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鱼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0362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8:33
一种带鱼钓机,包括支架,以及固定于支架上横向延伸的主轴,罩壳的前侧设有同平面的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驱动轮,罩壳的后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轴穿过罩壳连接至驱动轮进而驱动驱动轮转动,容置空间内还设有传动部件,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的转动通过所述传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转动,所述罩壳的前侧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以及驱动轮之间并且与该三个轮都相切的第一调节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轮相切的第二调节轮。该带鱼钓机不但能够将鱼绳有序排放,而且能够防止鱼绳产生卡滞或者缠绕,而且能够调节多个导向轮之间的位置,使得鱼绳在收放的过程中具有弹性调节的能力,能够顺利地收放鱼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鱼钓机
技术介绍
目前远洋捕捞渔业中,对于带鱼的捕捞,有钓机作业和人工手钓两种方法。人工手钓费时费力,只能在较浅的海域里钓捕。钓机作业是一种具有自动放线、钓捕、收线和获鱼功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钓机作业可模仿人工手钓,可在更深的海域内钓捕,可以在一条船上安装多个钓机,进行集中控制。因此钓机作业相对于人工手钓,优势相当明显。而钓机作业时,收放鱼线的深度变化范围大,需要将鱼线整齐排列,防止鱼线相互缠绕,因此钓机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到对于鱼线的整理和排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鱼线有序排列并且能有序收放线的带鱼钓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鱼钓机,包括支架,以及固定于支架上横向延伸的主轴,其特征在于:一上下设置的罩壳与所述主轴相固定,所述罩壳包括位于前侧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后侧形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所述罩壳的前侧设有同平面的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驱动轮,所述罩壳的后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穿过所述罩壳连接至驱动轮进而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传动部件,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的转动通过所述传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转动,所述罩壳的前侧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以及驱动轮之间并且与该三个轮都相切的第一调节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轮相切的第二调节轮。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轮固定套于所述主轴上并且可随所述主轴转动,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的下方,所述第二转动轮位于所述驱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轮位于所述第一调节轮的一侧上方。为了便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所述主轴从后向前依次固定所述第一主齿轮、第二主齿轮以及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主齿轮和第二主齿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轴上固定有一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以及所述第二主齿轮外侧套有第一传动带。为了同步驱动第二转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主齿轮相啮合与其同平面位于其下方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向后同轴连接一与其平行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侧,一第三传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平面的下方,并且固定套于辅助轴的外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以及第三传动齿轮的外侧套有第二传动带,所述辅助轴向前穿过所述罩壳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动轮。为了保护第二、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外侧套有保护罩壳,所述保护罩壳与所述罩壳相固定。为了调节所述调节轮的位置,所述罩壳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并且一端延伸至罩壳的边缘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调节轮、第二调节轮的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内并且能分别沿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运动。为了便于调节调节轮的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插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调节轮的轴,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插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调节轮的轴,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运动即可改变所述第一调节轮和第二调节轮与其各自相邻的轮之间的间隙。为了能够使调节轮在收放线的过程中能够弹性运动,防止鱼线在绕置过程中卡滞,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侧端连接至第一驱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至罩壳,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罩壳,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侧端连接至第二驱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连接至罩壳,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罩壳。为了保护保护罩壳内的部件,所述保护罩壳的上端与罩壳连接,下端固定连接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三弹簧连接至罩壳。为了便于导线以及收放鱼绳,所述罩壳的一端侧固定有一三向导向装置,所述三向导线装置包括一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的外侧端固定,并且相互平行间隔上下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轴,以及与所述连接杆同样固定连接,并且轴向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连接杆均垂直的第二转动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带鱼钓机不但能够将鱼绳有序排放,而且能够防止鱼绳产生卡滞或者缠绕,而且能够调节多个导向轮之间的位置,使得鱼绳在收放的过程中具有弹性调节的能力,能够顺利地收放鱼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后视图(除去后侧的保护罩壳和罩壳)。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罩壳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罩壳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鱼钓机的透视图。图7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带鱼钓机,如图1-6所示,包括一支架1,以及固定于支架I上横向延伸的主轴2,所述主轴2上从后向前依次固定第一主齿轮211、第二主齿轮212,以及第一转动轮31,所述第一主齿轮211、第二主齿轮212和第一转动轮31均可随着所述主轴2转动,所述第一转动轮31的后侧,所述第一主齿轮211和第二主齿轮212的外侧套有罩壳10,该罩壳10上下设置并且与主轴2相互固定,并且所述主轴2穿过所述罩壳10。所述罩壳10如图4、5所示,其前侧具有一平面101,该平面101的后侧形成封闭的容置空间102。所述第一转动轮31位于所述平面101的前侧。所述容置空间102内容置所述第一主齿轮211和第二主齿轮212。该第一主齿轮211相对于第二主齿轮212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轮31,并且所述第一主齿轮2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齿轮212的直径。所述第一主齿轮211相嗤合一直径较小的第一传动齿轮22,并且该第一传动齿轮22位于第一主齿轮211同平面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也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2内,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向后同轴连接一与其平行的第二传动齿轮23,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2的外侧,即该罩壳10上设有供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2和第二传动齿轮23之间的轴伸出的第一孔103。该第二传动齿轮23与第一传动齿轮22同轴转动,并且该第二传动齿轮23外侧套有第二传动带42,该第二传动带42的另一端套在一第三传动齿轮24上,该第三传动齿轮24与第二传动齿轮23同平面并且位于第二传动齿轮23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3固定套于一辅助轴5上,该辅助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轮32,该第二转动轮43与所述第一转动轮31同平面并且位于第一转动轮31的斜下方。所述罩壳10上设有供所述辅助轴5穿过的第二孔104。所述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3与第三传动齿轮24的外侧套有一位于罩壳10后侧的保护罩壳20,该保护罩壳20与该罩壳10相互固定。并且所述罩壳10的平面101的前侧,所述第一转动轮31的下方设有驱动轮33,所述驱动轮33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轮32的一侧,该驱动轮33固定连接至驱动电机34的轴341,该驱动电机34的轴341穿过该罩壳10上的第三孔105,该驱动电机34位于所述罩壳10的后侧外,并且该驱动电机34与该罩壳10相互固定。该轴341上还固定连接有一驱动齿轮25,所述驱动齿轮25也位于罩壳10的容置空间102内,并且该驱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鱼钓机,包括支架(1),以及固定于支架(1)上横向延伸的主轴(2),其特征在于:一上下设置的罩壳(10)与所述主轴(2)相固定,所述罩壳(10)包括位于前侧的平面(101),所述平面(101)的后侧形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102),所述罩壳(10)的前侧设有同平面的第一转动轮(31)、第二转动轮(32)和驱动轮(33),所述罩壳(10)的后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34)的轴(341)穿过所述罩壳(10)连接至驱动轮(33)进而驱动所述驱动轮(33)转动,所述容置空间(102)内还设有传动部件,所述驱动电机(34)的轴(341)的转动通过所述传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31)和第二转动轮(32)转动,所述罩壳(10)的前侧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轮(31)、第二转动轮(32)以及驱动轮(33)之间并且与该三个轮都相切的第一调节轮(61),与所述第一转动轮(31)相切的第二调节轮(6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贺波余家涛张国锐支交平顾其波韩熙俊
申请(专利权)人: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