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的短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07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的短焦镜头,包括一个镜框,在镜框内自近物侧至远物侧方向依次设置非球面镜片、第一光学物镜、第二光学物镜、第三光学物镜、胶合物镜、第四光学物镜、第五光学物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像效果好、低畸变率、高像差、高色差以及高透光率等特点。外壳采用高品质铝合金制成,具有耐高温、不宜变形、美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1的超短焦镜头。
技术介绍
投影机以其能够投射大尺寸画面而深受青睐,近几年来用户都想通过投影机来组建更大的显示屏幕,使其能够达到200寸300寸甚至500寸以上,来获取更好的视觉冲击,但是投射画面的大小受制于场合空间的大小以及投影的距离,投影的特性是安装距离越远,投射画面越大,反之安装距离越近,投射画面越小。目前要在有限的空间能实现超大画面只能通过多台投影机拼接融合而成,但是这样的解决方案,使其成本造价直线飙升,让用户苦不堪言。短焦镜头设计成为这一瓶颈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并没有相关机构或工厂来做相关产品,而国外的类似短焦光学镜头价格高高在上,让国人望而却步。如何能在有限的距离空间内实现超大的画面成了现在迫在眉睫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1短焦镜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1短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镜框,在所述的镜框内自近物侧至远物侧方向依次设置非球面镜片、第一光学物镜、第二光学物镜、第三光学物镜、胶合物镜、第四光学物镜、第五光学物镜;非球面镜片中心与第一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88mm、第一光学物镜中心与第二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9.12mm、第二光学物镜与第三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2mm、所述的三光学物镜中心与胶合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胶合物镜中心与第四光学物镜的距离为1.98mm、所述的第四光学物镜与第五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0.72mm。所述的非球面镜片中心厚度值为3.273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34.481mm,弧高是19.738_,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57.589_,弧高是12.84_,材质是PMMA。所述的第一光学物镜,为对称的双凹透镜,整体相对于短焦镜头的水平中心线对称;中心厚度值为3.82mm,两端厚度为11mm,球面的高度为35mm,远球面的半径为242.5mm,近物侧的半径为28.5208mm,材质为LAL58。所述的第二光学物镜为对称的双凸透镜,中心厚度值为4.62mm,高度为19mm,两端部的厚度值为1.88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8.625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45.627mm,材质为 H-K51。所述的第三光学物镜为弯月凹透镜,中心厚度为4.1mm,高度为29mm,两端厚度为3.63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66.537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10.482mm,材质为H-K9o所述的胶合物镜为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17.72mm,位于远物侧的高度为29mm,位于近物侧的厚度为37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40.062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86.565mm,其包括四个胶合在一起的透镜,其材质依次为K9、ZF52、LAK7、ZF13。所述的第四光学物镜为对称的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5.99mm,两端的厚度为3mm,高度为37_,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145_,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95.969_,材质为ZF51。所述的第五光学物镜为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9.257mm,两端的厚度为1.72mm,高度为37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的半径为97.083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8.944mm,材质为:ZK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具有成像效果好、无色差、低畸变率以及高透光率等特点。外壳采用高品质铝合金制成,具有耐高温、不宜变形、美观等特点。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加工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的结构图;图中:1非球面镜片、2第一光学物镜、3镜框、4第二光学物镜、5第三光学物镜、6胶合物镜、7第四光学物镜、8第五光学物镜,9卡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1短焦镜头,包括一个镜框3,在所述的镜框3内自近物侧至远物侧方向依次设置非球面镜片1、第一光学物镜2、第二光学物镜4、第三光学物镜5、胶合物镜6、第四光学物镜7、第五光学物镜8,所述的非球面镜片1、第一光学物镜2直接卡装在镜框内,所述的第二光学物镜4、第三光学物镜5、胶合物镜6、第四光学物镜7、第五光学物镜8均安装在同一个卡圈9内,所述的卡圈9安装在镜框内;非球面镜片I中心与第一光学物镜2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88mm、第一光学物镜2中心与第二光学物镜4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9.12mm、第二光学物镜4与第三光学物镜5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2mm、所述的三光学物镜5中心与胶合物镜6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胶合物镜6中心与第四光学物镜7的距离为1.98mm、所述的第四光学物镜7与第五光学物镜8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72mm ;所述的非球面镜片中心厚度值为3.273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34.481mm,弧高是19.738_,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57.589_,弧高是12.84_,材质是PMMA。第一光学物镜,为对称的双凹透镜,整体相对于短焦镜头的水平中心线对称;中心厚度值为3.82mm,两端厚度为11mm,球面的高度为35mm,远球面的半径为242.5mm,近物侧的半径为28.5208mm,材质为LAL58。第二光学物镜4为对称的双凸透镜,中心厚度值为4.62mm,高度为19mm,两端部的厚度值为1.88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8.625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45.627mm,材质为 H-K51。第三光学物镜5为弯月凹透镜,中心厚度为4.1mm,高度为29mm,两端厚度为3.63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66.537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10.482mm,材质为H-K9o胶合物镜6为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17.72mm,位于远物侧的高度为29mm,位于近物侧的厚度为37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40.062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86.565,其包括四个胶合在一起的透镜,其材质依次为K9、ZF52、LAK7、ZF13。第四光学物镜7为对称的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5.99_,两端的厚度为3_,高度为37_,位于近物侧的球面半径为145,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95.969,材质为ZF51。第五光学物镜8为双凸透镜,中心厚度为9.257mm,两端的厚度为1.72mm,高度为37mm,位于近物侧的球面的半径为97.083mm,位于远物侧的球面半径为28.944mm,材质为:ZK8。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主权项】1.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的短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镜框,在所述的镜框内自近物侧至远物侧方向依次设置非球面镜片、第一光学物镜、第二光学物镜、第三光学物镜、胶合物镜、第四光学物镜、第五光学物镜; 非球面镜片中心与第一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数字DLP投影显示的投射比为0.7的短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镜框,在所述的镜框内自近物侧至远物侧方向依次设置非球面镜片、第一光学物镜、第二光学物镜、第三光学物镜、胶合物镜、第四光学物镜、第五光学物镜;非球面镜片中心与第一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23.88mm、第一光学物镜中心与第二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9.12mm、第二光学物镜与第三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2mm、所述的三光学物镜中心与胶合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胶合物镜中心与第四光学物镜的距离为1.98mm、所述的第四光学物镜与第五光学物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72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强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华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