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舒英专利>正文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682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动脉腔和动脉接管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和静脉接管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套合有引导管,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中,引导管上套合有留置环一和留置环二,留置环二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留置环二固定有连接片,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有定位片,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穿过固定片和定位片之间的空隙。该导管结构简单,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
技术介绍
血透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充分透析及长期透析的必备条件。目前可以长期用于血液透析的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瘘及经皮下隧道带cuff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简称CUff导管)。虽然CUff导管不是通路的首选,但对各种原因导致造瘘失败、瘘未成熟、伴随疾病多(尤其心衰等)、血管资源耗竭、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患者等,CUff导管仍是不可替代的通路选择。在美国,超过37万维持性血透治疗的患者中,大于80%患者的初始通路就是cuff导管。来自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血透通路中导管总的使用率占29%,但在透析开始前半年,导管使用率高达69%,在透析第一年末,仍有41%的患者使用导管透析。在我国的血透通路中,导管比例占26.9%,即有约7.6万患者使用导管进行透析。因此确保cuff导管的长期安全使用,就是维护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命线。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影响导管功能及寿命的主要原因,不仅常导致拔管及患者通路丧失,而且还与感染导致的发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出口部位感染及导管细菌定殖三种类型。常用的预防CRI发生的方法包括:医护人员在导管插管操作过程及导管使用过程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对导管出口处进行定期的消毒护理及感染监测等。虽然采用以上方法预防CRI发生,但据报道,在维持性透析人群中CRI的发生率仍波动在4次/1000导管日~8.5次/1000导管日不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其他有效且安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法。目前认为,病原菌从隧道口移行并定殖,再加上患者抵抗力下降,是导致感染的根本原因。一些对感染高危的血透患者,如介入引导下置管者,老年且并发症多者,并糖尿病、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抵抗力低下者,发生感染几率高,且一旦发生危害严重,故临床上预防该类患者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该导管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中,且引导管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和留置环二,留置环二与引导管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的连接处,留置环二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且抗生素涂层沿着留置环二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连接片沿着留置环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设置在留置环一和连接片之间,连接片与留置环二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固定片上设置有定位片,定位片的两端均与固定片固定,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穿过固定片和定位片之间的空隙,且动脉接管和静脉接管同时与固定片和定位片接触,连接片和固定片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将呈喇叭状结构的留置环二设置在切口处,通过皮肤的收缩功能将抗生素涂层卡紧并贴合,实现密封,杜绝细菌进入,防止病人产生感染。所述动脉接管远离动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远离静脉腔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一端设置在对应的动脉接管或静脉接管内部。所述动脉接管的外壁和静脉接管的外壁上均套合有固定夹,且固定夹设置在固定片和密封塞之间。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两组定位通孔,定位片设置在两组定位通孔之间。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导管结构简单,通过对结构的改进,能够埋于隧道口皮下,起到持续封堵导管与隧道口间缝隙以防止病原菌经缝隙移行并持续杀菌作用,预防感染疗效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 一引导管;2—抗生素涂层;3 —固定扣;4一定位片;5 —固定片;6—动脉接管;7 —固定夹;8—定位通孔;9一连接片;10 —留置环二 ;11 一留置环一 ;12—密封塞;13—静脉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6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1,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I中,且引导管I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 11和留置环二 10,留置环二 10与引导管I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13的连接处,留置环二 10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 11,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 10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2,且抗生素涂层2沿着留置环二 10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 10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9,连接片9沿着留置环二 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2设置在留置环一 11和连接片9之间,连接片9与留置环二 10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 10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5,固定片5上设置有定位片4,定位片4的两端均与固定片5固定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能够预防血透患者相关性感染的改良式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接管部和管腔部构成,管腔部包括动脉腔和静脉腔,接管部包括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且动脉腔的一端和动脉接管(6)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静脉腔的一端和静脉接管(13)的一端构成无缝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腔的外壁套合有引导管(1),动脉腔和静脉腔均设置在引导管(1)中,且引导管(1)的外壁上套合有留置环一(11)和留置环二(10),留置环二(10)与引导管(1)的套合处位于动脉腔和动脉接管(13)的连接处,留置环二(10)呈喇叭状结构,其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留置环一(11),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接管部,留置环二(10)的外壁上覆盖有抗生素涂层(2),且抗生素涂层(2)沿着留置环二(10)的外壁呈圆周型贴合,留置环二(10)的外壁固定有连接片(9),连接片(9)沿着留置环二(1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抗生素涂层(2)设置在留置环一(11)和连接片(9)之间,连接片(9)与留置环二(10)的固定处靠近留置环二(10)的直径较大的一端,接管部外部设置有固定片(5),固定片(5)上设置有定位片(4),定位片(4)的两端均与固定片(5)固定,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穿过固定片(5)和定位片(4)之间的空隙,且动脉接管(6)和静脉接管(13)同时与固定片(5)和定位片(4)接触,连接片(9)和固定片(4)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英龚蓉金骊珠刘蔓莉杨红殷俊
申请(专利权)人:舒英龚蓉金骊珠刘蔓莉杨红殷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