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排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6293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排水机构,包括止水板,止水板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钢桶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U型储水槽开口处与止水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顶部穿过止水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上,散热泵底部安装有液压轴,液压轴顶部延伸在散热泵内,且液压轴顶部与散热泵内的散热机构连接。本降排水机构能够避免土体液化后导致排水管排水过慢现象,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保证整个基坑处于无水施工状态,对防水施工及其他工序能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让降排水工作变得方便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排水设施,特别涉及一种降排水机构
技术介绍
城市中的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工程,俗称生命线工程,是维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地下综合管廊是将两种以上的市政管线放置于同一人工空间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一旦发生破坏后,除了破坏隐蔽和修复困难外,所带来的直接合间接损失也远大于一般的地面结构。而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方进行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建造这一人工空间的工程,地下涌水量较大,施工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止水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良好的降排水机构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土体液化后导致排水管排水过慢现象,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保证整个基坑处于无水施工状态的降排水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降排水机构,包括止水板,止水板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钢桶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U型储水槽开口处与止水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安装有水泵,水泵固定在U型储水槽内底面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还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顶部穿过止水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上,水泵通过一连接管与排水通道相通连接,散热泵底部安装有液压轴,液压轴顶部延伸在散热泵内,且液压轴顶部与散热泵内的散热机构连接。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桶直径为五百值一千毫米,其壁厚为三至五毫米。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桶沿高度方向每两百毫米焊接一止水环。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桶与U型储水槽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百毫米。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液压轴与散热泵之间连接有液压垫片。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专利技术所述散热泵内置散热叶轮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降排水机构能够避免土体液化后导致排水管排水过慢现象,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保证整个基坑处于无水施工状态,对防水施工及其他工序能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让降排水工作变得方便有效。【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止水板;2.钢桶;3.U型储水槽;4.水泵;5.排水通道;6.散热泵-J.液压轴。【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降排水机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止水板1,止水板I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2,钢桶2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I上,止水板I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2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3,U型储水槽3开口处与止水板I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I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3内安装有水泵4,水泵4固定在U型储水槽3内底面上,止水板I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3内还设有排水通道5,排水通道5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5顶部穿过止水板I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6上,水泵4通过一连接管与排水通道5相通连接,散热泵6底部安装有液压轴7,液压轴7顶部延伸在散热泵6内,且液压轴7顶部与散热泵6内的散热机构连接,液压轴7底部可旋转连接在U型储水槽3内底面上,所述钢桶2直径为五百值一千毫米,其壁厚为三至五毫米,所述钢桶2沿高度方向每两百毫米焊接一止水环,所述钢桶2与U型储水槽3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百毫米,所述液压轴7与散热泵6之间连接有液压垫片,所述散热泵6内置散热叶轮片。本专利技术的降排水机构能够避免土体液化后导致排水管排水过慢现象,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保证整个基坑处于无水施工状态,对防水施工及其他工序能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让降排水工作变得方便有效。所述钢桶2直径为五百值一千毫米,其壁厚为三至五毫米,这样的设计使其使用效果更佳,又不会太占地方;所述钢桶2沿高度方向每两百毫米焊接一止水环,提高了止水性能;所述钢桶2与U型储水槽3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百毫米,符合设计理念,能更好的进行使用;所述液压轴7与散热泵6之间连接有液压垫片,液压垫片的设计使得液压轴7与散热泵6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更强;所述散热泵6内置散热叶轮片,散热效果更佳。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降排水机构,包括止水板,其特征在于:止水板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钢桶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U型储水槽开口处与止水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顶部穿过止水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上,散热泵底部安装有液压轴,液压轴顶部延伸在散热泵内,且液压轴顶部与散热泵内的散热机构连接,液压轴底部可旋转连接在U型储水槽内底面上,所述钢桶直径为五百值一千毫米,其壁厚为三至五毫米,所述钢桶沿高度方向每两百毫米焊接一止水环,所述钢桶与U型储水槽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百毫米,所述液压轴与散热泵之间连接有液压垫片,所述散热泵内置散热叶轮片。【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排水机构,包括止水板,止水板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钢桶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U型储水槽开口处与止水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顶部穿过止水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上,散热泵底部安装有液压轴,液压轴顶部延伸在散热泵内,且液压轴顶部与散热泵内的散热机构连接。本降排水机构能够避免土体液化后导致排水管排水过慢现象,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保证整个基坑处于无水施工状态,对防水施工及其他工序能达到更好的施工效果,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让降排水工作变得方便有效。【IPC分类】E02D19-10【公开号】CN104805856【申请号】CN201510145593【专利技术人】文国栋 【申请人】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排水机构,包括止水板,其特征在于:止水板靠近两端部处竖向设有钢桶,钢桶桶口嵌入设置在止水板上,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两钢桶之间安装有U型储水槽,U型储水槽开口处与止水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止水板下表面且位于U型储水槽内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至少为两个,排水通道顶部穿过止水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散热泵上,散热泵底部安装有液压轴,液压轴顶部延伸在散热泵内,且液压轴顶部与散热泵内的散热机构连接,液压轴底部可旋转连接在U型储水槽内底面上,所述钢桶直径为五百值一千毫米,其壁厚为三至五毫米,所述钢桶沿高度方向每两百毫米焊接一止水环,所述钢桶与U型储水槽两侧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百毫米,所述液压轴与散热泵之间连接有液压垫片,所述散热泵内置散热叶轮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