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235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喉罩和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从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插入所述喉罩导管中,且通过推动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所述气管导管能够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中;以及,设于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上的密封锁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联合通气装置可轻松实现气管导管与喉罩间不同通气方式的切换,在不同体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手术中使用内置的气管导管通气模式提高辅助呼吸通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病人全麻苏醒期转换为喉罩通气模式减少气管导管通气方式时产生的气道高敏反应如呛咳发生的几率,该装置可通过替代使用药物的方式减少苏醒期呛咳导致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辅助呼吸通气是在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时对手术病人进行辅助呼吸以保持病人全麻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必要手段,气管导管和喉罩等装置是辅助呼吸通气的常用辅助呼吸装置。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气管导管和喉罩等辅助呼吸装置,多为独立采用,但在手术过程中却经常需要切换不同的通气方式来实现不同的效果,由于功能设计的不同,其相互间的更换十分不便,并且在转换呼吸模式的时候往往容易造成由于麻醉早期拔管,使气道产生高敏反应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可轻松实现气管导管与喉罩间不同通气方式的切换,减少切换通气方式时产生的气道高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提高辅助呼吸通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喉罩和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从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插入所述喉罩导管中,且通过推动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所述气管导管能够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中;设于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上的密封锁紧装置,所述密封锁紧装置用于保持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通气管道的气密性,并且用于锁紧所述气管导管,避免了喉罩通气方式与气管导管通气方式转换过程中出现漏气,同时密封锁紧装置能固定气管导管在喉罩导管中的位置,提高了通气方式转换后的通气有效性,解决手术中因病人不同体位或体位变动时的喉罩位移问题。所述密封锁紧装置具有两种实施方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锁紧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锁紧装置包括:套设在气管导管的后端与喉罩导管的远端之间的可伸缩套,且气管导管的后端与喉罩导管的远端通过该可伸缩套连接并密封;以及设置在所述可伸缩套上的按压紧固装置,用于锁紧所述气管导管。按压紧固装置通过按压和掰开实现对所述气管导管的固定和释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锁紧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锁紧装置为螺旋式密封锁紧装置。具体地,所述螺旋式密封锁紧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气管导管外的螺盖,其与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螺旋连接,该螺盖中设有按压件;套设于所述气管导管外的软体;以及,形成于所述喉罩导管远端的用于容纳所述软体的容置空间。顺时针旋转紧固螺盖时,螺盖中的按压件会下行挤压软体,使其密封所述喉罩导管和气管导管之间的空隙,保证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通气管道的气密性。并且,顺时针旋转紧固螺盖时,螺盖中的按压件会下行挤压软体使其向中心变形,与气管导管管壁接触产生摩擦,从而实现压迫紧固,逆时针旋转紧固螺盖时,按压件上行,软体则恢复原形,软体向外回缩,不与气管导管管壁接触,使得气管导管可以滑动。优选地,所述软体呈上窄下宽的椎状。进一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设在气管导管的后端与喉罩导管的远端之间的可伸缩套,所述可伸缩套一端与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盖连接。优选地,在以上两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伸缩套是透明可伸缩波纹管。由于所述气管导管全部被所述喉罩导管和所述可伸缩套包裹,在通气方式转换的过程中,所述气管导管不会暴露于外界,避免受到环境污染,使整个通气方式转换过程更加安全有效。进一步,所述喉罩导管内壁设有从其近端至其远端延伸的凸纹。该可有效减少喉罩导管内壁与气管导管外壁的接触面积,防止两壁之间的粘结,同时减少气管导管在喉罩导管中滑动的摩擦力,保证通气方式转换过程的顺畅。进一步,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向其前端延伸形成弧线,并且所述气管导管是沿着该弧线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中。进一步,所述气管导管是带有刻度的气管导管,所述喉罩导管上在接近其远端的部位设置有可读取所述气管导管上的刻度的透明观察窗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气管导管与喉罩导管联合通气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可转换式内置式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可轻松实现气管导管与喉罩间不同通气方式的切换,在不同体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手术中使用内置的气管导管通气模式提高辅助呼吸通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病人全麻苏醒期转换为喉罩通气模式减少气管导管通气方式时产生的气道高敏反应如呛咳发生的几率,该装置可通过替代使用药物的方式减少苏醒期呛咳导致的并发症。2、通过直接推动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在喉罩导管中移动所述气管导管,可轻松实现气管导管与喉罩导管间不同通气方式的切换,操作上十分方便;3、由于设置了所述密封锁紧装置,保证了所述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通气管道的气密性,避免了通气方式转换过程中出现漏气,同时密封锁紧装置能固定气管导管在喉罩导管中的位置,提高了通气方式转换后的通气有效性,解决手术中因病人不同体位或体位变动时的喉罩位移问题;4、由于所述气管导管全部被所述喉罩导管和所述可伸缩套包裹,在通气方式转换的过程中,所述气管导管不会暴露于外界,避免受到环境污染,使整个通气方式转换过程更加安全有效;5、由于所述喉罩导管内壁设置了从近端至远端延伸的凸纹,从而可有效减少喉罩导管内壁与气管导管外壁的接触面积,防止两壁之间的粘结,同时减少气管导管在喉罩导管中滑动的摩擦力,保证通气方式转换过程的顺畅。6、由于在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设置了透明观察窗口,故可以实时监测通气方式转换过程中气管导管的位置,配合锁紧装置可有效控制气管导管在喉罩导管中的相对位置;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在气管导管推出后的结构不意图;图4为图2中的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密封锁紧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的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加装伸缩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在气管导管推出后的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喉罩导管1、气管导管2、可伸缩套3和按压紧固装置4。其中,可伸缩套3和按压紧固装置4组成密封锁紧装置。喉罩导管I具有近端Ia和远端lb,气管导管2具有前端2a和后端2b,气管导管2的前端2a经所述喉罩导管I的远端Ib插入至所述喉罩导管I中,通过推动气管导管2的后端2b,气管导管2可沿后端2b至前端2a延伸形成的弧线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I中。喉罩导管I内壁设有从其近端Ia至远端Ib延伸的凸纹。并且所述气管导管2的外壁与喉罩导管I内壁上的凸纹接触,从而可有效减少所述喉罩导管I内壁与气管导管2外壁的接触面积,防止两壁之间的粘结,同时减少气管导管2在喉罩导管I中滑动的摩擦力,保证在喉罩导管I通气方式与气管导管2通气方式之间转换过程的顺畅。喉罩导管I上在接近其远端Ib的部位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11。气管导管2的后端2b与喉罩导管I的远端Ib通过可伸缩套3连接并密封,从而可以将所述气管导管2完全被所述的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喉罩和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从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插入所述喉罩导管中,且通过推动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所述气管导管能够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中;以及,设于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上的密封锁紧装置,所述密封锁紧装置用于保持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通气管道的气密性,并且用于锁紧所述气管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金仿向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肖金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