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8402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8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步骤为,污水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内去除漂浮物,处理后从集水池底部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悬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泵入物化反应池;污水进入物化反应池后,上层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接触氧化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进入沉淀池的同时向池内加入絮凝剂;沉淀池沉淀后上层污水入消毒池,消毒池中通入二氧化氯并通过混匀器混匀,进行消毒处理以后,最后通过脱氯作用后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来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我国明确提出污水处理厂逐步要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要求,该标准与许多用户的再生水标准接近。水质工程师在改造并升级原二级污水处理水或新建污水再生水厂时,也就习惯于先进行污水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度净化,分别考虑其处理工艺与流程,然后简单组合起来,达到再生水水质或一级A标准。在设计之初并没有从原污水到再生水净化进行全流程考虑。因此,在各单元构筑物中污染物的去除种类和负荷都难免出现不合理、不经济甚至错误之处,这就使得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存在工艺流程长、单元搭配不合理、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污水中磷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利用化学法或生物法,先将污水中的磷富集到污泥中,再进行泥水分离,从而实现污水中的磷的去除。由于生物法除磷具有无需投加化学药剂和污泥肥分较高等优点,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研宄价值和应用前景。城市污水中氮素的去除途径,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先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变为气态物质如nh3、N2,再通过气液分离来实现污水中的氮的去除,另外,还有部分氮素随剩余污泥而排出,并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相对于化学脱氮,生物脱氮具有不需投加化学药剂等优点,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生物除磷需要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下才能完成除磷,而生物脱氮则需要在缺氧、好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因此,要达到同时除磷脱氮目的,就必须创造微生物需要的好氧、缺氧、厌氧三种生理环境,这样就构成了既除磷又脱氮的A2/O(anaerobic-anoxic_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目前,该工艺已经在世界各地许多污水处理厂中得以应用,但是,长期运行结果表明,除磷效果较好时,脱氮效果往往较差;而脱氮效果较好时,除磷效果却不理想,一般无法同时达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该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杂物及有害物质,使出水排放达到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步骤包括:污水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内去除漂浮物,处理后从集水池底部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悬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泵入物化反应池;污水进入物化反应池后,上层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接触氧化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进入沉淀池的同时向池内加入絮凝剂;沉淀池沉淀后上层污水入消毒池,消毒池中通入二氧化氯并通过混匀器混匀,进行消毒处理以后,最后通过脱氯作用后排放;沉淀池中的进行泥水分离以后,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再沉淀以后,上清返回水解酸化池再次循环处理;污泥经脱水、干化以后进行填埋处理。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池内设有网筛。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氧化池中不断通入空气,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组合生物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自养菌的消化作用将NH3、NH4+氧化为NO 3+o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和脱色混凝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水池去除漂浮物后,通过格栅池过滤掉污水中混合的悬浮物,物化反应池内絮凝剂与大分子物质进一步结合后沉淀,通过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处理后,经过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污水再经过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处理可基本杀死细菌和病毒蛋白质;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水进行彻底处理,处理后的水到国家综合一级标准,在处理过程中,将污泥和污水进行分开处理,避免在传统方式中出现污泥堵塞设备等问题,影响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设备处理效率高,建造方便、成本低廉,且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稳定、对环境友好,广泛应用于我国乡镇农村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处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处理水质:处理的污水水质为:水温=20?25°C,COD = 200?500mg/L,BOD5 =100 ?250mg/L,SS ( 200mg/L,NH4+-N = 35 ?75mg/L,NOf-N < 0.25mg/L,Ν03__Ν < 1.5mg/L,TP = 3.5?8.0mg/L,pH = 7.0?8.5,污水中混有塑料袋和纸质。如图1所示,一种,步骤包括:污水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内去除漂浮物,处理后从集水池底部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悬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泵入物化反应池;污水进入物化反应池后,上层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接触氧化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进入沉淀池的同时向池内加入絮凝剂;沉淀池沉淀后上层污水入消毒池,消毒池中通入二氧化氯并通过混匀器混匀,进行消毒处理以后,最后通过脱氯作用后排放;沉淀池中的进行泥水分离以后,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再沉淀以后,上清返回水解酸化池再次循环处理;污泥经脱水、干化以后进行填埋处理。其中,集水池内设有网筛。其中,接触氧化池中不断通入空气,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组合生物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自养菌的消化作用将NH3、NH4+氧化为NO 3+o其中,混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和脱色混凝剂。对上述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出水水质为:水温=12?25°C;COD < 50mg/L,去除率90%以上;BOD5< 10mg/L,去除率95%以上;SS < 10mg/L,去除率95 %以上;NH4+-N < 5mg/L,去除率 95% 以上;TN ( 15mg/L,去除率 90% 以上;TP ( 0.5mg/L,去除率90%以上;pH = 7.0?8.5,污水中混有塑料袋和纸质完全清除。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污水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内去除漂浮物,处理后从集水池底部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悬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泵入物化反应池;污水进入物化反应池后,上层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接触氧化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进入沉淀池的同时向池内加入絮凝剂;沉淀池沉淀后上层污水入消毒池,消毒池中通入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污水进入集水池,在集水池内去除漂浮物,处理后从集水池底部进入格栅池,经格栅去除悬浮物后,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泵入物化反应池;污水进入物化反应池后,上层污水通过提升泵送至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后进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的吸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接触氧化池反应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在进入沉淀池的同时向池内加入絮凝剂;沉淀池沉淀后上层污水入消毒池,消毒池中通入二氧化氯并通过混匀器混匀,进行消毒处理以后,最后通过脱氯作用后排放;沉淀池中的进行泥水分离以后,污泥通过污泥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再沉淀以后,上清返回水解酸化池再次循环处理;污泥经脱水、干化以后进行填埋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文清孙靖函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方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