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鱼细菌性肠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8909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鱼细菌性肠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由葛根、黄柏、黄连、白头翁、秦皮、白芨、丹皮制备而成。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口服液,其制备步骤是:(1)将中药粉碎至60-80目,按配方量称取,三维混合得中药粉;(2)将混合后的中药粉及300-600份水分别投入到提取罐中,浸泡5-20小时;(3)加热至40-100℃提取10-15小时;(4)过滤收集药液;(5)所剩药渣继续加入300-600份水,40-100℃提取10-15小时;(6)过滤除去药渣,合并两次提取液,30-70℃减压浓缩至原体积10%-20%;(7)灌装成瓶,每瓶250ml,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药口服液可有效治疗鱼细菌性肠炎,治愈率90%以上。本组方具有清热止痢、凉血止血、升阳止泻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
技术介绍
鱼细菌性肠炎病是专指肠道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各养殖地区均有发生。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5°C,60°C以上死亡,pH值在6?12时均能生长。草鱼、青鱼最易发病,鲤、鳙也有发病。流行时间为4月?10月,水温在18°C时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C?30°C。当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就可导致疾病暴发。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肝门常红肿外突,有黄色黏液从肛门处流出。剖开鱼腹,早期可见肠壁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端有少量食物,肠内有较多黄色或黄红色黏液。疾病后期,可见全肠充血发炎,肠壁呈红色或紫红色,后肠段比较明显,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充塞于肠管中。临床诊断多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肠段比较明显,肛门红肿、外突,肠腔内有很多淡黄色黏液。从肝、肾或血中可以检出产气单胞杆菌。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绿色养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因此开发针对鱼细菌性肠炎的中药产品,已经成为兽药发展领域的迫切要求。【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鱼细菌性肠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葛根20‑40份、黄柏20‑40份、黄连20‑40份、白头翁20‑40份、秦皮20‑40份、白芨20‑40份、丹皮20‑4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琳曲荟芬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