轿厢的超载通常位于轿厢,当轿厢的乘员超过设计允许时,电梯报警提示。通常,电梯超载时,轿厢的限位胶块与轿架立柱因电梯重量的原因发生了位移,触动超载开关,发生报警。但传统的限位胶块在和立柱进行匹配安装时,如图1所示,立柱I和顶板2之间通过卡胶3固连,由于卡胶3已经紧固不动,加上电梯偏载,限位胶块即卡胶与立柱摩擦力增大,造成无法超载或者超载后无法复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特提出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它不仅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还具有其它许多有益效果。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立柱1、顶板2,还包含卡胶3A、导向柱4、导靴5,所述的导向柱4固连在所述的立柱I上,所述的导靴5固连在所述的顶板2上,所述的导向柱4和所述的导靴5相适配,所述的卡胶3A嵌套在导向柱4上并和导靴5接触。由于卡胶3A嵌套在所述的导向柱4,上述的卡胶3A跟随导向柱4的运动而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立柱上设计了类似导轨的导向柱,轿顶上固定了类似导靴的配套滑槽,接触处十分平滑,没有很大摩擦力,超载时,方便胶块与立柱的相对运动,实现运动平顺,无卡阻,进而实现安全超载与超载后的复位。由于上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梯轿厢立柱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立柱1、顶板2,还包含卡胶3A、导向柱4、导靴5,所述的导向柱4固连在所述的立柱I上,所述的导靴5固连在所述的顶板2上,所述的导向柱4和所述的导靴5相适配,所述的卡胶3A嵌套在所述的导向柱4上并和所述的导靴5接触。本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技术中电梯导轨驳接处没有对正的顽疾,简单实用,技术效果良好。【主权项】1.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立柱(1)、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卡胶(3A)、导向柱(4)、导靴(5),所述的导向柱(4)固连在所述的立柱(I)上,所述的导靴(5)固连在所述的顶板(2)上,所述的导向柱(4)和所述的导靴(5)相适配,所述的卡胶(3A)嵌套在所述的导向柱(4)上并和所述的导靴(5)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胶(3A)跟随导向柱(4)的运动而运动。【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导轨(2),导轨(2)为电梯运行的轨道,呈倒“T”形状,还包含钢卡(1),所述的钢卡(1)呈“凹”字状,卡合在所述的导轨(2)的凸起部分,对正驳接所述的导轨(2)。本专利技术简单实用、方便快捷,能方便胶块与立柱的相对运动,实现运动平顺,无卡阻,进而实现安全超载与超载后的复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梯轿厢立柱中。【IPC分类】B66B11-02【公开号】CN104817004【申请号】CN201510232031【专利技术人】卢伟强, 何先明 【申请人】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5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轿厢立柱与限位胶块的系统结构布置,包含立柱(1)、顶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卡胶(3A)、导向柱(4)、导靴(5),所述的导向柱(4)固连在所述的立柱(1)上,所述的导靴(5)固连在所述的顶板(2)上,所述的导向柱(4)和所述的导靴(5)相适配,所述的卡胶(3A)嵌套在所述的导向柱(4)上并和所述的导靴(5)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伟强何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