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输出铜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5883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输出铜排结构,包括:垂直铜排组件、叠层铜排组件;垂直铜排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叠层铜排组件包括至少两层铜排导体,相邻的两层铜排导体之间设置绝缘板;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上。通过设置垂直铜排组件、叠层铜排组件,且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上,实现了多种铜排的组合连接,以满足电流输出要求,具有载流量大、散热好、损耗少及扩展性好的优点,且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流输出铜排结构的部件紧凑,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在多种机箱内安装搭接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流标准源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流标准源的电流输出铜排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气设备中,通常采用电缆输送电流,电缆的种类和用途多而广,但是在大电流应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大电流应用领域,若采用传统电缆连接,会存在以下缺点:1、工艺复杂、安装费时。由于电缆承受的电流大小与截面积的大小相关,当电流达到数百安甚至上千安时,电缆的截面积将非常大,在电气设备内部进行短距离传输时,对装配工艺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会占据大量的空间,影响设备内部的布局;2、散热慢。在通过大电流时,电缆迅速发热,由于电缆的圆柱状结构及表面有一层绝缘材料,散热效果比较差。3、损耗大。目前在该领域逐渐采用铜排进行替代。相比电缆,采用铜排具有载流量大、散热好、损耗少、易加工成型和安装方便等优点。但目前国内厂家在电器工程中使用的铜排结构,通常类型单一,扩展性不好,且同一设备内使用的铜排厚度不一致,增加了加工和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输出铜排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铜排类型单一、扩展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流输出铜排结构,包括:垂直铜排组件、叠层铜排组件;垂直铜排组件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叠层铜排组件包括至少两层铜排导体,相邻的两层铜排导体之间设置绝缘板;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上。进一步地,每层铜排导体包括多个叠置的铜排单元;多个叠置的铜排单元经贯通的安装孔及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搭接铜排组件包括一层铜排单元或者叠层的多层铜排单元。进一步地,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与搭接铜排组件之间设有匹配的安装孔,并经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多个垂直铜排组件共用一组搭接铜排组件电连接至同一层铜排导体上。进一步地,电流输出铜排结构还包括用于容纳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的机柜,垂直铜排组件与机柜内的电流输出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机柜的底端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进一步地,电流输出铜排结构还包括用于容纳叠层铜排组件的架盘,架盘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架盘的底端设有便于移动的滚轮。进一步地,垂直铜排组件、叠层铜排组件及搭接铜排组件中各铜排单元的厚度一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流输出铜排结构,通过设置垂直铜排组件、叠层铜排组件,且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上,实现了多种铜排的组合连接,以满足电流输出要求,具有载流量大、散热好、损耗少及扩展性好的优点,且技术电流输出铜排结构的部件紧凑,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在多种机箱内安装搭接的需求。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电流输出铜排结构的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垂直铜排组件和搭接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垂直铜排组件;11、L形铜排单元;20、叠层铜排组件;21、铜排导体;22、绝缘板;30、搭接铜排组件;40、机柜;50、架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照图1及图2,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输出铜排结构,包括:垂直铜排组件10、叠层铜排组件20 ;其中,垂直铜排组件10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11 ;叠层铜排组件20包括至少两层铜排导体21,相邻的两层铜排导体21之间设置绝缘板22 ;—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10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30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20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21上。本实施例电流输出铜排结构,通过设置垂直铜排组件10、叠层铜排组件20,且一个或者多个垂直铜排组件10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30电连接至叠层铜排组件20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铜排导体上,实现了多种铜排的组合连接,以满足电流输出要求,具有载流量大、散热好、损耗少及扩展性好的优点,且技术电流输出铜排结构的部件紧凑,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在多种机箱内安装搭接的需求。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垂直铜排组件10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11,每个L形铜排单元11均包括垂直排本体及与垂直排本体垂直连接的折边,以形成L形构造,且多个L形铜排单元11的折边均朝向同一方向。本实施例中,采用垂直铜排组件10,使得铜排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能够满足在机箱内搭接的需求。可选地,为了满足大电流的输出要求,搭接铜排组件30包括叠置的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铜排单元。本实施例中,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11与搭接铜排组件30之间设有匹配的安装孔,并经紧固件连接。参照图2,通过贯通安装孔的螺栓,并经螺母紧固L形铜排单元11与搭接铜排组件30。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增加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11和/或搭接铜排组件30内的铜排单元的数量,以根据实际传输的电流要求来调整,从而使得本实施例铜排结构的扩展性好。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每层铜排导体21包括多个叠置的铜排单元;多个叠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输出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铜排组件(10)、叠层铜排组件(20);所述垂直铜排组件(10)包括多个依次叠置的L形铜排单元(11);所述叠层铜排组件(20)包括至少两层铜排导体(21),相邻的两层所述铜排导体(21)之间设置绝缘板(22);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垂直铜排组件(10)分别经搭接铜排组件(30)电连接至所述叠层铜排组件(20)的同一层或者不同层所述铜排导体(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小京王林李蜀伟肖鹏周新华邹凤莲姚兴茂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