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1096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包括至少两套并列安装的升膜式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水泵和工业蒸汽接入管系,所述升膜式蒸发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密封对接的储水段、蒸发段和分离段;通过对分离段和蒸发段压力的控制,使所有蒸发段蒸发列管内的液位保持一致,而且液位位于蒸发列管中下部,在加热过程中,原料水在蒸发列管内壁上形成较小气泡,较小气泡汇聚成大气泡后向上浮动,气泡将其上方的原料水向上推动,原料水在蒸发列管内壁上形成水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水膜面积更大,蒸发效率更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升膜蒸发,提高蒸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蒸馏水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自主或引进的多效蒸馏水机蒸发方式均为降膜式。降膜蒸发是料液以液膜的形式流经加热表面进行的一种表面蒸发,和普通的蒸发不同,降膜蒸发过程中,没有料液的剧烈沸腾。在降膜蒸发传热过程中,热流密度沿液膜厚度方向保持不变,热量从加热面经过液膜直到自由表面才以潜热的形式释放出来,蒸发一般只在液膜表面发生,是管内气液两相的强制对流传热。由于降膜式蒸馏水机采用了上部布水,原料水形成部分沿列管降膜流下,部分列管形成水柱流下,而部分列管缺水,导致各列管原料水分配不均,致使其蒸发效率相对较低,即使采用多级布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布水不均的问题,这是因为多效蒸馏水机蒸发器的水量是随一效蒸汽量而变化的,也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它的进水量波动和布水不均,在布水不均的情况下,也就出现了有的换热管中水量过大,水在管道中不是降膜状态,而水过水管,不能有效工作,有的换热管水量过少或无水处于半工作或不工作状态,这些都导致了降膜式多效蒸馏水机的工作效率低。为了提高蒸馏水生产效率,国内有个别企业也开始将升膜式蒸发技术引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2)、换热器(3)、水泵、工业蒸汽接入管系和至少两套并列安装的升膜式蒸发器(1),所述升膜式蒸发器(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密封对接的储水段(1‑1)、蒸发段(1‑3)和分离段(1‑6),所述蒸发段(1‑3)上端与分离段(1‑6)下端对接、且蒸发段(1‑3)内腔与分离段(1‑6)内腔相互独立,蒸发段(1‑3)下端与储水段(1‑1)上端对接、且蒸发段(1‑3)内腔与储水段(1‑1)内腔相互独立,蒸发段(1‑3)内腔设置的蒸发列管(1‑2)上端与分离段(1‑6)内腔连通,蒸发列管(1‑2)下端与储水段(1‑1)内腔连通,所述工业蒸汽接入管系输出端与第一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膜多效式蒸馏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2)、换热器(3)、水泵、工业蒸汽接入管系和至少两套并列安装的升膜式蒸发器(1),所述升膜式蒸发器(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密封对接的储水段(1-1)、蒸发段(1-3)和分离段(1-6),所述蒸发段(1-3)上端与分离段(1-6)下端对接、且蒸发段(1-3)内腔与分离段(1-6)内腔相互独立,蒸发段(1-3)下端与储水段(1-1)上端对接、且蒸发段(1-3)内腔与储水段(1-1)内腔相互独立,蒸发段(1-3)内腔设置的蒸发列管(1-2)上端与分离段(1-6)内腔连通,蒸发列管(1-2)下端与储水段(1-1)内腔连通,所述工业蒸汽接入管系输出端与第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的蒸发段(1-3)上部的蒸汽入口对接,所述水泵输出端与冷凝器(2)的原料水入口对接,所述冷凝器(2)的原料水出口与换热器(3)的原料水入口对接,换热器(3)原料水出口与第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储水段(1-1)入水口对接,第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的储水段出水口与第二套升膜式蒸发器(1)储水段入水口对接,所述换热器(3)的加热介质入口与第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蒸发段(1-3)内腔连通,第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的纯蒸汽出口(1-4)与第二套升膜式蒸发器(1)的蒸汽入口连通,最后一套升膜式蒸发器(1)的纯蒸汽出口(1-4)与冷凝器(2)的蒸汽入口连接,进入冷凝器(2)的纯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山尹爱琴韩俊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中然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