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111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包括绞船、上辊和下辊;所述绞船主体呈宽度小的扁长方体框,底面向前后延伸形成支撑底环;所述绞船前方在中间靠上位置设有U形架;所述绞船侧面设有4根横撑,整体形成5个矩形空间;所述上辊通过一对上辊架架设在从上至下第一个所述矩形空间内;所述上辊架从第一个矩形空间一直延伸到第四个矩形空间,下端设有外螺纹;第三个矩形空间底部设有调节螺母,转动调节螺母可以使得上辊架上下移动;所述下辊通过一对下辊架架设在最下方的所述矩形空间内;所述上辊、下辊可分别在所述上辊架和下辊架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工地毯编织架结构巧妙,方便实用,稳定性高,平衡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手工地毯生产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
技术介绍
手工地毯具有一般机织地毯不可比拟的工艺方面与艺术方面的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素有“软黄金”之称,图案内容丰富,立体感强,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为了更方便的编织出更高质量的地毯,人们专利技术并改进了各种各样的手工地毯编织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包括绞船、上辊和下辊;所述绞船主体呈宽度小的扁长方体框,为描述方便,根据常识将编织工人面对的操作面定义为绞船的前面,操作工人所在方向为前,相对面为后面,相邻面为侧面;绞船底面向前后延伸形成支撑底环;所述绞船前方在中间靠上位置设有U形架,U形架可以用来挂编织地毯需要的毛线;所述绞船侧面设有4根增加绞船强度和稳定性的横撑,整体形成5个矩形空间;所述上辊通过一对上辊架架设在从上至下第一个所述矩形空间内;所述上辊架从第一个矩形空间一直延伸到第四个矩形空间,下端设有外螺纹;上数第三个矩形空间底部即第三根横撑上设有调节螺母,第三根横撑对调节螺母的支持力支撑起整个上辊架,因此转动调节螺母时,调节螺母并不上下移动,而是上辊架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上辊的上下移动;上数第一根横撑限制了上辊的下限位置,第二根横撑限制上辊架在竖直方向,不致压迫绞船外框而造成上下移动困难;所述下辊通过一对下辊架架设在最下方的所述矩形空间内;所述上辊、下辊可分别在所述上辊架和下辊架上转动,在地毯编织时,当编织位置高度不适合时,可以转动上辊和下辊,将编织位置转到合适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绞船后方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向后分别设有横架;所述横架顶端和所述支撑底环在绞船后方的两个顶点上分别设有拉环,共4个;在4个所述拉环上交叉设有两根拉杆。拉杆对编织架有一定的平衡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拉杆包括从两端向中间依次设置的拉钩、调节套、拉圈以及两个拉圈之间的主杆;所述拉钩一端为钩,钩在拉环上,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圈一端为圆环,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钩和所述拉圈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套两端均为内螺纹,分别与所述拉钩和所述拉圈的螺纹杆配合;所述主杆两端为钩,分别钩在拉圈上。拉钩和拉圈螺纹方向相反,转动调节套时,两端同时张紧或同时放松,因此可以调节拉杆长度,进而调节绞船后面张力,对整个手工地毯编织架有很好的平衡作用。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手工地毯编织架结构巧妙,方便实用,稳定性高,平衡性好;编织架能更好的满足手工编织地毯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有助于编织工人编织出优质手工地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手工地毯编织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工地毯编织架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拉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绞船;2、上辊;3、下辊;4、支撑底环;5、U形架;6、横撑;7、矩形空间;8、上辊架;9、调节螺母;10、下辊架;11、横架;12、拉环;13、拉杆;131、拉钩;132、调节套;133、拉圈;134、主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手工地越编织架,包括绞船1、上棍2和下辊3 ;所述绞船I主体呈宽度小的扁长方体框,为描述方便,根据常识将编织工人面对的操作面定义为绞船I的前面,操作工人所在方向为前,相对面为后面,相邻面为侧面;绞船底面向前后延伸形成支撑底环4 ;所述绞船I前方在中间靠上位置设有U形架5,开口连接在绞船I上,U形架5可以用来挂编织地毯需要的毛线;所述绞船I侧面设有4根增加绞船I强度和稳定性的横撑6,整体形成5个矩形空间7 ;所述上辊2通过一对上辊架8架设在从上至下第一个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架8从第一个矩形空间7 —直延伸到第四个矩形空间7,下端设有外螺纹;上数第三个矩形空间7底部即第三根横撑6上设有调节螺母9,第三根横撑6对调节螺母的支持力支撑起整个上辊架8,因此转动调节螺母9时,调节螺母9并不上下移动,而是上辊架8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上辊2的上下移动;上数第一根横撑6限制了上辊2的下限位置,第二根横撑6限制上辊架8在竖直方向,不致压迫绞船I外框而造成上下移动困难;所述下辊3通过一对下辊架10架设在最下方的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2、下辊3可分别在所述上辊架8和下辊架10上转动,在地毯编织时,当编织位置高度不适合时,可以转动上辊和下辊,将编织位置转到合适高度。所述绞船I后方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向后分别设有横架11 ;所述横架11顶端和所述支撑底环4在绞船I后方的两个顶点上分别设有拉环12,共4个;在4个所述拉环12上交叉设有两根拉杆13。所述拉杆13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从两端向中间依次设置的拉钩131、调节套132、拉圈133以及两个拉圈133之间的主杆134 ;所述拉钩131 —端为钩,钩在拉环上,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圈133一端为圆环,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钩131和所述拉圈13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套132两端均为内螺纹,分别与所述拉钩131和所述拉圈133的螺纹杆配合;所述主杆134两端为钩,分别钩在拉圈133上。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绞船(1)、上辊(2)和下辊(3);所述绞船(I)主体呈宽度小的扁长方体框,底面向前后延伸形成支撑底环(4);所述绞船(I)前方在中间靠上位置设有U形架(5);所述绞船(I)侧面设有4根横撑¢),整体形成5个矩形空间(7);所述上辊(2)通过一对上辊架(8)架设在从上至下第一个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架(8)从第一个矩形空间(7) —直延伸到第四个矩形空间(7),下端设有外螺纹;第三个矩形空间底部设有调节螺母(9),转动调节螺母(9)可以使得上辊架(8)上下移动;所述下辊(3)通过一对下辊架(10)架设在最下方的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2)、下辊(3)可分别在所述上辊架(8)和下辊架(10)上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船(I)后方两侧靠近顶端位置向后分别设有横架(11);所述横架(11)顶端和所述支撑底环(4)在绞船(I)后方的两个顶点上分别设有拉环(12);在4个所述拉环(12)上交叉设有两根拉杆(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3)包括从两端向中间依次设置的拉钩(131)、调节套(132)、拉圈(133)以及两个拉圈(133)之间的主杆(134);所述拉钩(131) —端为钩,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圈(133) —端为圆环,另一端为螺纹杆;所述拉钩(131)和所述拉圈(133)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调节套(132)两端均为内螺纹,分别与所述拉钩(131)和所述拉圈(133)的螺纹杆配合;所述主杆(134)两端为钩,分别钩在拉圈(133)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地毯编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绞船(1)、上辊(2)和下辊(3);所述绞船(1)主体呈宽度小的扁长方体框,底面向前后延伸形成支撑底环(4);所述绞船(1)前方在中间靠上位置设有U形架(5);所述绞船(1)侧面设有4根横撑(6),整体形成5个矩形空间(7);所述上辊(2)通过一对上辊架(8)架设在从上至下第一个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架(8)从第一个矩形空间(7)一直延伸到第四个矩形空间(7),下端设有外螺纹;第三个矩形空间底部设有调节螺母(9),转动调节螺母(9)可以使得上辊架(8)上下移动;所述下辊(3)通过一对下辊架(10)架设在最下方的所述矩形空间(7)内;所述上辊(2)、下辊(3)可分别在所述上辊架(8)和下辊架(10)上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运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藏原地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