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9842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和料口盖,进料口与料口盖之间为螺纹连接,进料口边缘设置第一凹槽,料口盖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气体通入装置包括竖直插入罐体内部的通气管道和设置于罐体内部的出气管道,通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相连通,出气管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孔。本投料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气液反应中通入的气体分布均匀,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的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设备,一般用于将物料投入后加热搅拌等方式在内部进行化学反应,来生产所需的化工产品。反应釜设有至少一个投料口,投料口上设有投料盖。气液反应时分别从投料口注入液体,从通气管道注入气体进行反应,生产时需要封闭投料口进行生产。现有技术中为了密封投料口,会在投料口外延套设一个第一密封圈。当用投料盖盖上投料口后,第一密封圈会塞住空隙,防止反应釜内部的物质泄漏。该密封方式在常温或者低温生产时效果较好,如果反应釜温度升高,第一密封圈就会变软膨胀,不能紧紧套在投料口外延,而是脱离投料口,使投料口和投料盖之间出现间隙,密封效果很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情况反应釜会升温,这种密封方式难以满足密封的要求。另一方面气液反应的原理是气体与液体进行充分接触,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气液发生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气体用管道直接送入反应釜并将出气口保持在液面以下,同时开动搅拌桨将送入的气体搅拌均匀,与液体发生反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便于操作,但缺点是送气管道出气口单一,虽然有搅拌桨搅拌,也无法保证气体在反应釜中分布均匀,因而反应釜中的气体局部浓度过高,导致副反应的增加,目标化合物的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气液反应中通入的气体分布均匀,提高目标化合物的产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所述罐体下方设置三个支架,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和料口盖,所述进料口与料口盖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进料口边缘设置第一凹槽,所述料口盖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气体通入装置包括竖直插入罐体内部的通气管道和设置于罐体内部的出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孔。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内螺纹,所述料口盖中间位置设置外螺纹,所述内、夕卜螺纹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出气管道为环形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组成的空间体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体积大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深度均小于第一密封圈厚度,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深度之和大于第一密封圈厚度。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道与罐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进一步保证反应釜内部的封闭性。优选的,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方连接减速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第一密封圈放置在第一凹槽内,当反应釜温度升高,第一密封圈受热软化膨胀,不会脱离第一凹槽,相反会在第一凹槽内部膨胀,更加紧密的填满间隙,其密封效果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在气液反应时,气体可以通过环形出气管道上的出气孔均匀分布在反应釜中,使气液反应均匀、温和,达到降低副反应,提高目标化合物得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进料口与料口盖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通气管圈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支架,3-投料口,31-第一凹槽,32-内螺纹,4_料口盖,41-第二凹槽,42-外螺纹,5-通气管道,6-出气管道,61-出气孔,7-第二密封圈,8-搅拌轴,9-减速电机,10-第一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1,罐下方设置三个支架2。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分别设置于罐体I的上端。罐体I内部设置搅拌轴8,搅拌轴8上方连接减速电机9。参见图1、2,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 3和料口盖4,进料口 3与料口盖4之间为螺纹连接。进料口 3上设置内螺纹32,料口盖4中间位置设置外螺纹42,内、外螺纹相匹配。进料口 3边缘设置第一凹槽31,料口盖4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31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1,第一凹槽31内设置第一密封圈10。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41相对组成的空间体积大于或等于第一密封圈10的体积大小。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41深度均小于第一密封圈10厚度,且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41深度之和大于第一密封圈10厚度。将第一密封圈10放置在第一凹槽31内,当反应釜温度升高,第一密封圈10受热软化膨胀,不会脱离第一凹槽31,相反会在第一凹槽31内部膨胀,更加紧密的填满间隙,其密封效果随着温度升高而提高,不会出现泄漏的问题。参见图1、3,气体通入装置包括竖直插入罐体I内部的通气管,5和设置于罐体I内部的出气管道6,出气管道6为环形管道。通气管道5和出气管道6相连通,出气管道6上均匀设置出气孔61。通气管道5与罐体I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7,进一步保证反应釜内部的封闭性。在气液反应时,气体可以通过环形出气管道6上的出气孔61均匀分布在反应釜中,使气液反应均匀、温和,达到降低副反应,提高目标化合物得率的效果。以上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未经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所述罐体下方设置三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和料口盖,所述进料口与料口盖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进料口边缘设置第一凹槽,所述料口盖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气体通入装置包括竖直插入罐体内部的通气管道和设置于罐体内部的出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上设置内螺纹,所述料口盖中间位置设置外螺纹,所述内、外螺纹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为环形管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组成的空间体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体积大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釜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与罐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方连接减速电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和料口盖,进料口与料口盖之间为螺纹连接,进料口边缘设置第一凹槽,料口盖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投料装置,包括立式罐体,所述罐体下方设置三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液进料装置和气体通入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固液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和料口盖,所述进料口与料口盖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进料口边缘设置第一凹槽,所述料口盖边缘设置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气体通入装置包括竖直插入罐体内部的通气管道和设置于罐体内部的出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出气管道上均匀设置出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彦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仁爱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