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介昌专利>正文

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17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包括车架管、车座支承管及车座升降机构和升降控制机构组成,其特点是升降机构的车架管的孔内装有管壁上加工有插孔的车座支承管,该管的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下端直至车架管与其它车架管的联接处;固定螺母和支座焊接在联接体上,联接体装配在车架管上端并与车架管焊接为一体,联接体和车架管上加工有插孔;所说的升降控制机构的踏板连接连杆机构下端,连杆机构的上端轴连接可转动顶盘,顶盘的一端与支座轴连接,顶盘的另一端与插销机构连接;插销机构与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在联接体上,插销机构的移动插销插装在联接体和车架管以及车座支承管的插孔内,锁定或放开车座支承管。本升降机构具有升降快捷、稳定,实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属于传统交通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车座一般为固定结构,不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升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218125Y说明书公开的“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器”,它包括插接套管、车座安装管、及其内腔的叉杆弹簧机构,插接套管安装固定在自行车梁架后斜管中,车座安装在车座安装上。通过主控叉杆、弹簧及定位担铁与大凸快、小凸块、碰撞凸块及斜托体的联合作用,控制车座安装管的升降运动。还有专利申请号为92114955.7说明书提供的“自行车车座随时升降装置”,也是涉及自行车车座升降
但是,上述两种可升降车座均存在车座升降机构结构复杂,工作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结构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捷升降的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包括车架管、车座支承管及车座升降装置,该车座升降装置由升降机构及其升降控制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机构的车架管的孔内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管壁上加工有插孔的车座支承管,车座支承管的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下端直至车架管与其它车架管的联接处;固定螺母和支座焊接在联接体上,联接体装配在车架管上端并与车架管焊接为一体,联接体和车架管上加工有插孔;所说的升降控制机构的踏板连接连杆机构下端,连杆机构的上端轴连接可转动顶盘,顶盘的一端与支座轴连接,顶盘的另一端与插销机构连接;插销机构与固定螺母连接固定在联接体上,插销机构的移动插销插装在联接体和车架管以及车座支承管的插孔内,锁定车座支承管。上述连杆机构的滑杆装配在滑套内,滑套与滑杆之间装有弹簧,联接杆两端的接头分别与滑杆和顶盘轴连接。上述插销机构的弹簧座与固定螺母固定连接,装配在支架上的插销与弹簧座之间装有弹簧,支架通过轴装有滚轮,滚轮与顶盘面接触连接。本插销机构可以利用顶盘的偏心带动插销沿弹簧座前后移动,锁定或放开车座支承管。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弹簧较长,有较大的压缩和伸展量,以保证安装在车座支承管的颈部W处的车座(未示图号)有足够的升降尺度。固定螺母和支座都焊接在联接体上,联接体与车架管焊接,用螺栓穿过联接体的H孔仍旧可联接自行车的后车架管和货架子(无图示)。如需将安装在W处的车座升降,只需用脚将踏板踩下,弹簧被压缩,滑杆通过小轴、接头、联接杆、接头、小轴即拉动顶盘绕支座上的小轴转动,则滚轮绕小轴转动并上移,通过支架拉动插销上移(此时弹簧被压缩),当插销的前端从车座支承管的孔中拉出时,车座支承管便可在车架管中自由移动,如欲车座升高,则只要此时人体脱离车座,在弹簧的作用下,车座便自动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将踏板上的脚松开,插销便在弹簧的合力作用下插入车座支承管的定位孔中。反之,若想车座下降,则只要将脚踩下踏板,插销从车座支承管的孔中被拉出后,人体再压在车座上,弹簧就会被人体之重力压缩,车座即下降。导向套焊接在联接体上,导向杆的上部焊接在挡盘上,挡盘焊接在车座支承管上,导向杆随着车座支承管同步移动。由于导向套焊接在联接体上,联接体又焊接在车架管上,所以,车座支承管只能沿着车架管的轴线上下运动,而不能转动,这就保证了车座支承管上升或下降后插销都能顺利地插入其定位孔中。限位挡圈限定了车座上升的最高位置。