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来晓锋专利>正文

摩托车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46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安全带,它由胸带、肩带、腹带,安全带及预张力组件构成,胸带、肩带、腹带均为环形带,两组安全带连接于肩带与胸带、腹带在背部的两连接点之间,安全带通过卡头连接于预张力组件中的调整轮,两组安全带通过卡头与固定安装在车架两侧的连接杆上的卡座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安全带,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有效地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强的推广使用价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摩托车的配置。(*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安全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做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其高速、快捷、轻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摩托车的驾驶环境是敞开的。目前其安全防范措施仅仅是其头盔,驾驶员在驾驶摩托车时,由于头盔整个扣在头部,其重量较重,透气性差,很易使驾驶员在佩带中颈部产生疲劳,发闷其听、视力也受到影响,而且头盔的防护作用仅仅局限于头部,而对驾驶员的其它部位就无能为力了。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驾驶员的敞开驾驶环境改变为稳定环境,能有效地保证驾驶员生命安全的摩托车安全带。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由胸带、腹带、肩带等构成,胸带、腹带均在人体的胸部、腹部构成一环形带,两肩带分别从腹带前端点,连接胸带在肩部形成一环形带连接于腹带背部端点,在胸带与腹带两连接点连接有两连安全带,安全带通过卡头、卡座与摩托车后车架相连。下面结构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摩托车安全带整体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安全带结构图。附图3为本技术安全带预张力组件图。参照附图,本技术摩托车安全带由胸带(3),肩带(2),腹带(6)构成,胸带(3)置于人体胸部构成一环形带,在胸带(3)的前端开有卡口(12);腹带(6)置于人体腹部、形成一环形带,在腹带的前端开有卡口(12),两肩带(2)连接于胸带(3),腹带(6)的两侧面,肩带(2)从腹带(6)的前端点连接胸带(3),至腹带(6)的后端点,使其在肩部形成一环形带,胸带(3),腹带(6)与肩带(2)后背部两连接点之间连接有两组安全带(4、7),胸带(3)肩带(2),腹带(6),两组安全带(4、7)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安全带与胸带(3)、腹带(6)背部连接点中部连接有一加强带(5),两组安全带(4、7)上分别安装有卡头(8),卡头(8)与卡座(9)相匹配,二卡座(9)分别固定在摩托车两侧与车架(11)连接处安装的连接杆(10)上。安全带(4)通过卡头(8),偏心舌(15)与预张力组件中的调整轮(4)相连,当安全带(4)从调整轮(14)抽出时,抽动的力大于偏心舌(15)正位时的力,偏心舌(15)发生移位与底座(13)靠紧,夹住抽动的安全带(4),但当抽动的力小于正位时的力,此时,安全带可来回自由的抽动而不影响驾,乘人员身体的正常活动。当驾驶员驾驶摩托车时,摩托车安全带的胸带(3)置于驾驶员(1)的胸部,腹带(6)置于腹部,两肩带(2)分别置于驾驶员的两肩,两组安全带(4、7)分别通过其上安装的卡头(8)与车架上两侧固定安装的卡座(9)相匹配,卡座(9)安装于驾驶员偏后处位置上。安全带(4)通过卡头(8)与偏心舌(15)与预张力组件的调整轮(14)相连。对于大排气量摩托车,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其惯性力大。此时安全带(4)从调整轮(14)抽出时的力大于偏心舌(15)正位力,偏心舌(15)夹住抽动的安全带(4),安全带(4),安全带(4、7)连接于胸带(3),肩带(2),腹带(6)有效地保证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以防止驾驶员从车架上抛出。对于小排气量摩托车,由于其速度低,发生意外事故时,惯性力小,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安全带,可根据具体情况,只保留胸带或腹带,其安全性能仍完全可靠。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安全带,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将驾驶员从敞开式的工作环境,控制在安全的稳定状态下,而驾驶员的正常活动不受任何影响,能有效地保护了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安全带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摩托车配置,其安全可靠具有极强的推广使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安全带,它由肩带(2),胸带(3),腹带(6)及预张力组件构成,胸带(3),腹带(6)分别围绕胸部、腹部形成一环形带,两肩带(2)分别从腹带前端点连接胸带(3)在肩部形成一环形带连接于腹带(6)背部的后端点,两肩带(2)分别位于胸带(3),腹带(6)的两侧面,在两组胸带(3),腹带(6)背部的两连接点之间分别连接有两组安全带(4、7),两组安全带(4、7)上分别安装有卡头(8),两组安全带(4、7)通过卡头(8)分别与固定安装在车架(11)两侧连接杆(10)上卡座(9)相连接。安全带(4、7),通过卡头(8)偏心舌(15)连接于预张力组件调节轮(1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胸带(3),腹带(6)的前端分别设有一卡口(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安全带,其特征在于肩带(2),胸带(3),腹带(6)安全带(4、7)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安全带,它由胸带、肩带、腹带,安全带及预张力组件构成,胸带、肩带、腹带均为环形带,两组安全带连接于肩带与胸带、腹带在背部的两连接点之间,安全带通过卡头连接于预张力组件中的调整轮,两组安全带通过卡头与固定安装在车架两侧的连接杆上的卡座相连。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安全带,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有效地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强的推广使用价值。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摩托车的配置。文档编号B62J23/00GK2294903SQ96236008公开日1998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来晓锋 申请人:来晓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安全带,它由肩带(2),胸带(3),腹带(6)及预张力组件构成,胸带(3),腹带(6)分别围绕胸部、腹部形成一环形带,两肩带(2)分别从腹带前端点连接胸带(3)在肩部形成一环形带连接于腹带(6)背部的后端点,两肩带(2)分别位于胸带(3),腹带(6)的两侧面,在两组胸带(3),腹带(6)背部的两连接点之间分别连接有两组安全带(4、7),两组安全带(4、7)上分别安装有卡头(8),两组安全带(4、7)通过卡头(8)分别与固定安装在车架(11)两侧连接杆(10)上卡座(9)相连接。安全带(4、7),通过卡头(8)偏心舌(15)连接于预张力组件调节轮(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来晓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