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占武专利>正文

自行车自振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49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自振铃,属于音响铃类。由基座板、导向孔座、铃锤、压簧、铃碗所组成。其技术结构特征在于导向孔座固紧在基座板上,压簧和铃锤安装于导向孔座的孔内;在基座板和导向孔座之间安装有轴、控制柄和拉簧,其特点是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导致车铃发出铃声,不需要用手不停地扳动车铃手柄,省力、省事。并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音响铃类。现有的自行车铃都是用手不停地扳动才发出铃声,扳动时间较长时会感到累,甚而手指发酸。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振铃。本技术是利用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而设计的一种自行车自振铃。说明书附图为自行车自振铃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自行车自振铃的结构作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是由铃碗、铃锤、压簧、导向孔座、挡片和控制柄所组成,并且导向孔座2用螺钉9固定在基座板1上,压簧4和铃锤3装在导向孔座2的孔内,并使铃锤3处于垂直水平面,其重量压缩压簧4使其变形,铃锤3正好沉入孔内而不与铃碗7靠近;控制柄6与其旋轴轴8均处在基座板1和导向孔座2之间,手柄卡在基座板1的缺口内作转动,拉簧5的一端套在基座板1的凸枝上,另一端套在控制柄6的凸枝上,并处于导向孔座2和控制柄之间。当手柄处于B位置时,拉簧5将其拉紧定位,与控制柄一体而折弯且垂直于基座板1的两个挡片C和D把铃锤3关在导向孔内,使之不能撞击铃碗7,则无铃声;把手柄拨到A位置,拉簧5又将其拉紧定位,此时两个挡片C和D离开导向孔,骑车时由于路面不甚平而产生振动,其振动力传给自振铃,使铃锤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便压缩压簧向下运动而撞击铃碗7,使之发出铃声;撞击后受到铃碗的反作用力,同时受到压簧的反弹力,使铃锤返回而向上运动撞击铃碗7,使铃碗又发出铃声。由于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连续不断地振动,则铃锤连续不断地撞击铃碗而连续不断地发出铃声。因此,根据需要拨动控制柄6的手柄至A或B,则可达到对铃声取舍的目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力、省事打铃时不需要用手不停地扳动车铃手柄,并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实施例基座板1、控制柄6、铃碗7和铃碗安装支架10以及车铃与自行车的安装连结构机构,分别用1~2.5mm厚的钢板分别经模具冲裁、引伸和弯曲加工而成;导向孔座2用塑料经模具成型制造;铃锤3用钢元车制;压簧4和拉簧5用Ⅲa组钢丝绕制;然后将它们组装连结。权利要求1.一种由基座板、导向孔座、铃锤、压簧和铃碗组成的自行车自振铃,其特征在于导向孔座2固紧在基座板1上,压簧4和铃锤3先后安装于导向孔座的孔内;在基座板1和导向孔座之间安装有轴8、控制柄6和拉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振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柄6可在基座板1的缺口所限的范围内绕轴8转动,并由拉簧5拉紧定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自振铃,属于音响铃类。由基座板、导向孔座、铃锤、压簧、铃碗所组成。其技术结构特征在于导向孔座固紧在基座板上,压簧和铃锤安装于导向孔座的孔内;在基座板和导向孔座之间安装有轴、控制柄和拉簧,其特点是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导致车铃发出铃声,不需要用手不停地扳动车铃手柄,省力、省事。并且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文档编号B62J3/00GK2140867SQ9223780公开日1993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占武 申请人:刘占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基座板、导向孔座、铃锤、压簧和铃碗组成的自行车自振铃,其特征在于:导向孔座2固紧在基座板1上,压簧4和铃锤3先后安装于导向孔座的孔内;在基座板1和导向孔座之间安装有轴8、控制柄6和拉簧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武
申请(专利权)人:刘占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