自行车自动升降装置除采用上述机构外,还可以采用现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升降椅的空气-弹簧复合作用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具有升降快捷、稳定,结构简单、实用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挡盘、2.弹簧、3.联接体、4.车架管、5.车座支承管、6.导向杆、7.限位挡圈、8.踏板、9.滑套、10.弹簧、11.滑杆、12.小轴、13.接头、14.联接杆、15.接头、16.小轴、17.小轴、18.支座、19.小轴、20.滚轮、21.顶盘、22.弹簧、23.插销、24.弹簧座、25.固定螺母、26.导向套、27.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包括车架管4、车座支承管5及车座升降装置,该车座升降装置由升降机构及其升降控制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机构的车架管4的孔内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管壁上加工有插孔的车座支承管5,车座支承管5的孔内设置有弹簧2,弹簧2的下端直至车架管4与其它车架管的联接处;固定螺母25和支座18焊接在联接体3上,联接体3装配在车架管4上端并与车架管4焊接为一体,联接体3和车架管4上加工有插孔;所说的升降控制机构的踏板8连接连杆机构下端,连杆机构的上端轴连接可转动顶盘21,顶盘21的一端与支座18轴16连接,顶盘21的另一端与插销机构连接;插销机构与固定螺母25连接固定在联接体3上,插销机构的移动插销23插装在联接体3和车架管4以及车座支承管5的插孔内,锁定车座支承管5。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的滑杆11装配在滑套9内,滑套9与滑杆11之间装有弹簧10,联接杆14两端的接头13、15分别与滑杆11和顶盘21轴连接。插销机构的弹簧座24与固定螺母25固定连接,装配在支架27上的插销23与弹簧座24之间装有弹簧22,支架27通过轴19装有滚轮20,滚轮20与顶盘21面接触连接。本实施例见图1所示,车座自动升降机构由挡盘1、弹簧2、联接体3、车架管4、5.车座支承管、6.导向杆、7.限位挡圈、8.踏板、9.滑套、10.弹簧、11.滑杆、12.小轴、13.接头、14.联接杆、15.接头、16.小轴、17.小轴、18.支座、19.小轴、20.滚轮、21.顶盘、22.弹簧、23.插销、24.弹簧座、25.固定螺母、导向套26、支架27组成,并按图示结构组装而成。在车架管4的孔内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车座支承管5,在车座支承管5的孔内设置有弹簧2,弹簧2的下端直至车架管4与其它车架管的联接处。弹簧2较长,有较大的压缩和伸展量,以保证安装在车座支承管5的颈部W处的车座(未示图号)有足够的升降尺度。固定螺母25和支座18都焊接在联接体3上,联接体3与车架管4焊接,同螺栓穿过联接体3的H孔仍旧可联接自行车的后车架管和货架子(无图示)。如需将安装在W处的车座升降,只需用脚将踏板8踩下,弹簧10被压缩,滑杆11通过小轴12、接头13、联接杆14、接头15、小轴17即拉动顶盘21绕支座18上的小轴16转动,则滚轮20绕小轴19转动并上移,通过支架27拉动插销23上移(此时弹簧22被压缩),当插销23的前端从车座支承管5的孔中拉出时,车座支承管5便可在车架管4中自由移动,如欲车座升高,则只要此时人体脱离车座,在弹簧2的作用下,车座便自动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将踏板8上的脚松开,插销23便在弹簧10和弹簧22的合力作用下插入车座支承管5的定位孔中。反之,若想车座下降,则只要将脚踩下踏板8,插销23从车座支承管5的孔中被拉出后,人体再压在车座上,弹簧2就会被人体之重力压缩,车座即下降。导向套26焊接在联接体3上,导向杆6的上部焊接在挡盘1上,挡盘1焊接在车座支承管5上,所以,导向杆6随着车座支承管5同步移动。由于导向套26焊接在联接体3上,联接体又焊接在车架管4上,所以,车座支承管5只能沿着车架管4的轴线上下运动,而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车座自动升降机构,包括车架管[4]、车座支承管[5]及车座升降装置,该车座升降装置由升降机构及其升降控制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升降机构的车架管[4]的孔内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管壁上加工有插孔的车座支承管[5],车座支承管[5]的孔内设置有弹簧[2],弹簧[2]的下端直至车架管[4]与其它车架管的联接处;固定螺母[25]和支座[18]焊接在联接体[3]上,联接体[3]装配在车架管[4]上端并与车架管[4]焊接为一体,联接体[3]和车架管[4]上加工有插孔;所说的升降控制机构的踏板[8]连接连杆机构下端,连杆机构的上端轴连接可转动顶盘[21],顶盘[21]的一端与支座[18]轴[16]连接,顶盘[21]的另一端与插销机构连接;插销机构与固定螺母[25]连接固定在联接体[3]上,插销机构的移动插销[23]插装在联接体[3]和车架管[4]以及车座支承管[5]的插孔内,锁定车座支承管[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介昌
申请(专利权)人:林介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